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njamin_franklin

本杰明·富兰克林

本杰明·富兰克林 (Benjamin Franklin) (1706-1790),他是印在百元美钞上的美国开国元勋,是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和发明家。但在《投资大辞典》中,我们更愿意将他定义为价值投资思想的“精神教父”和个人财富管理的伟大先驱。本杰明·富兰克林并未买过股票,也未曾写过一本投资专著,但他一生所倡导和践行的关于节俭、勤奋、诚信、复利和终身学习的原则,构成了价值投资最坚实的底层逻辑。他的智慧,如同空气和水,滋养了后世无数成功的投资者,包括沃伦·巴菲特查理·芒格。读懂富兰克林,你便能理解价值投资的精髓:投资的成功,始于正确的人生哲学。

在成为那个世人敬仰的智者之前,富兰克林的人生起点低得令人难以想象。他出生于一个贫寒的蜡烛制造商家庭,兄弟姐妹众多,只接受过两年断断续续的正式教育。12岁时,他便进入哥哥的印刷厂当学徒,生活艰苦。 然而,贫穷并未限制他的雄心。富兰克林通过近乎严苛的自律,开启了逆袭之路。他抓紧一切时间疯狂阅读,自学写作、科学和多种语言。17岁时,他离家出走,只身来到费城,口袋里只有几个硬币。但他凭借精湛的印刷技术和无与伦比的勤奋,很快就站稳了脚跟,并最终创办了自己的印刷厂。 他出版的穷理查年鉴 (`Poor Richard's Almanack`) 风靡北美殖民地,书中充满了关于财富和人生的格言警句,例如“A penny saved is a penny earned.”(省下一分钱,等于赚到一分钱),这些朴素的智慧塑造了整整一代美国人的价值观。通过勤勉工作和审慎的财务管理,富兰克林在42岁时便实现了财务自由,提前退休,转而投身于科学研究和公共服务,并最终成为了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他的个人经历,就是一部从零到一、通过自我奋斗和明智理财实现人生价值的完美教科书。

富兰克林生活在现代证券市场诞生之前,但他对财富本质的理解,却与百年后的价值投资理念惊人地契合。我们可以从他的思想中,发掘出价值投资最核心的几块基石。

富兰克林有句名言:“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他将时间视为最宝贵的资产,并敏锐地洞察到了金钱的时间价值。 他在遗嘱中设计了一项长达200年的信托计划,分别向波士顿和费城各捐赠1000英镑。他要求这笔钱必须进行投资,在前100年里不断累积,之后取出一部分用于公共建设,剩余部分继续投资100年。富兰克林的计算是,在复利的魔力下,这笔看似不大的启动资金将在200年后变成一笔巨款。事实也的确如此,当这个计划在1990年结束时,最初的2000英镑已经增值到了约650万美元。 这就是复利的力量——也被爱因斯坦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对于投资者而言,富兰克林的启示是:

  • 尽早开始投资: 哪怕初始金额不大,只要给它足够长的时间,复利效应就能创造惊人的回报。时间是你最好的朋友。
  • 耐心持有优质资产: 频繁买卖会打断复利的过程,并产生不必要的交易成本。选择好的投资标的,然后像富兰克林一样,给它几个世纪的耐心(当然,对我们个人而言,是几十年)。

小心微小的开支,一艘小船的破洞也能让一艘大船沉没。” 富兰克林的节俭哲学,在今天这个消费主义盛行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它恰恰对应了价值投资的核心概念——安全边际 (`Margin of Safety`)。 价值投资的鼻祖本杰明·格雷厄姆安全边际定义为“以远低于其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证券”。简单来说,就是用五毛钱的价格,去买价值一块钱的东西。这个差价,就是你的保护垫,可以让你在判断失误或遭遇市场波动时,依然有很大的缓冲空间。 富兰克林的节俭,本质上就是在为人生建立“安全边际”。

