Thiel Foundation(蒂尔基金会)是由美国著名投资家、企业家Peter Thiel(彼得·蒂尔)于2011年创立的私人基金会。它并非一个传统的慈善组织,而更像是一个旨在推动激进创新、挑战社会陈规的思想与实践的实验室。该基金会最广为人知的项目是Thiel Fellowship(蒂尔奖学金),该项目以其“惊世骇俗”的条件——为23岁以下的年轻人提供10万美元,并要求他们辍学或休学两年去创业或进行研究——而闻名于世。从投资角度看,蒂尔基金会本身虽然不直接面向公众募集资金,但其运作哲学、投资逻辑以及所支持的项目,为价值投资者,尤其是在理解科技创新、评估无形资产(如创始人能力)和运用逆向思维方面,提供了极其宝贵和独特的参考系。
要理解蒂尔基金会,首先必须理解它的创始人——Peter Thiel。作为硅谷最具争议和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Thiel的履历本身就是一部“从0到1”的传奇。他是支付巨头PayPal的联合创始人,也是神秘的大数据公司Palantir Technologies的缔造者,更是Facebook的第一位外部投资人。他的投资哲学和世界观被浓缩在其畅销著作《Zero to One》(《从0到1》)中,核心思想是:真正的进步来自于创造全新的事物(从0到1),而非在现有模式上进行复制和竞争(从1到n)。 Thiel是一个天生的逆向投资者(Contrarian Investor)。他总是对人们习以为常的“真理”保持警惕,并从中寻找被市场严重低估的机会。他认为,许多社会的主流观念,比如“上大学是通往成功的唯一路径”,很可能是一个成本高昂、效率低下的“泡沫”。 蒂尔基金会正是这种逆向思维的产物。它不是为了传统意义上的“行善”,而是Thiel用来验证自己社会观察和哲学理念的试验场。他希望通过这个基金会,发现并支持那些拥有颠覆性想法、却可能被传统教育体系束缚的年轻人。在他看来,与其让这些天才在大学课堂里消耗四年光阴,不如直接资助他们,让他们在真实世界里创造价值。因此,这个基金会从诞生之日起,就带有一种强烈的实验色彩和对主流范式的挑战精神。
蒂尔基金会旗下有多个项目,但让它声名大噪的无疑是蒂尔奖学金。这个项目的设计简单而激进,彻底颠覆了人们对“奖学金”的传统认知。
蒂尔奖学金的运作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为什么一定要“辍学”?这背后是Thiel对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深刻批判。他认为,美国的大学教育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教育泡沫”。
Thiel Fellowship本质上是一场社会实验,旨在证明:对于少数精英而言,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直接投身于创造性的工作,是更高效的成才路径。这是一种对人力资本进行venture capital(风险投资)式的大胆押注。
自2011年启动以来,蒂尔奖学金引发了巨大的社会争议。教育界人士批评它不负责任,诱导年轻人放弃宝贵的学习机会。然而,项目的成果却不容忽视。 历届获奖者中涌现出了一批极其成功的创业者和技术专家,他们的成就极大地证明了Thiel的眼光。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包括:
这些成功案例就像一个个强有力的证据,表明在特定条件下,蒂尔基金会的“辍学”模式能够创造出惊人的价值。当然,这也并非适用于所有人,它筛选的是那些目标极其明确、自学能力超强、且拥有颠覆性构想的“异类”。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我们无法直接投资蒂尔基金会,但它所蕴含的投资哲学,为我们实践value investing(价值投资)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深刻的启示。它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价值投资的核心原则应如何被灵活应用。
传统的价值投资,如Warren Buffett(沃伦·巴菲特)所倡导的,强调投资于拥有宽阔“护城河”的好生意。而蒂尔基金会的实践,则将venture capital(风险投资)领域“投资于人”的理念推向了极致。它甚至在“生意”的雏形出现之前,就直接投资于创始人的潜质。
一家公司的财务报表反映的是过去,而一个卓越的创始人,则决定了它的未来。
Thiel在《Zero to One》中反复强调,他寻找的是能够创造垄断的公司。这里的垄断并非指通过非法手段打压对手,而是指通过技术或模式的巨大创新,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竞争对手短期内无法模仿的产品或服务,从而在细分市场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蒂尔奖学金所资助的项目,无一例外都具有“从0到1”的野心。无论是区块链、协同软件还是激光雷达,它们都在尝试定义一个全新的品类。
寻找那些致力于成为“小池塘里的大鱼”,并有潜力将池塘扩大为海洋的公司,是获得超额回报的关键。
蒂尔基金会的一切都建立在逆向思维之上。当所有人都涌向大学时,它鼓励辍学;当社会崇尚安稳时,它奖励风险。这与价值投资的内核不谋而合。巴菲特的名言“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正是逆向思维的精髓。
蒂尔基金会的成功,源于它敢于对一个被普遍接受的“真理”(大学教育的价值)下注。同样,卓越的投资回报,也源于你敢于对一个被市场普遍误解的“价值”下注。
投资一个19岁的年轻人,期待他在十年后改变世界,这是对长期主义(Long-termism)的极致信仰。蒂尔基金会的回报周期不是以季度或年度计算,而是以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维度来衡量。这种耐心,正是价值投资最稀缺、也最宝贵的品质。
蒂尔基金会对年轻人的投资,提醒我们,最丰厚的回报往往来自于那些需要时间来证明其伟大的事业。复利效应不仅适用于金钱,更适用于创新和企业成长。
蒂尔基金会是一个非凡的存在。它以基金会之名,行的却是最前沿、最高风险的“天使投资”之事。它不为公众管理财富,却为所有投资者上了一堂关于如何发现未来价值的公开课。 它告诉我们,价值不仅存在于资产负债表里,更存在于卓越的头脑中;护城河不仅由品牌和专利构成,更由颠覆性的思想和愿景铸就;成功的投资不仅需要精确的计算,更需要敢于挑战共识的勇气和拥抱未来的耐心。对于每一位致力于在市场中寻找真正价值的投资者来说,蒂尔基金会的故事,无疑是一面值得时常审视和深思的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