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PS法案
CHIPS法案(Creating Helpful Incentives to Produce Semiconductors Act,又称“《芯片和科学法案》”)是美国于2022年颁布的一项重要法律。它的核心目标是通过提供巨额补贴、税收抵免和研发资金,激励企业在美国本土进行半导体产业的生产和研发。这不仅是为了应对全球芯片短缺问题,更是出于国家安全和地缘政治竞争的考量,旨在重塑全球半导体产业的供应链格局,降低对亚洲地区芯片制造的依赖。对投资者而言,这项法案如同一阵强风,深刻影响着整个科技行业的投资逻辑。
CHIPS法案的“前世今生”
想象一下,从手机、汽车到军事武器,现代社会的一切都离不开小小的芯片。然而,这些“工业粮食”的生产却高度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中国台湾和韩国。近年来,疫情导致的供应链中断和日益紧张的国际关系,让美国意识到将如此关键的产业命脉置于海外的巨大风险。 CHIPS法案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它不是一个单纯的行业扶持计划,而是一项被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的产业政策。其目的非常明确:“把工厂搬回家”,确保美国在未来几十年的科技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法案的核心“三板斧”
为了吸引半导体企业回流,CHIPS法案拿出了真金白银的“三板斧”:
对价值投资者的启示
作为一名价值投资者,我们不应只看到政策的喧嚣,更要洞察其背后的机遇与风险。CHIPS法案就像一张藏宝图,但图上也标示着危险区域。
机会:产业链的“淘金热”
法案的利好并不仅仅局限于英特尔(Intel)、美光(Micron)这类芯片巨头,而是会像涟漪一样扩散到整个产业链。
- 上游设备与材料商: 建厂就需要光刻机、蚀刻机等昂贵的生产设备,以及硅晶圆、光刻胶等核心材料。应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泛林集团(Lam Research)等设备制造商是这场“基建热潮”最直接的受益者。
- 芯片制造商(IDM/Foundry): 获得直接补贴和税收优惠,在美国建厂的成本大大降低,这有助于改善其长期盈利能力和估值水平。
- EDA/IP供应商: 半导体设计自动化(EDA)工具和知识产权(IP)是芯片设计的基石。随着研发投入加大,新思科技(Synopsys)、铿腾电子(Cadence)等公司的业务需求也会水涨船高。
风险:政策背后的“双刃剑”
风口之上,并非所有猪都能飞起来,有些可能只是被吹得虚胖。
- 产能过剩: 各国政府都在大力补贴芯片产业,未来几年全球可能出现巨大的新增产能。一旦需求放缓,整个行业可能陷入价格战和利润下滑的困境,这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风险。
- 执行不确定性: 补贴的申请、审批和发放过程复杂且漫长,企业实际能拿到多少“红包”、何时拿到,都存在变数。政策的执行效果需要持续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