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scientia

Exscientia是一家利用人工智能 (AI) 技术进行药物发现 (drug discovery) 的生物科技公司。简单来说,它就像是制药界的“AI炼金术士”,试图用精密的算法和海量的数据,取代传统实验室里“大海捞针”式的试错过程,从而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设计和创造出全新的药物分子。这家总部位于英国牛津的公司,致力于将药物研发从一门经验主义的艺术,转变为一门数据驱动的精确科学。它的商业模式不仅包括与全球大型制药公司合作,共同开发新药,也包括建立自己的内部药物管线,力图从源头上颠覆整个制药行业的成本结构与效率瓶颈。

想象一下传统的药物研发过程:科学家们像一群侦探,面对一个由亿万个嫌疑分子组成的巨大迷宫,需要找到唯一能精准打击疾病“靶点”的那个“神奇子弹”。这个过程充满了偶然性,耗时动辄数年,花费高达数十亿美元,而且失败率极高。这正是Exscientia试图用技术来破解的难题。

Exscientia的核心武器是一个端到端的AI驱动平台。它并非简单地用机器筛选已有的化合物,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创造”

  • 第一步:理解问题。 平台首先整合海量的生物学数据、化学数据和临床数据,深度学习疾病的机理和药物靶点 (target) 的特性。它就像一个超级学霸,在几小时内读完了人类几十年积累的医学文献和实验数据。
  • 第二步:生成式设计。 基于这些理解,Exscientia的生成式AI开始工作。它不是去“找”分子,而是像一位建筑大师一样,根据靶点的三维结构和特定要求,从原子层面开始“设计”和“构建”全新的小分子药物 (small molecule drugs) 候选者。这个过程可以快速生成数百万个具有潜力的、全新的分子设计方案。
  • 第三步:快速迭代与筛选。 AI会对这些设计方案进行虚拟筛选和性能预测,快速淘汰掉那些看起来不靠谱的方案,并选出最优的几个“种子选手”。这个过程被称为“Design-Make-Test-Analyse” (设计-合成-测试-分析) 循环,通过AI的介入,循环周期被大大缩短。
  • 第四步:实验室验证。 AI选出的最优候选药物,最终会交由人类科学家在实验室进行合成与测试,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AI负责天马行空的创造和高效的筛选,而人类则负责最后的精准验证,实现了人机协同。

Exscientia模式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其对效率的极致追求。传统方法下,从确定靶点到找到一个可进入临床试验 (clinical trials) 的候选药物,平均需要4到5年时间。而Exscientia宣称,通过其AI平台,可以将这一时间缩短到12至15个月,甚至更短。 时间的缩短直接意味着研发 (R&D) 成本的巨幅下降。制药公司的研发开支是天文数字,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沉没在了早期发现阶段的失败项目上。如果能提高早期发现的成功率和效率,无疑是对整个行业商业模式的重塑。

对于信奉价值投资的投资者来说,Exscientia这样的公司既充满了诱惑,也布满了地雷。它代表着未来,但未来能否兑现为实实在在的自由现金流,需要我们用最审慎的眼光去审视。

沃伦·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始终强调,伟大的公司需要有宽阔且持久的护城河 (moat)。Exscientia的护城河在哪里?

技术护城河

Exscientia的技术护城河主要体现在其数据飞轮效应上。

  1. 数据闭环: 公司的每一次药物设计、合成、测试,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会产生新的数据。这些数据会反哺给AI平台,使其变得更“聪明”,下一次的设计会更精准。
  2. 平台优势: 随着与赛诺菲 (Sanofi)、百时美施贵宝 (Bristol Myers Squibb) 等行业巨头的合作项目越来越多,其接触到的疾病类型和专有数据也越发丰富。这种正向循环一旦建立,会形成强大的壁垒,让后来者难以追赶。

然而,投资者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技术护城河并非坚不可摧。AI药物发现领域竞争激烈,SchrödingerRecursion Pharmaceuticals等公司同样实力不俗,技术路线也各有千秋。判断谁的技术能最终胜出,超出了大多数普通投资者的能力圈 (circle of competence)。

商业模式护城河

Exscientia采取了一种聪明的“双轮驱动”商业模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风险,构建了商业模式上的护城河。

  1. 合作研发: 与大型制药公司合作,共同开发药物。在这种模式下,Exscientia可以获得前期的技术授权费、后续的里程碑付款以及最终的销售分成。这为其带来了相对稳定的现金流,降低了研发的资金压力,同时也验证了其技术的商业价值。
  2. 自建管线: 公司也利用自身平台开发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虽然这条路风险更高,需要独立承担昂贵的临床试验费用,但一旦成功,回报也将是巨大的。

这种“一手接订单,一手搞自营”的模式,让公司在通往盈利的漫漫长路上,有了更强的生存能力。

本杰明·格雷厄姆 (Benjamin Graham) 教导我们,投资的核心是“不要亏钱”,而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在于对风险有深刻的认知,并寻求足够的安全边际 (margin of safety)。

临床试验的“九死一生”

这是所有生物科技 (biotech) 公司最大的命门,Exscientia也不例外。AI可以高效地帮你找到“钥匙”,但无法保证这把“钥匙”一定能安全无副作用地打开人体这把“锁”。药物进入临床试验后,依然面临着极高的失败风险。一个II期或III期临床试验的失败,就可能让公司股价一夜之间回到解放前。AI只能提高临床前阶段的效率,而无法完全规避临床阶段的风险。

竞争的“红海”

“AI+制药”是当下最热门的赛道之一,不仅有众多初创公司涌入,传统的制药巨头和科技巨头也纷纷布局。竞争的加剧可能会压缩未来的利润空间,并引发激烈的人才争夺战。

盈利的“长征路”

截至目前,Exscientia仍处于持续“烧钱”的阶段,尚未实现盈利。投资者购买的是一张关于未来的“彩票”。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为未来愿景支付过高的价格是危险的。你需要仔细评估公司的现金流 (cash flow) 状况、融资能力以及现有资金还能支持多久的运营。对一个尚未盈利的公司计算其内在价值 (intrinsic value) 极为困难,因此,安全边际的要求也应该更高。

对于普通投资者,我们该如何看待Exscientia这样的公司?

  • 坚守能力圈原则: 投资Exscientia需要你同时对AI技术和生物制药两个领域都有相当的理解。如果你无法向一个外行清晰地解释这家公司的核心优势和风险,那么它大概率就在你的能力圈之外。此时,保持观望或许是更明智的选择。
  • 寻找更稳健的“替代品”: 如果你坚信AI制药是未来趋势,但又不想承担押注单一公司的巨大风险,可以考虑以下策略:
    1. 投资行业巨头: 购买那些积极拥抱AI技术、并与Exscientia等公司广泛合作的传统大型制药公司的股票。它们能享受到技术革新带来的效率提升,但自身业务庞大,足以抵御个别合作项目的失败风险。
    2. 投资主题ETF (Exchange-Traded Fund): 寻找专注于生物科技、基因组学或颠覆性创新的ETF。通过一篮子持股,你可以分享整个赛道成长的红利,同时极大分散了个股暴雷的风险。
  • 与“市场先生”共舞: 像Exscientia这样的成长股,其股价往往会像过山车一样剧烈波动,充满了情绪化的噪音。这正是格雷厄姆笔下的市场先生 (Mr. Market) 的典型表现。理性的投资者不应追涨杀跌,而应利用市场的悲观情绪,在股价远低于你对公司长期价值的保守估算时,以足够的安全边际介入,然后把剩下的交给时间。耐心,在这里是比聪明更重要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