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24
A24是一家成立于2012年的美国独立娱乐公司,专注于电影和电视节目的制作与发行。它并非一家上市公司,普通投资者无法在公开市场上购买其股票。然而,A24凭借其独特的选片眼光、极致的品牌塑造和卓越的商业策略,在短短十年间从一个行业新秀成长为好莱坞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被誉为“独立电影界的灯塔”和“爆款制造机”。对于信奉价值投资的投资者而言,A24是一个完美的商业案例研究对象。它的成功路径深刻地诠释了护城河、能力圈和资本配置等核心概念的威力。剖析A24,就像在阅读一家非上市公司的“活财报”,能为我们在寻找和评估其他投资标的时,提供极其宝贵的启示。
像读诗一样看财报:A24的商业密码
你可能会问,一家我们甚至不能投资的公司,为什么会出现在这本《投资大辞典》里?答案很简单:因为最顶级的投资智慧,往往隐藏在最卓越的商业模式之中。A24就是这样一个范本,它的运营哲学,处处闪烁着沃伦·巴菲特和查理·芒格所推崇的商业智慧之光。
“爆款制造机”的诞生
2012年,三位创始人丹尼尔·卡茨(Daniel Katz)、大卫·芬克尔(David Fenkel)和约翰·霍奇斯(John Hodges)创立了A24。当时的好莱坞,正被超级英雄电影和高成本大制作所统治,各大制片厂痴迷于打造可复制的系列IP,而那些充满个性和艺术表达的中低成本电影则生存空间日益狭窄。 A24的创始人们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个市场空白。他们采取了一种近乎逆向投资的策略:不去追逐最大众化的观众,而是服务于那些对独特、前卫、有深度的电影内容有强烈需求的特定群体。 他们相信,优秀的、由创作者主导的故事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公司成立初期,A24主要从事发行业务,凭借精准的眼光买下了如《春假》、《机械姬》等影片的发行权,并用极具创意的营销手段(例如为《机械姬》在Tinder上创建一个机器人账号进行互动营销)让这些影片成功“出圈”,迅速积累了口碑和资本。随后,A24逐步深入上游,开始独立制作电影,诞生了《月光男孩》(奥斯卡最佳影片)、《伯德小姐》、《遗传厄运》、《瞬息全宇宙》(奥斯卡最佳影片)等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作品。 A24的崛起,并非偶然,其背后是一套逻辑严密、酷似价值投资心法的商业打法。
A24的“价值投资”三板斧
我们可以从价值投资的三个核心维度——护城河、能力圈与资本配置、无形资产——来解构A24的成功秘诀。
板斧一:深不可测的品牌“护城河”
巴菲特曾说,他最喜欢的企业是那种拥有宽阔且持久“护城河”的企业,能够抵御竞争对手的攻击。A24的护城河,并非来自技术专利或规模效应,而是来自一个极其强大的品牌。 在电影行业,制片公司的品牌通常是隐藏在导演和明星光环之下的。观众们会说“我要去看诺兰的电影”或“这是汤姆·汉克斯演的电影”,但很少有人会说“我要去看一部迪士尼的电影”(动画片除外)。 A24彻底改变了这一游戏规则。 它成功地将“A24出品”打造成了一个品质标签,一个类似于“米其林餐厅指南”的权威认证。当影迷们看到A24的片头Logo时,他们会产生一种心理预期:这可能不是一部轻松的爆米花电影,但它一定新颖、独特,值得一看。这种品牌认知带来了几个关键优势:
- 吸引顶尖人才: 许多有追求的导演和演员,愿意“降薪”与A24合作,因为A24给予他们充分的创作自由,并且其品牌效应能为创作者的职业生涯“镀金”。这形成了一个正向循环:顶尖人才创作优秀作品,优秀作品强化A24品牌,强大的品牌吸引更多顶尖人才。
- 降低营销成本: A24的品牌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它的忠实粉丝群体会自发地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和讨论,形成“病毒式营销”,极大地降低了传统的广告投放成本。对于一部典型的A24电影,其营销预算可能远低于好莱坞大片,但声量却毫不逊色。
- 拥有定价权: 这里的“定价权”不仅指电影票价,更指其内容在流媒体时代的价值。像奈飞(Netflix)、Apple TV+等平台,非常愿意高价购买A24的内容库,因为A24的品牌能为它们吸引和留住高品位的订阅用户。
这种基于品味、信任和文化认同建立起来的品牌护城河,是竞争对手极难模仿和复制的。
板斧二:教科书级的“能力圈”与“资本配置”
芒格反复强调,投资成功的关键在于了解自己的“能力圈”边界,并只在圈内行事。A24堪称这一理念的忠实践行者。
- 坚守能力圈: A24非常清楚自己的长板在哪里。它们不与迪士尼或华纳兄弟在1亿美元以上的大制作领域硬碰硬。它们的能力圈,就是精准识别和孵化那些成本在500万至2000万美元之间的中低成本、高概念、风格化的电影。在这个领域,它们拥有最顶级的审美、判断力和人脉资源。这种专注使其能够持续产出高“投入产出比”的作品。电影《瞬息全宇宙》的制作成本仅约2500万美元,全球票房却超过1亿美元,并横扫奥斯卡,是A24模式的完美体现。
