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晓鸥
汤晓鸥(Tang Xiao'ou, 1968-2023),世界顶级的人工智能(AI)科学家、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开拓者、香港中文大学信息工程学系教授,以及人工智能巨头商汤科技的创始人。汤晓鸥本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投资家,然而,他以科学家之身投身商业浪潮,其创办和领导商汤科技的历程,为我们理解科技企业的内在价值、评估其长期潜力以及洞察未来产业趋势,提供了一个极为深刻和独特的范本。对于信奉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者而言,解读汤晓鸥的故事,就如同翻开一本关于如何在技术变革时代寻找并持有伟大公司的生动教科书,其中蕴含的关于护城河、创始人和长期主义的启示,远比财务报表上的数字更加发人深省。
“AI界的领路人”:从学者到企业家
汤晓鸥的传奇始于学术殿堂。他的经历本身就是一首对“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古老格言的现代赞歌。
学术巅峰与技术信仰
汤晓鸥的学术履历堪称辉煌。他于1996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博士学位,之后回到香港中文大学任教。在深度学习的浪潮席卷全球之前,他便带领团队在该领域取得了世界级的突破。2014年,他的团队发表的DeepID系列人脸识别算法,在全球首次实现了超越人眼识别精度的技术成就,准确率高达99.15%。这一成果不仅震惊了学术界,也预示着一个由AI驱动的新时代的到来。 与许多满足于发表论文的学者不同,汤晓鸥内心燃烧着一团“改变世界”的火焰。他坚信,真正的研究,其价值最终要体现在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上。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坚持原创”,这种对源头创新的极致追求,不仅为他赢得了学术声誉,也为后来商汤科技的建立,埋下了最坚实的技术基石。
商汤科技的诞生与崛起
2014年,汤晓鸥与他的学生们共同创立了商汤科技(SenseTime)。公司的名字“商汤”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商朝开国君主),也蕴含着“商道酬信,汤盘铭文”的寓意,体现了其商业伦理和创新精神。商汤的使命非常清晰:将实验室里的顶尖AI技术,转化为能够赋能百业的生产力工具。 凭借其无可匹敌的技术实力,商汤科技迅速吸引了资本的目光。IDG资本等顶级风险投资机构的早期介入,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在随后的几年里,商汤科技以惊人的速度成长,其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智慧城市、智能手机、自动驾驶、医疗影像等多个领域,成为全球领先的AI算法供应商和“AI四小龙”之首,背后更是站着软银、阿里巴巴等一众顶级投资方。汤晓鸥成功地将一个大学实验室,变成了一家在AI产业中举足轻重的科技巨头。
投资启示录:从汤晓鸥看科技股的价值投资
启示一:如何理解“护城河”在科技时代的演变?
沃伦·巴菲特将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比作“护城河”。传统的护城河可能来自于品牌、规模效应、特许经营权或网络效应。然而,在科技领域,护城河的形态发生了深刻的演变。汤晓鸥构建的,正是一种新型的、更难被复制的护城河——人才与研发护城河。 商汤科技的核心资产,不是厂房或设备,而是其庞大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团队。公司一度拥有超过40位教授和数百名博士,其研发人员占比长期维持在极高水平。汤晓鸥本人作为一面旗帜,吸引了全球最聪明的头脑汇聚于此。这种“用牛顿定律也无法算出其价值”的人才密度,构成了商汤最核心的竞争力。它保证了公司在技术迭代速度极快的AI领域,始终能保持领先地位,不断产生新的创新。 投资启示:
- 超越专利看文化: 在评估一家科技公司时,不能仅仅看它拥有多少项专利。更重要的是,要去审视它的研发文化、吸引和留住顶尖人才的能力,以及其领导者在技术领域的声望。
- 研发投入的质量: 高额的研发投入是科技公司的标配,但投资者需要辨别其“质”与“量”。是漫无目的地烧钱,还是像汤晓鸥一样,聚焦于能够构建长期壁垒的基础研究和平台型技术?这需要投资者具备一定的产业洞察力。
启示二:“长期主义”是口号还是核心竞争力?
