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音乐集团(Universal Music Group,简称UMG),是全球音乐产业当之无愧的“巨无霸”。想象一下,音乐世界是一条川流不息的高速公路,那么UMG就是这条路上最繁忙、最无法绕行的收费站。它是全球三大唱片公司(另外两家是索尼音乐和华纳音乐)中规模最大的一个,旗下掌握着浩如烟海的音乐版权库,从披头士(The Beatles)到泰勒·斯威프트(Taylor Swift),从皇后乐队(Queen)到德雷克(Drake),无数定义了时代的旋律都归它所有。UMG的业务核心,就是守护并“出租”这些人类共同的文化宝藏——无论是你通过Spotify或Apple Music在线收听,还是在电影、广告、短视频中听到的背景音乐,背后很可能都有UMG在默默地收取“过路费”。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UMG是一个教科书级的案例,完美诠释了什么是依靠强大的护城河来产生持续现金流的“印钞机”业务。
每一个巨头的成长史,都是一部精彩的商业传奇。环球音乐的故事,充满了收购、兼并、危机和重生,最终从一家传统的唱片公司,蜕变为数字时代的版权帝国。
环球音乐的血脉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其根基由英国的迪卡唱片(Decca Records)美国分公司和美国电影巨头MCA Inc.的音乐部门融合而成。在漫长的岁月里,它像一颗璀璨的宝石,在不同商业帝国的掌中流转。 上世纪90年代,它先是被日本电子巨头松下电器(Matsushita)收购,随后又被卖给了加拿大酒业与娱乐集团施格兰(Seagram)。正是在施格兰的麾下,UMG完成了其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扩张——1999年,它以超过100亿美元的天价收购了当时的另一音乐巨头宝丽金(PolyGram)。这次“蛇吞象”式的并购,不仅让UMG的规模一夜之间翻倍,更重要的是,将宝丽金旗下庞大的欧洲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曲库收入囊中,为其日后无可匹敌的版权帝国奠定了基石。 然而,好景不长。21世纪初,互联网的浪潮带来了音乐产业的“至暗时刻”。以Napster为代表的非法下载平台让实体唱片销量断崖式下跌,整个行业哀鸿遍野。在此期间,UMG再度易主,被法国媒体和电信巨头维旺迪(Vivendi)收购。在维旺迪的庇护下,UMG熬过了长达十年的行业寒冬。正是这场危机,迫使UMG和整个行业开始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最终迎来了流媒体时代的光明。
进入2020年代,随着付费流媒体成为主流,UMG的价值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认识,其中就包括了华尔街大名鼎鼎的“激进投资者”比尔·阿克曼(Bill Ackman)和他执掌的潘兴广场资本管理(Pershing Square Capital Management)。 阿克曼对UMG的“痴迷”堪称一段佳话。他最初计划通过自己设立的,当时全球规模最大的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即特殊目的收购公司)来收购UMG 10%的股份。SPAC俗称“空壳公司”或“空白支票公司”,其设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在上市后寻找并并购一个有前景的私营公司,帮助其快速上市。然而,这笔复杂的交易因其结构不符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对SPAC的规定而意外告吹。 普通人遇到这种挫折可能就放弃了,但阿克曼展现了他作为顶级投资者的执着。他迅速启动“B计划”,解散了原有的SPAC交易,直接动用自己对冲基金的资金,在UMG于阿姆斯特丹泛欧交易所独立上市前,从其母公司维旺迪手中成功购入了大量股份。 这一系列操作,充分体现了价值投资者的核心素养:深入研究,坚定信念,并在遇到障碍时灵活应变。 阿克曼看准了UMG作为“音乐版权收费站”的独特价值,认为其被市场严重低估,并用真金白银下重注。2021年9月,UMG成功上市,市值飙升,为阿克曼和他的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也让这家音乐巨头的价值,第一次如此清晰地展现在全球投资者面前。
要理解为什么比尔·阿克曼和众多价值投资者对UMG情有独钟,就必须深入剖析它那近乎完美的商业模式。简单来说,UMG的核心就是拥有并商业化音乐版权,它通过两大业务板块,构筑了一座坚固的“收费站”。
想象一首歌曲的诞生,它包含两个层面的“产权”:
打个比方,达芬奇画的《蒙娜丽莎》原作,就好比是录制音乐,独一无二,价值连城。而《蒙娜丽莎》这幅画本身的肖像权和设计理念,就好比是词曲版权,任何人想把这个图像印在T恤、杯子或海报上拿去卖,都得付版权费。UMG厉害之处在于,对于许多歌曲,它既拥有“原作”,又拥有“设计理念”的版权,实现了双重收费。
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曾说,他寻找的是那种拥有宽阔且持久的“护城河”的伟大企业。UMG正是这样一家公司,它的护城河由多种因素共同构成,深不见底。
正是这四条深邃的护城河,让UMG的商业模式坚如磐石,能够持续不断地将美妙的音乐转化为丰厚的利润。
作为一本面向普通投资者的辞典,研究UMG这样的公司,最终目的是为了提炼出可以指导我们自己投资实践的智慧。
UMG的成功,首先是对“收费站”商业模式的完美演绎。这类公司通常具备以下特征:
在我们的投资生活中,应该时刻保持一双发现“收费站”的眼睛。它们可能不如科技明星那样光芒四射,但其盈利能力和稳定性往往更胜一筹。想一想,你生活中离不开的品牌、必须使用的服务,背后是否就隐藏着这样的投资机会?
价值投资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复利。通常我们理解的复利是“利滚利”,但在UMG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更高级的复利形式——无形资产的价值复利。 一首好歌就像一个永续的“资产包”。它在诞生之初产生收入,在数十年后依然能通过流媒体、授权等方式持续产生现金流。流媒体的订阅模式,更是将过去一次性的唱片购买行为,变成了像收水电费一样的经常性收入,这大大平滑了公司的业绩波动,使其现金流变得极其稳定和可预测。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重视那些拥有长期价值、能持续产生现金流的无形资产。它们不像厂房设备那样会折旧,反而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值”,成为驱动企业长期增长的强大引擎。
投资成功的关键之一是“顺势而为”。UMG的故事告诉我们,在一个经历积极的结构性变化的行业里,即使是“旧经济”的公司也能焕发新生。 音乐产业从实体唱片(高成本、一次性销售)到非法下载(收入归零),再到付费流媒体(低边际成本、订阅制收入),经历了一场脱胎换骨的变革。UMG作为版权的最终所有者,成为了这场变革的最大受益者。全球付费听音乐的人越来越多,听音乐的场景从车载音响扩展到智能音箱、健身单车、游戏等各个角落,这些都为UMG打开了新的收入增长空间。 作为投资者,我们应该努力去识别那些正在发生积极结构性变化的行业。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保健需求?是能源转型催生的新能源机会?还是人工智能对各行各业的改造?找到正确的“风口”,投资往往事半功倍。
当然,世界上没有完美的投资。即便是UMG这样优秀的公司,也并非全无风险。作为理性的投资者,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总而言之,环球音乐集团(UMG)是价值投资理念下的一颗璀璨明珠。它向我们展示了一家公司如何通过构筑无形的、坚固的护城河,在一个不断演变的行业中保持领先,并为股东创造持续的价值。学习UMG,不仅仅是了解一家公司,更是学习一种识别卓越企业、理解商业本质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