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毓群

曾毓群 (Robin Zeng),人称“宁王”,全球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CATL)的创始人、董事长。他是一位从福建农村走出的技术专家,凭借对电池技术近乎偏执的钻研和极具前瞻性的商业嗅觉,在短短十年间,将宁德时代打造成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举足轻重的“心脏”供应商。对于投资者而言,曾毓群不仅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更是一个生动的价值投资案例。他的创业史与经营哲学,深刻诠释了如何通过构建深不见底的护城河、坚守能力圈以及奉行长期主义,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中获得确定性的成功。

每一位商业巨擘的崛起,都像一部情节跌宕的传记电影,曾毓群的故事也不例外。他的剧本,主角光环并非来自显赫的家世,而是源于知识的力量和一股“敢赌”的狠劲。

1968年,曾毓群出生于福建宁德岚口镇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和许多传奇故事的开篇一样,主角是个“别人家的孩子”。他勤奋好学,最终考入上海交通大学船舶工程系,毕业后被分配到福建一家国企,捧上了那个年代人人羡慕的“铁饭碗”。然而,不安分的基因让他仅仅三个月后就选择了辞职南下,投身于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 他在一家名为SAE的电子厂工作了十年,从一名普通工程师做到了最年轻的工程总监。这段经历不仅让他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功底和管理经验,更重要的是,让他接触到了一个即将改变世界的“小东西”——电池。

1999年,曾毓群与几位合伙人共同创立了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TL),专注于消费类电子产品的锂电池业务。ATL的成名之战,堪称一部教科书级别的“风险与机遇”大片。当时,苹果公司的iPod项目遇到了电池鼓包的技术难题,全球顶级电池厂商都束手无策。 此时,曾毓群展现了他性格中关键的一面——“赌性坚强”。这并非是盲目下注的赌徒心态,而是一种基于深厚技术自信的果敢决策。他带领团队立下军令状,夜以继日地攻关,最终通过改变电解液配方,完美解决了问题。这一“赌”,不仅为ATL赢得了苹果这个重量级客户,也让公司在消费电池领域一战封神,为其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时间来到2011年,曾毓群敏锐地察觉到,一个比消费电子大得多的市场正在悄然兴起——新能源汽车。当时,宝马(BMW)正在为其电动车项目寻找中国的电池供应商。然而,由于政策限制,外商独资的ATL无法进入动力电池领域。 机遇面前,曾毓群再次展现了他杀伐果断的一面。他做出了一个石破天惊的决定:将ATL的汽车动力部门整体剥离,在家乡福建宁德成立一家全新的公司。这,就是后来的“宁王”——宁德时代。 这个决定在当时看来风险巨大,无异于二次创业。但正是这次豪赌,让宁德时代精准地踏上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的浪潮。凭借从ATL继承的技术基因和与宝马合作建立的高标准,宁德时代迅速崛起,一路过关斩将,超越松下、LG等日韩老牌巨头,登上了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第一的王座,并常年“霸榜”至今。

如果说创办宁德时代是曾毓群作为企业家的成功,那么他经营宁德时代的方式,则处处闪耀着价值投资的智慧之光。他不炒作概念,不追逐风口,而是像一位耐心的农夫,专注于深耕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最终收获了万亿市值的果实。

伟大的投资家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曾说,他寻找的是那些拥有宽阔且持久“护城河”的伟大企业。而曾毓群,堪称一位挖掘和加固企业护城河的大师。

  • 技术护城河: 曾毓群深知,对于科技企业而言,技术就是最坚固的壁垒。他本人就是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的博士,对技术有着近乎信仰般的执着。宁德时代的研发投入常年高居行业之首,其庞大的研发团队和专利数量让竞争对手望尘莫及。从能量密度领先的CTP技术(Cell-to-Pack),到充电速度惊人的麒麟电池(Qilin Battery),再到布局未来的钠离子电池(Sodium-ion Battery)和固态电池,宁德时代总能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将自己与追赶者的距离越拉越远。这就像一场军备竞赛,而曾毓群永远确保自己的武器库是最先进的。
  • 成本护城河: 技术的领先,最终会转化为成本的优势。通过实现巨大的规模经济,宁德时代能够有效摊薄生产和研发成本。同时,它对产业链上游的深度布局,如投资矿产资源,也增强了其对原材料价格的议价能力。当你的产品又好又便宜时,客户自然会用脚投票。这种成本优势,是后发者难以逾越的另一条护城河。
  • 客户绑定与生态圈: 曾毓群并不满足于简单的供货关系。他通过与下游主流车企成立合资公司、进行深度技术合作等方式,将宁德时代与客户的利益深度“绑定”。这种合作模式,不仅保证了稳定的订单,也大大提高了客户的“转换成本”。更换电池供应商,对车企而言意味着要重新进行车型设计、测试和供应链匹配,成本极高。这就形成了一张强大的合作网络,构成了宁德时代稳固的生态护城河。