- 卓越的资本配置: 公司的管理层本质上是资本配置者,他们的任务就是将公司的资本投向能产生最高回报的地方。A24的资本配置堪称艺术。
- 聪明的“小”赌注: 与其豪赌一两部大片,A24选择将资金分散投资于多部中低成本电影。这种策略降低了单部影片失败对公司整体造成的冲击,提高了资本的容错率。即使有几部影片票房不佳,只要有一两部成为爆款,就能完全覆盖成本并带来丰厚利润。
- 营销即投资: A24的营销活动本身就是一种高效的资本配置。它们 eschew 昂贵的电视广告,转而投入在更具创意和传播力的数字营销、周边商品和线下活动上。例如,为电影《灾难艺术家》租下洛杉矶一块著名的广告牌,连续数周只放一个电话号码,引发了巨大的好奇心和社交讨论。这些钱花得“四两拨千斤”,每一分都用在了刀刃上。
板斧三:内容为王时代的“无形资产”宝库
在价值投资的评估体系中,内在价值是核心。对于一家内容公司而言,其最重要的内在价值来源之一,就是其拥有的知识产权(IP)库。 A24成立至今,已经积累了一个庞大且高质量的电影和电视剧库。这个内容库,就是一个不断产生现金流的“金矿”。
- 长期价值: 一部优秀的电影,其生命周期远不止于院线放映。它会在流媒体平台、有线电视频道、航空公司、DVD市场等渠道持续产生授权收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经典作品的价值甚至可能不降反升。A24的片库中充满了高口碑、高辨识度的作品,这些都是极具价值的无形资产。
- 衍生品潜力: A24非常擅长开发其IP的衍生价值。它们开设了线上商店,销售电影主题的服装、海报、书籍、甚至是道具复制品(比如《瞬息全宇宙》里的“热狗手套”),这些商品不仅创造了可观的收入,也进一步强化了粉丝社群的文化认同感。
- 流媒体时代的“军火商”: 随着流媒体大战愈演愈烈,各大平台对优质内容的渴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拥有一个独立、高品质内容库的A24,成为了所有平台都想合作的对象。这使其在谈判中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能够最大化其内容资产的价值。
这个不断增值的IP宝库,构成了A24长期价值的坚实底座。
A24带给普通投资者的启示
即便我们无法直接投资A24,但“A24式”的思考方式,可以成为我们筛选和评估上市公司的一把利器。
寻找“A24式”的公司
当你在研究一家上市公司时,不妨用“A24滤镜”来审视它:
- 它是否拥有强大的品牌护城河? 它的产品或服务是否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了独特的、难以替代的心智占有率?消费者选择它,是因为习惯、依赖,还是真心热爱和信任?
- 管理层是否清晰地认识并坚守其能力圈? 这家公司是专注于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并力求做到极致,还是好大喜功,盲目地进入不熟悉的领域进行多元化扩张?
- 它的资本配置是否明智? 公司赚来的钱,是用来进行高回报率的再投资,还是挥霍在低效的项目上?管理层是否像珍惜自己的钱一样珍惜股东的每一分钱?
- 它是否在持续积累有价值的无形资产? 除了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这家公司是否在构建强大的品牌、技术专利、用户数据、内容IP等长期来看更具价值的无形资产?
符合上述特征的公司,往往具备成为长期牛股的潜力。
别只看数字,要看故事
A24的成功提醒我们,投资远不止于分析财务报表上的数字。优秀的投资者,必须具备理解商业本质和叙事的能力。一家公司的文化、品牌故事、用户情感连接,这些看似“虚”的东西,往往是其长期竞争优势的源泉。下次分析一家公司时,除了看它的市盈率和利润增长,不妨也去看看它的产品发布会,逛逛它的用户社区,感受一下它的“气质”。
耐心:伟大的公司不是一天建成的
A24的品牌和口碑,是靠一部部作品、一次次成功的营销,历时十余年才精心打磨出来的。价值投资同样需要耐心。发现一家“A24式”的公司后,最好的策略往往是长期持有,给予它足够的时间去成长,让复利发挥其魔力。市场的短期波动或许会让人心烦意乱,但只要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那道“护城河”)依然稳固,我们就应该保持定力。
总结
A24,这家特立独行的电影公司,以其非凡的商业实践,为我们生动地讲授了一堂价值投资大师课。它用作品证明了,专注、品质和耐心,是构建伟大企业的基石。作为投资者,我们的任务,就是在广阔的资本市场中,运用从A24身上学到的智慧,去发现那些同样拥有坚固护城河、在能力圈内精耕细作、并持续创造长期价值的卓越公司。这,或许才是研究A24这个词条,能带给我们的最大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