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流动资产价值投资法
净流动资产价值投资法 (Net Current Asset Value Investing),是价值投资的奠基人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开创的一种深度价值投资策略。它有时也被形象地称为“捡烟蒂”投资法。这种方法的核⼼思想极其简单和保守:寻找并投资那些市场总价(即市值)远低于其净流动资产价值(Net Current Asset Value, 简称NCAV)的公司。所谓净流动资产,指的是公司所有能在一年内变现的流动资产减去其全部的负债。格雷厄姆认为,如果能以远低于公司清算价值的价格买入,那么投资的安全边际就极高。这就像在公司的清算大甩卖中,你用六毛钱甚至更低的价格,买到了价值一块钱的、易于变现的资产,而公司的厂房、设备等长期资产,则相当于白送。
历史渊源:格雷厄姆的“捡烟蒂”智慧
要理解这个策略,我们得回到上世纪30年代的美国。当时,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的阴霾笼罩着整个华尔街,股市崩盘,投资者信心尽失,许多公司的股价跌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低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杰明·格雷厄姆在他的经典著作《证券分析》(Security Analysis)和《聪明的投资者》(The Intelligent Investor)中,系统地提出了这种投资方法。 他将其生动地比喻为“烟蒂投资法”(Cigar Butt Investing)。想象一下,你在街上看到一个被人丢弃的雪茄烟蒂,它虽然看起来又湿又难看,不是什么好东西,但你捡起来,还能免费吸上最后一口。这最后一口虽然不美妙,但它是免费的。同样,那些股价远低于其净流动资产价值的公司,往往是市场普遍不看好的“烂公司”,它们可能业务停滞,甚至濒临破产。但格雷厄姆认为,只要价格足够便宜,就像那个烟蒂一样,它们依然有“最后一口”的投资价值。当市场情绪稍微好转,或者公司进行清算时,其股价回归到净流动资产价值就能带来丰厚的回报。这“最后一口”,就是投资者的利润。 这种方法在当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连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早期投资生涯也深受其影响,通过运用这种策略积累了第一桶金。
核心公式:如何计算净流动资产价值?
拆解公式
格雷厄姆提出的核心公式非常简洁: 净流动资产价值 (NCAV) = 流动资产 - 总负债 让我们来逐一拆解这个公式里的“零件”:
- 流动资产 (Current Assets): 这是指公司在一年内或一个营业周期内可以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它通常包括:
举个例子: 假设有一家“烟蒂制造厂”,其资产负债表显示:
- 流动资产:1.5亿元 (其中现金5000万,应收账款3000万,存货7000万)
- 非流动资产(厂房、设备等):2亿元
- 总负债:5000万元
那么,它的净流动资产价值(NCAV)就是: NCAV = 1.5亿元 - 5000万元 = 1亿元 在这个计算中,那2亿元的厂房设备我们完全不考虑,直接视为零。也就是说,即便公司明天就倒闭,把所有流动资产变现还清所有债务后,理论上还剩下1亿元的价值。
更严格的“净净”工作资本
格雷厄姆知道,应收账款和存货的价值并非100%可靠。为了让安全边际更加坚实,他又提出了一个更为苛刻的计算方法,后来被称为“净净”工作资本(Net-Net Working Capital, NNWC)。 NNWC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 + (0.75 x 应收账款) + (0.5 x 存货) - 总负债 这个公式对非现金的流动资产进行了“打折处理”:
- 应收账款打七五折: 假设有25%的账款可能收不回来。
- 存货打五折: 假设存货在紧急清算时只能卖出一半的价格。
这些折扣系数只是一个经验法则,投资者可以根据不同行业和公司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这种方法将保守主义发挥到了极致,计算出的价值可以说是公司价值的“铁底”。
投资法则:如何应用NCAV策略?
计算出NCAV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投资决策还需要遵循一套严格的买卖纪律。
寻找“格雷厄姆式”便宜货
格雷厄姆给出的买入标准是: 买入条件:公司市值 ≤ (2/3) x NCAV 市值指的是一家上市公司在市场上的总价值,即“当前股价 x 总股本”。这个“三分之二”的折扣,就是格雷厄姆强调的决定性的安全边际。 继续用上面的“烟蒂制造厂”为例:
- 它的NCAV是1亿元。
- 买入的市值门槛就是 (2/3) x 1亿元 ≈ 6667万元。
如果当时烟蒂制造厂的市值只有5000万元,那么它就是一个合格的投资标的。这意味着你用5000万的价格,买到了一个清算后价值1个亿的“资产包”。即使股价仅仅是回归到NCAV,你的投资回报率也能达到100%(从5000万涨到1亿)。
分散,分散,再分散!
