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What Has Worked in Investing

What Has Worked in Investing,这并不是一句投资界的口头禅,而是一份极具影响力的研究报告的标题。这份报告由美国老牌价值投资机构Tweedy, Browne Company LLC发布,它像一位严谨的史官,翻遍了过去数十年浩如烟海的学术研究,试图回答那个所有投资者都梦寐以求的问题:“从长远来看,到底什么样的股票能赚钱?” 这份报告的结论并非什么点石成金的魔法,而是一系列基于数据和证据的、朴素却异常强大的投资原则。它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告诉我们,投资虽然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在混沌之中,依然存在着可以被遵循的、大概率成功的路径。

历史的镜子:这份研究的由来与价值

想象一下,你不是在听某个“股神”讲述他惊心动魄的投资故事,而是在查阅一部经过无数次验证的“投资史书”。《What Has Worked in Investing》正是这样一部史书。它的撰写者 Tweedy, Browne 并非闭门造车,而是扮演了一个学术界的“集大成者”。他们系统性地回顾和梳理了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后续版本不断更新)全球范围内发表的四十多篇关于投资回报的学术论文。 这份报告的真正价值在于它的客观性和普适性。它剔除了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和幸存者偏差,不依赖于某个天才投资者的灵光一现。相反,它相信科学和统计,通过大规模、长时间的数据回测,寻找那些能够穿越牛熊、在不同市场和时代背景下都持续有效的投资特征。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这份报告就像一张经过验证的藏宝图,它不会告诉你宝藏埋在哪棵具体的树下,但会清晰地标示出宝藏最可能出现的区域和地形特征。它为我们构建了一个坚实的价值投资思维框架,让我们在面对市场的喧嚣和诱惑时,能够保持内心的笃定和清醒。

成功的蓝图:久经考验的投资策略

这份报告的核心,就是揭示了多种具备超额收益潜力的股票特征。这些特征就像优秀学生的品质,虽然各有不同,但都指向了同一个结果——优异的长期表现。

策略一:捡便宜货——低估值投资法

这是价值投资的基石,也是最容易理解的策略。它的核心思想源自价值投资的鼻祖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提出的“安全边际(Margin of Safety)”原则,即用五毛钱的价格,去买一块钱的东西。当买入价格远低于其内在价值时,你就为自己未来的收益和可能犯的错误预留了足够的缓冲空间。报告发现,用不同的“尺子”去衡量“便宜”,都能找到金子。

策略二:跟着行家走——聪明钱的动向

除了关注公司的财务报表,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最懂公司的人”在做什么,来寻找投资线索。

策略三:小即是美——规模的优势

学术界早已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从长期来看,小市值公司的股票回报率普遍高于大市值公司,这被称为“规模效应(Size Effect)”。 为什么小公司表现更好?原因主要有两点:

  1. 更高的增长潜力: 对于一家年收入1000万的公司来说,要实现翻倍增长到2000万,远比一家年收入1000亿的巨无霸再增长1000亿要容易得多。小公司基数低,成长天花板高,更容易实现爆发式增长。
  2. 更少的市场关注: 华尔街的大型基金和分析师们,往往将研究精力集中在那些广为人知的大盘股上。无数的小公司被遗忘在市场的角落里,无人问津。这恰恰为勤奋的个人投资者创造了机会。由于研究覆盖不足,这些“小而美”的公司更容易被错误定价,让你有机会以低廉的价格买入未来的“明日之星”。传奇基金经理彼得·林奇(Peter Lynch)的投资生涯中,就捕获了大量此类“十倍股”。

策略四:动量与反转——人性的博弈

报告还关注了股价本身的行为模式,这背后其实是市场参与者集体情绪的体现。

投资启示录:普通投资者如何应用?

读懂了《What Has Worked in Investing》,我们该如何将其融入自己的投资实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