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gen

Biogen

Biogen(中文通称:渤健)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生物技术公司,股票代码BIIB。它如同一位专注于攻克人类大脑顽疾的科学巨匠,主要致力于神经科学领域,为患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如多发性硬化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发现、开发和提供创新疗法。这家由两位诺贝尔奖得主——华尔特·吉尔伯特菲利普·夏普——于1978年创立的公司,本身就是一部交织着科学突破、商业辉煌、巨大争议与价值重估的投资大戏。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Biogen是一个绝佳的研究案例,它深刻揭示了在知识密集型行业中,护城河的动态变化、研发的巨大不确定性,以及市场情绪的极端摇摆。理解Biogen,就像是上了一堂关于能力圈价值陷阱与高风险投资决策的“大师课”。

要读懂Biogen的投资故事,我们需要将时钟拨回到它最辉煌的岁月,看看它坚固的“护城河”是如何建立,又是如何面临侵蚀的。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Biogen是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 MS)治疗领域的绝对王者。MS是一种慢性的、通常会导致残疾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用药控制。Biogen凭借其一系列重磅药物,如Tecfidera、Avonex和Tysabri,构建了一个强大的产品组合。

  • 强大的专利壁垒: 这些药物受到专利保护,在保护期内,其他公司无法仿制,使得Biogen拥有强大的定价权。这形成了其核心的护城河。
  • 稳定的现金牛业务: MS业务为Biogen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可预测性极高的现金流。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这种业务模型极具吸引力,因为它符合“优质企业”的画像:拥有特许经营权,能持续产生自由现金流。

然而,所有基于专利的护城河都有一个共同的“阿喀琉斯之踵”——专利悬崖(Patent Cliff)。

“专利悬崖”是指当一个公司的重磅药物专利到期后,大量廉价的仿制药或生物类似药会涌入市场,迅速侵蚀原研药的市场份额和利润,导致公司收入“如坠悬崖般”大幅下滑。 Biogen的核心产品Tecfidera就遭遇了这种情况。当其专利保护失效后,公司的收入和利润受到了巨大冲击。这迫使Biogen必须回答一个所有成功制药公司都必须面对的终极问题:下一个增长点在哪里? 公司的管理层将目光投向了一个更大、也更具挑战性的领域,一个被誉为“医药研发坟场”的禁区——阿尔茨海默病。这个决定,将Biogen带上了一趟史诗级的过山车。

Biogen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领域的探索,是近年来全球资本市场最富戏剧性的事件之一,它完美诠释了生物科技投资中的“二元事件”(Binary Event)风险,即结果往往不是“好”,就是“坏”,鲜有中间地带。

Biogen与合作伙伴卫材(Eisai)共同研发的药物Aduhelm(aducanumab)是这场大戏的主角。这是一款旨在清除阿尔茨海M默病患者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斑块的药物。

  • 希望的曙光: 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Biogen在2020年意外地宣布将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提交Aduhelm的上市申请。消息一出,市场为之沸腾。因为AD领域已经近20年没有新药获批,其背后是数千万患者和数千亿美元的潜在市场。
  • 争议的批准: 2021年6月,FDA通过“加速批准”通道批准了Aduhelm。这本应是巨大的成功,但却引发了空前的科学和伦理争议。许多科学家,包括FDA自己的外部专家顾问小组,都认为该药物的临床数据不足以证明其有效性,且存在脑水肿等副作用风险。
  • 商业的惨败: 巨大的争议导致了灾难性的商业后果。美国医保部门严格限制了该药物的报销范围,使得绝大多数患者无法负担其高昂的费用。医生们也普遍持谨慎态度,不愿为患者开具处方。最终,被寄予厚望的Aduhelm年销售额惨不忍睹,Biogen不得不放弃其商业化,并进行大规模裁员和重组。

对于投资者而言,Aduhelm事件提供了血淋淋的教训:

  1. 教训一: 在生物科技领域,获得监管批准不等于商业成功。 市场的接受度、医生的认可、保险的覆盖,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
  2. 教训二: 市场情绪的极度放大效应。 在Aduhelm获批前后,Biogen的股价经历了暴涨和暴跌,许多追高的投资者损失惨重。这警示我们,当市场被单一的、宏大的叙事所主导时,风险也最为集中。

在Aduhelm的废墟之上,Biogen和卫材推出了第二款AD药物Leqembi(lecanemab)。这一次,Leqembi的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它能适度延缓早期AD患者的认知能力下降,数据比特Aduhelm更扎实,并获得了FDA的完全批准。 尽管Leqembi的商业表现远好于Aduhelm,但它依然面临挑战:疗效相对温和、需要定期静脉输注、存在副作用风险,并且价格昂贵。它更像是一个“进步”,而非“治愈”。 这场世纪豪赌让Biogen元气大伤,公司股价从高点大幅回落,昔日的“白马股”一度看起来像个“困难户”。这便引出了价值投资中一个永恒的辩题:Biogen是真正的价值股,还是一个“价值陷阱”?