格雷厄姆反复强调,NCAV策略绝不能用于单一个股的重仓。这些公司之所以如此便宜,通常都有着严重的经营问题。它们中的任何一家都有可能继续恶化,甚至最终破产清算,导致投资血本无归。 因此,该策略的成功依赖于概率和组合投资。格雷厄姆建议投资者建立一个包含至少30只符合NCAV标准的股票组合。这样一来,个别股票的失败会被其他股票的成功所抵消。只要组合中大部分股票能够实现价值回归,整个投资组合就能获得可观的整体回报。这是一种统计学上的胜利,而非依赖对某家公司未来的精准预测。
何时卖出?
“捡烟蒂”的精髓在于,吸完那一口就果断扔掉,绝不久留。因此,卖出纪律和买入纪律同等重要。格雷厄姆给出了几条清晰的卖出规则:
- 达到目标收益后卖出: 当股价上涨50%或100%后,就可以考虑卖出。不要贪恋它会成为下一个伟大的公司。
- 股价回归价值后卖出: 当公司市值上涨到接近其NCAV时,安全边际已经消失,就应该卖出。
- 持有时间过长则卖出: 如果持有两年后,股价依然没有起色,也应该卖出。这是一种机会成本的考量,应该把资金解放出来,去寻找下一个“烟蒂”。
现代应用与挑战
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格雷厄姆的NCAV策略是否依然有效?答案是肯定的,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优点:极致的安全边际
- 价值可量化: 与预测未来盈利的复杂模型不同,NCAV完全基于当下的、有形的资产负债表,价值的衡量标准清晰而客观。
- 下行风险有限: 由于买入价远低于清算价值,理论上股价下跌的空间非常有限,为投资提供了强大的保护。
- 克服情绪偏见: 这是一个纯粹的量化策略,严格遵循数据和纪律,可以帮助投资者避免因市场恐慌或贪婪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挑战:便宜货越来越难找
随着市场信息越来越透明,效率越来越高,像格雷厄姆时代那样遍地都是“烟蒂”的机会已经一去不复返。在长期的牛市中,符合NCAV标准的股票凤毛麟角。 然而,这类机会并不会完全消失。它们往往集中出现在:
- 市场极端恐慌时期: 如2008年的金融危机或2020年初的疫情冲击,当市场出现非理性抛售时,许多好公司和一般公司的股价都会被错杀。
- 被忽视的小型股市场: 缺乏分析师关注的小盘股,更容易出现定价错误。
- 特定的国际市场: 在一些估值体系长期偏低的海外市场(如过去的香港或日本市场),仍能找到一些NCAV股票。
潜在的陷阱
即便找到了符合标准的股票,投资者也需警惕以下陷阱:
- 价值陷阱 (Value Trap): 公司可能正在快速“烧钱”,导致其流动资产持续减少。你今天计算出的NCAV,可能在几个季度后就大幅缩水。因此,检查公司的现金流状况,避免那些持续产生巨额亏损的公司至关重要。
- 财务报表造假风险: 此策略高度依赖财报的真实性。如果公司虚报存货或应收账款,那么计算出的NCAV就是空中楼阁。
- 管理层风险: 如果公司的管理层不作为,或者存在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如进行糟糕的并购,将公司资产转移等),那么账面上的价值可能永远无法转化为股东的回报。
投资启示:普通投资者可以学到什么?
对于大多数普通投资者而言,直接复制格雷厄姆的NCAV策略或许有一定难度,因为它需要大量的筛选工作和严格的纪律。然而,这一策略背后蕴含的投资智慧,对任何风格的投资者都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 价值是投资的基石: 股价围绕价值波动。投资的第一步,永远是估算企业的内在价值,而不是追逐市场的热点和价格的波动。
- 安全边际是生命线: 这是格雷厄姆投资哲学的核心。永远要用低于价值的价格买入,这个折扣越大,你的投资就越安全,潜在回报也越高。NCAV策略是构建安全边际的极致体现。
- 读懂资产负债表: 许多投资者只关心利润表上的盈利增长,却忽略了资产负债表。资产负债表是一家公司财务健康的基石,它告诉你公司拥有什么(资产)、欠下什么(负债)。学会分析它,能让你更深刻地理解一家企业。
- 纪律和耐心是成功之钥: 投资是一场马拉松。NCAV策略要求投资者有耐心等待机会出现,并有铁的纪律在买入和卖出时克服人性的贪婪与恐惧。
有趣的是,格雷厄姆最出色的学生沃伦·巴菲特,在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的影响下,后期也逐渐从纯粹的“捡烟蒂”模式,进化为“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伟大的公司”。但他始终强调,他投资思想的根基,永远源于恩师格雷厄姆所传授的关于“价格与价值”以及“安全边际”的永恒法则。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理解并实践这些法则,远比掌握任何一种具体的投资技巧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