  • 控制生活成本: 每省下一笔不必要的开支,就等于为你的投资账户增加了本金,也增强了你抵御财务风险的能力。
  • 控制投资成本: 在投资中,避免支付过高的管理费、交易佣金,这和避免生活中的浪费同样重要。正如巴菲特所强调的,低成本的指数基金是大多数普通投资者的最佳选择。
  • 避免负债: 富兰克林警告说:“借钱如同带着悲伤入睡。” 过度的债务会侵蚀你的收益,让你在市场低迷时被迫做出错误的决策。

查理·芒格就曾公开表示,他深受富兰克林思想的影响,认为节俭和理性是投资成功不可或缺的品质。

富兰克林本人就是终身学习的典范。他创办了北美第一个公共图书馆,组建了学习社团,自己更是涉猎广泛,从物理学到城市规划无不精通。他那句“An investment in knowledge pays the best interest.”(投资于知识,收益最佳)的箴言,完美诠释了价值投资中“能力圈” (`Circle of Competence`) 的概念。 能力圈理论要求投资者只在自己能深刻理解的领域进行投资。你不必成为所有行业的专家,但你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知识的边界在哪里,并且只在边界以内行事。

  • 投资前先研究: 在你投入真金白银之前,先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了解你所投资公司的商业模式、财务状况和行业前景。
  • 不懂不投: 这是巴菲特反复强调的原则。如果你无法向一个孩子解释清楚你为什么要买这家公司,那么你最好不要买。
  • 持续扩展你的圈子: 像富兰克林一样,保持好奇心,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但这不意味着盲目扩张,而是在自己核心能力的基础上,审慎地、一步一步地向外探索。

富兰克林深知声誉的重要性。在他还是一个年轻的印刷商时,他就刻意塑造自己勤奋、可靠的公众形象。他推着独轮车亲自送货,衣着朴素,工作到深夜。他知道,一个良好的声誉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 这个理念,与现代投资分析中的“护城河” (`Moat`) 概念不谋而合。护城河是指一家公司能够抵御竞争对手、维持长期高利润的结构性优势。其中,品牌声誉和信任就是一种极其强大的无形护城河

  • 投资于值得信赖的公司: 一家拥有良好声誉、诚实管理层的公司,更有可能在长期的商业竞争中胜出。
  • 像珍惜声誉一样珍惜你的投资原则: 在市场狂热或恐慌时,坚守自己的投资原则,不随波逐流。你的投资记录,就是你作为投资者的“声誉”。

富兰克林的智慧跨越时空,对今天的我们依然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作为一名普通投资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践行他的精神:

  • 从“储蓄”这第一步做起: 无论收入高低,强制自己将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这是你建立财富帝国的基石,没有本金,一切投资策略都是空谈。
  • 把消费变成投资: 在每次消费前,问问自己:“这笔钱是满足了我的‘欲望’,还是增加了我的‘价值’?” 尝试将原本用于冲动消费的钱,转而投资于能提升自己的事物上,比如买一本好书、参加一门课程。
  • 拥抱“无聊”的长期主义: 富兰克林的信托计划持续了200年。我们的投资不需要那么久,但至少应该以5年、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维度来思考。忽略市场的短期噪音,专注于企业的长期价值。
  • 建立自己的“穷理查年鉴”: 记录下你的投资思考、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这本属于你自己的“年鉴”,将是你未来投资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本杰明·富兰克林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投资家,但他是一位真正的人生投资家。他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财富的积累并非源于复杂的公式或神秘的内幕消息,而是来自一系列简单、朴素但需要长期坚持的习惯和品格。 他教会我们,在关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之前,先要构建好自己人生的“资产负债表”——积累知识、信誉和耐心。他的思想是价值投资的源头活水,提醒着每一位投资者:真正的财富自由,始于思想的独立和品格的卓越。 在投资的漫漫长路上,不妨时常翻阅富兰克林的智慧,他会像一座灯塔,指引你穿越迷雾,稳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