面对像Biogen这样复杂的公司,普通投资者很容易感到无所适从。但运用价值投资的基本原则和工具,我们依然可以建立一个分析框架。

沃伦·巴菲特一再强调,投资者最重要的事是定义自己的“能力圈”(Circle of Competence),并待在圈内。对于生物科技公司,其核心价值在于科学研发的管线。

  • 提问自己: 我真的懂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的区别吗?我能读懂三期临床试验的复杂数据,并判断其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吗?我能评估一款新药相对于现有疗法和潜在竞争对手的优势吗?
  • 诚实的答案: 对绝大多数非专业人士而言,答案是“不”。

这意味着,将投资决策完全建立在对Biogen某款在研药物能否成功的预测上,是极其危险的,这更像是赌博而非投资。 对于普通投资者,我们应该将重心放在我们更能理解的部分。

我们可以把Biogen的价值拆分为两个部分来看:

  • 存量价值(The Floor): 这是公司现有业务的价值。主要包括:
    1. MS业务: 虽然面临专利悬崖,但它仍然在产生可观的现金流。我们需要评估这部分业务下滑的速度和最终能稳定在什么水平。
    2. 生物类似药业务: 这是Biogen近年来发展的一个部门,通过仿制其他公司的专利过期生物药来创造收入。这是一个相对稳定、风险较低的业务。
    3. Spiranza: 一款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药物,也是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
    4. 公司的现金和负债: 查看其资产负债表,了解公司的财务健康状况。
  • 增量价值(The Upside): 这是市场对其未来研发管线的期望值。主要包括:
    1. Leqembi的销售预期: 这是当前最大的变量。它能达到多大的销售峰值?
    2. 其他在研药物: Biogen在抑郁症、帕金森病、中风等领域还有其他布局。这些药物成功的概率有多大?它们的潜在市场有多大?

作为价值投资者,我们更应关注“存量价值”。我们可以尝试估算,在不考虑任何在研新药成功的情况下,仅靠现有业务的现金流,公司值多少钱。如果当前股价远低于这个“清算价值”或“存续价值”,那么可能就提供了足够的安全边际。而将“增量价值”视为一个免费的看涨期权。

价值投资的核心是评估一家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而管理层的资本配置(Capital Allocation)决策是其中的关键。

  • 回顾历史: Biogen管理层在AD领域押下重注,这是一次高风险的资本配置。这次豪赌几乎摧毁了大量的股东价值。投资者需要评判,这是不是一次明智的决策?还是说管理层在面临主营业务下滑的压力下,被迫做出的绝望一搏?
  • 观察现在: Aduhelm失败后,公司更换了新的CEO。新管理层的战略是什么?例如,2023年Biogen斥资73亿美元收购Reata Pharmaceuticals,获得了其罕见病药物Skyclarys。这是一次好的收购吗?价格是否合理?它是否能帮助公司实现收入多元化,降低对神经科学单一领域的依赖?

观察管理层如何使用公司赚来的钱——是用于回购股票、分红、偿还债务,还是用于并购和内部研发——是判断其是否为股东着想的重要依据。

Biogen的故事就像一部精彩的商业教科书,它为我们提供了几条极其宝贵的投资启示:

  1. 第一,警惕“故事驱动”的投资。 阿尔茨海默病的故事宏大而动人,但动人的故事不等于好的投资。当市场的狂热掩盖了理性的分析时,往往是风险最大的时刻。
  2. 第二,理解护城河的动态性。 护城河不是永恒的。Biogen在MS领域的护城河曾坚不可摧,但专利悬崖最终还是到来了。投资者需要持续评估一家公司护城河的宽度和深度,以及它是否在被加固或侵蚀。
  3. 第三,生物科技投资的本质是概率游戏。 新药研发成功率极低,即使是像Biogen这样拥有顶尖科学家的公司也无法保证成功。对于这类公司,要么你需要拥有专业知识去评估成功的概率,要么你应该采取分散化的策略(例如投资于一揽子生物科技公司的ETF基金),而不是将重注押在单一公司上。
  4. 第四,价格是价值的锚。 无论一家公司面临多大的困境,如果它的价格足够低,低到现有健康业务的价值就能覆盖大部分甚至全部股价,那么它也可能成为一笔好的投资。关键在于进行保守的估值,并要求足够大的安全边际。

总而言之,Biogen是一家伟大与坎坷并存的公司。它在对抗人类顽疾的道路上做出了卓越贡献,但其投资之路却布满荆棘。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它是一个绝佳的“炼金石”,考验着我们对商业、对人性、对风险的理解深度。研究它,可能不会让你直接赚钱,但一定会让你成为一个更聪明的投资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