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电价
上网电价 (On-grid Tariff) 是指发电企业将其生产的电能卖给电网公司时的“批发价”。可以把它想象成电力的“出厂价”。就像农夫把蔬菜卖给大型连锁超市,这个收购价就是上网电价;而我们作为最终消费者在超市货架上看到的价格,则是包含了运输、损耗、超市利润和税费之后的零售价。因此,上网电价是电力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决定了发电企业的收入水平和盈利能力,是分析电力行业投资价值的起点。
上网电价是如何确定的?
上网电价的定价机制直接影响着发电企业的“钱袋子”,主要有两种模式:
- 政府指导下的“标杆价”: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对不同类型的发电机组(如燃煤、水电、核电、风电、光伏等)实行标杆电价 (Benchmark On-grid Tariff) 政策。政府根据各类发电技术的成本和政策鼓励方向,设定一个相对固定的上网电价。这种模式的好处是价格稳定、可预测性强,为电厂提供了稳定的收入预期。
上网电价 vs. 居民电价
很多人会好奇:为什么上网电价看起来不高,但我们自己家里的电费却要贵一些呢? 这是因为我们最终支付的销售电价 (Retail Electricity Price) 并非只有上网电价一个部分。一个简化的公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 居民电价 ≈ 上网电价 + 输配电价 + 政府性基金及附加
- 输配电价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Price):这是电网公司收取的“过路费”和“服务费”。电能从遥远的电厂输送到千家万户,需要庞大的电网设施进行传输和分配,这部分成本以及电网公司的合理利润就构成了输配电价。
- 政府性基金及附加:这部分包含了国家为了支持特定目标(如可再生能源发展、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等)而征收的费用。
因此,上网电价只是我们最终电费账单中的一个成本项,而非全部。
投资启示:为什么价值投资者要关心它?
对于投资电力股的价值投资者来说,上网电价是一个必须时刻关注的核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