外界常常用“赌”来形容曾毓群的决策风格,但他自己却说:“光赌是不够的,你还要有知识。”这句朴素的话,恰恰点明了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所强调的“能力圈”原则的精髓。 曾毓群的每一次“下注”,无论是攻克苹果的技术难题,还是剥离业务创立宁德时代,都从未离开过他最熟悉的领域——电池。他没有在公司风头正劲时,盲目跨界到房地产、互联网金融等看似更“赚钱”的热门行业。他所有的精力和资源,都聚焦于将电池这一件事做到极致。 这种坚守能力圈的定力,使得他的“赌”建立在深厚的专业认知和精准的产业判断之上,成功率远高于常人。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启示:真正的投资大师,不是在所有领域都能赚钱,而是在自己能看懂的领域,等待机会,然后下重注。

在资本市场,宁德时代的股价如同过山车,时而暴涨,时而被各种负面消息砸出深坑。但无论外界如何喧嚣,曾毓群始终保持着惊人的淡定。他很少对股价发表评论,而是反复强调公司的长期战略和技术路线。 他曾公开表示,企业家的核心是关注长期,如果你天天看股价,那就变成了一个股民。这种心态,与价值投资中“不要理会市场先生(Mr. Market)的短期情绪”的理念不谋而合。他明白,企业的内在价值是由其长期的盈利能力和竞争优势决定的,而非短期的市场情绪。只要公司的基本面持续向好,护城河不断加深,那么短期的股价波动就只是噪音而已。这种对长期价值的笃信,是穿越牛熊周期的关键。

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或许无法创办像宁德时代这样伟大的公司,但我们可以从曾毓群的创业与经营哲学中,汲取到宝贵的投资智慧。

投资“人”就是投资未来

宁德时代的成功,归根结底是曾毓群和他所带领团队的成功。这个案例生动地告诉我们,投资一家公司,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投资它的管理层。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应该具备以下特质:

  • 专业主义: 对所在的行业有深刻的理解,最好是技术专家出身。
  • 长远眼光: 能够洞察行业未来趋势,并为此进行前瞻性布局。
  • 专注与执行力: 聚焦主业,坚守能力圈,并将战略不折不扣地执行到位。
  • 诚信与责任感: 以股东利益为重,诚实沟通,不夸大其词。

在你的投资决策中,请务必将“人”的因素放在与财务报表同等重要的位置。

寻找拥有宽阔“护城河”的“冠军企业”

投资的本质,是用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的公司。而“优秀”的核心标准,就是其是否拥有难以被复制的竞争优势,即“护城河”。学习像分析宁德时代一样,去识别你投资组合中公司的护城河:

  • 它是依靠技术、品牌、成本,还是网络效应?
  • 这条护城河是在变宽还是在变窄?
  • 公司管理层是否在持续地加固这条护城河?

只有那些拥有宽阔且不断加深护城河的“冠军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期胜出,为投资者带来持续的回报。

在自己的“能力圈”内下重注

曾毓群只在电池领域“赌”,你也应该只在你真正理解的行业和公司上下注。投资最大的风险,并非来自市场的波动,而是来自你的无知。在投资之前,问自己几个问题:

  • 我真的了解这家公司的生意模式吗?
  • 我能说清楚它未来三五年的盈利逻辑吗?
  • 如果股价下跌50%,我是会恐慌抛售,还是会因为更了解它的价值而选择加仓?

不要试图抓住市场上所有的机会。构建一个属于你自己的、小而美的能力圈,在圈内精耕细作,远比漫无目的地追逐热点要安全和有效得多。

拥抱变化,但坚守核心

曾毓群领导下的宁德时代,始终在技术上寻求自我革命,积极拥抱产业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其核心始终是“能源科技”。这对投资者的启示是,我们应当以开放的心态去学习和理解新兴技术与商业模式,但最终的投资决策,仍需回归到价值投资的基本原则——以合理的价格,买入拥有宽阔护城河、由优秀管理层经营的、我们能够理解的伟大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