价值投资的精髓是长期主义。但如何在一个季度财报就能引发股价剧烈波动的市场里,坚持长期主义?汤晓鸥给出了一个近乎固执的答案:投资未来。 自成立以来,商汤科技在财务上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即便在2021年成功IPO后也是如此。这让许多习惯于用市盈率(P/E)估值的投资者望而却步。亏损的主要原因,正是其在研发和人才上的巨额投入。汤晓鸥和他的公司选择了一条艰难的路:不急于追求短期盈利能力,而是先构建一个名为“SenseCore”的AI大装置,打造一个通用的、可扩展的AI基础设施平台。这与杰夫·贝佐斯早年领导亚马逊不计成本地投入物流和云计算(AWS)的战略如出一辙。他们都相信,只有先挖好足够深的地基,才能建成足够高的摩天大楼。 投资启示:
- 理解“战略性亏损”: 投资者需要学会区分“失血性亏损”和“战略性亏损”。前者是商业模式存在根本缺陷,后者则是为了占据更有利的长期竞争地位而进行的主动投资。
- 评估现金流与愿景: 对于这类公司,除了关注其经营性自由现金流的变化,更要深入理解其管理层的战略意图。CEO的公开信、公司的研发路线图,往往比财务报表更能揭示公司的未来。耐心,是投资这类企业的必备品质。
启示三:创始人精神——价值投资中的“人”的因素
随着价值投资理念的演进,查理·芒格和巴菲特越来越强调管理层,尤其是创始人,在投资决策中的重要性。他们认为,投资一家公司,很大程度上就是投资于它的领导者。汤晓鸥正是“创始人精神”的完美诠释。 他是一位“科学家型创始人”,其首要驱动力是对技术探索的热情和用技术改变世界的使命感,而非单纯的财富积累。这种特质往往能带来几个关键优势:
- 更长远的眼光: 他们不易被短期市场波动所干扰,能够坚持正确的、但可能是艰难的长期战略。
- 更强的感召力: 他们能够吸引和团结最优秀的人才,因为这些人才同样被伟大的愿景所激励。
- 更深刻的行业理解: 他们对行业的核心驱动力有旁人难以企及的洞察,能做出更精准的技术和产品决策。
汤晓鸥幽默、乐观、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个人魅力,深深地烙印在商汤科技的企业文化之中。他曾说:“我们做原创,就是要让AI引领人类进步的潮流。”这种精神层面的力量,虽然无法量化,却是企业持续创新的不竭动力。 投资启示:
- 研究创始人: 在投资一家由创始人领导的公司,尤其是科技公司时,花时间去研究这位创始人的背景、言论、决策历史和价值观,其重要性不亚于分析财务数据。
- 寻找使命驱动型领导: 一个被伟大愿景和使命驱动的领导者,更有可能带领企业穿越周期,创造非凡的长期价值。
挑战与争议:一个完整的投资视角
当然,任何投资分析都不能只有光环,而无视风险。汤晓鸥和商汤科技的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其面临的挑战同样为投资者提供了宝贵的教训。
商业化困境与持续亏损
尽管技术领先,但商汤的商业模式和商业化路径一直备受考验。如何将先进的AI技术高效地转化为稳定、可观的收入和利润,是其长期面临的核心难题。这提醒我们一个残酷的商业现实:顶尖的技术不等于成功的商业,更不等于一笔好的投资。从技术到产品,再到被市场广泛接受的商品,中间有很长的路要走。
地缘政治风险与估值泡沫
作为一家中国的顶尖AI企业,商汤科技不幸被卷入地缘政治的漩涡,曾被美国列入投资黑名单,这对其融资和国际业务造成了实质性影响。此外,在一级市场高歌猛进的融资,也使其在IPO时背负了极高的估值。上市后,随着全球科技股市场进入调整期,以及自身盈利挑战的暴露,其股价经历了大幅下跌,让许多追高进入的投资者损失惨重。这警示我们,即使是明星公司,也要警惕泡沫风险,投资的安全边际永远是第一位的。
结语:汤晓鸥留给投资者的遗产
2023年底,汤晓鸥教授的溘然长逝,是中国乃至世界科技界的巨大损失。他是一位纯粹的科学家,一位富有远见的创业者,一位用一生践行“知识报国”理想的师者。 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汤晓鸥的遗产并不仅仅是一家名为“商汤科技”的上市公司。他用自己的实践,为我们生动地展示了:
- 在新经济时代,基于人才和研发的无形资产,如何构成最坚固的护城河。
- 真正的长期主义,需要怎样的战略定力和敢于投资未来的勇气。
- 一位卓越的创始人,其精神和愿景如何成为一家公司最宝贵的财富。
同时,他也用商汤面临的挑战提醒我们,在拥抱创新的同时,必须对商业的残酷性、市场的非理性以及外部环境的风险保持清醒的认知。 投资的本质,是投资于未来价值的创造。汤晓鸥教授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所开启的人工智能新篇章仍在继续。对于那些致力于理解未来、投资未来的投资者来说,汤晓鸥的故事,将永远是一座值得反复探寻和思考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