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ilac
Similac(中文品牌名:雅培心美力)是美国雅培公司(Abbott Laboratories)出品的一款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在投资领域,它早已超越了其商品属性,成为价值投资思想中“伟大生意”的一个经典教学案例。它完美诠释了一家公司如何通过满足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建立坚不可摧的品牌信任,并拥有不易察觉却极其强大的定价权,从而为长期投资者创造惊人回报。对于投资者而言,理解Similac的商业模式,就像是拿到了一把解剖优质企业的钥匙。
芒格的“糖果店”:Similac的投资魅力
伟大的投资家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曾多次提到,他理想的投资就像是拥有一家永远有人排队购买的“糖果店”。而Similac,正是他眼中那种典型的“糖果店”生意。这个比喻背后,隐藏着价值投资者对一门好生意的核心评判标准。
无法替代的需求:婴儿的第一口奶
投资的第一性原理,是看一门生意满足的是什么样的需求。Similac满足的是新生儿的生存需求,这是最刚性、最确定无疑的需求之一。
- 单一用途,持续复购: 婴儿在成长阶段会持续不断地消耗奶粉,而且只会用于喂养这一个目的。这意味着一旦一个家庭选择了Similac,他们就会在长达一年甚至更久的时间里,形成规律性的、高频次的重复购买。这种“自动驾驶”式的复购模式,是所有消费品公司梦寐以求的。
信任的护城河:妈妈们的“路径依赖”
如果说稳定的需求是生意的基石,那么宽阔的护城河(Moat)则是保护这家公司免受竞争对手侵蚀的铜墙铁壁。Similac的护城河,并非来自于某个专利技术,而是建立在一种更强大的东西之上——信任。
- 极高的转换成本(Switching Costs): 想象一下,一位新手妈妈给宝宝喂了Similac后,宝宝适应得很好,没有出现过敏、腹泻等问题。这时,即使另一款奶粉品牌降价促销,甚至声称有更好的配方,这位妈妈会轻易给宝宝更换奶粉吗?答案是:极大概率不会。因为更换奶粉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宝宝不适应、哭闹、生病)所造成的精神和时间成本,远远超过那一点点价格优惠。这种由“害怕麻烦”和“规避风险”心理构筑起来的用户黏性,就是一种极其强大的转换成本。
- 权威背书与心智占领: Similac的营销策略极其高明。它并不完全依赖大众广告,而是深度绑定了医院和儿科医生这些权威渠道。许多新生儿在医院里喝的第一口配方奶就是Similac,这就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了强烈的“首因效应”和权威认可。当医生推荐、医院在用时,品牌的信任状就瞬间建立起来了。一旦占领了用户的心智,就很难被撼动。
“偷偷”涨价的魔力:被忽视的定价权
定价权(Pricing Power),是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衡量一家企业好坏最看重的指标。它是指一家公司在不损失惨重市场份额的情况下,持续提高其产品或服务价格的能力。Similac正是拥有这种“魔力”的典范。 一罐奶粉的价格从40美元涨到42美元,涨幅为5%。对于一个需要每周购买的家庭来说,每周多付出的2美元可能并不会引起特别的注意,或者说,为了孩子的健康,他们也愿意承担。但对于拥有数百万用户的雅培公司而言,这5%的提价,在成本几乎没有增加的情况下,会直接转化为公司利润率的巨幅提升。 多年以来,Similac正是通过这种每年一点点的、不易察觉的、消费者也愿意接受的温和提价,实现了利润的持续增长。这种能力,是那些在激烈价格战中挣扎的企业所无法想象的。
从Similac看懂“伟大的生意”
Similac的故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分析框架,帮助我们识别出那些值得长期持有的“伟大生意”。
生意的“质地”比“便宜”更重要
早期的价值投资,在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影响下,更偏爱烟蒂投资法(Cigar Butt Investing),即寻找那些价格极其便宜、如同在地上捡起别人扔掉的、还能再抽一口的“烟蒂”一样的公司。 然而,在芒格和巴菲特后期的投资哲学中,他们更倾向于“以一个合理的价格,买入一家伟大的公司”,而不是“以一个便宜的价格,买入一家平庸的公司”。Similac就是“伟大公司”的代表。投资这样的公司,你赚的不仅仅是价值回归的钱,更是公司长期成长、价值不断创造的钱。 一家伟大的公司,通常具备以下特征:
- 强大的品牌和消费者心智占有率: 提起某个品类,你第一个想到的品牌是什么?这就是心智的力量。
- 极高的转换成本或用户粘性: 用户离开你的成本有多高?是财务成本,还是心理成本、时间成本?
- 持续的定价权: 它敢不敢涨价?涨价后客户会不会跑光?
- 简单易懂的商业模式: 你能用几句话向外行解释清楚它是如何赚钱的吗?
- 强大的自由现金流和高股东权益回报率(ROE): 生意本身不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本就能运转和增长。
如何在生活中发现“下一个Similac”?
投资大师彼得·林奇(Peter Lynch)倡导“投资你所了解的”,鼓励普通投资者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发现伟大的公司。Similac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你可以试着成为一个商业世界的观察者,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 需求测试: 在你身边,哪些产品或服务是人们“不得不”买的?即使失业了,也必须继续支付的账单有哪些?(例如,水、电、燃气、特定药品、核心办公软件等)
- 转换成本测试: 你正在使用的某个产品或服务,如果要你换成竞争对手的,你觉得有多麻烦?让你犹豫的原因是什么?是重新学习的成本?是数据迁移的困难?还是仅仅是“懒得换”?(例如,苹果的操作系统生态、微信的社交关系链、公司的财务软件)
- 定价权测试: 你经常购买的某个东西,如果它明天宣布涨价10%,你还会继续买吗?为什么?(例如,高端白酒、奢侈品、某些特定调味品)
- “傻瓜”测试: 这家公司的生意好到,是不是即使一个“傻瓜”来当CEO,也不会把它搞砸?(巴菲特的名言,意指商业模式本身足够强大)
通过这些问题,你可能会发现,你家楼下的电梯维保公司、你每天都在用的办公软件、你孩子离不开的某种玩具品牌,背后可能都隐藏着“Similac式”的投资机会。
投资启示录
Similac作为一个投资词条,它教给我们的远不止是关于一个奶粉品牌的故事。它是一个“心智模型”(Mental Model),帮助我们建立起一套评判商业优劣的思维框架。
- 回归商业本质: 投资的根本是公司,公司的根本是生意。一笔好的投资,背后必然是一门好的生意。与其每天盯着股价的红绿波动,不如花时间去研究这门生意本身是否优秀、是否持久。
- 护城河是时间的复利机器: 拥有宽阔护城河的公司,能够在漫长的岁月里抵御竞争,持续地创造价值。时间会成为优秀公司的朋友,平庸公司的敌人。投资的复利效应,正是在这样的企业身上才能体现得淋漓尽致。
- 价格与价值的权衡: Similac是伟大的生意,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价格买入都是好的投资。价值投资的核心是寻找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差距,即安全边际(Margin of Safety)。我们的任务是,耐心等待,直到能够以一个合理甚至低估的价格,买入这样优秀的企业。
最终,Similac告诉我们,最成功的投资,往往源于最简单的常识:找到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难以替代、并且愿意为之支付更高价格的东西,然后,成为它的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