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chard_stallman

Richard Stallman

理查德·斯托曼(Richard Stallman),一位计算机界的传奇程序员、思想家和激进的社会活动家。在任何一本标准的投资词典里,你都找不到他的名字。他不是基金经理,也非经济学家,更不是像沃伦·巴菲特那样的股神。然而,作为《投资大辞典》的编辑,我们坚持为他收录一个词条,因为这位“最后一个真正的黑客”所倡导的理念,恰恰与价值投资的精髓形成了深刻而奇妙的共鸣。斯托曼一生致力于推广“自由软件”,其核心思想——关于透明、控制权、长期价值和社区力量的思考,为我们审视企业、构建投资组合,提供了一个极其独特且富有启发性的视角。理解斯托曼,就是理解一种对“自由”和“价值”的终极追求,这不仅关乎代码,更关乎资本。

要理解斯托曼与投资的关系,我们首先需要走出金融圈,进入他所开创的那个充满理想主义和代码的世界。

理查德·斯托曼,常被简称为RMS,是20世纪7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 (MIT AI Lab) 黑客文化的典型代表。请注意,这里的“黑客”并非今天媒体上描绘的“网络罪犯”,而是指那些对计算机系统有深入理解、热衷于探索技术极限、并以创造性方式解决问题的编程奇才。他们坚信,信息和知识应当是自由流动的。 当商业公司开始将软件作为私有财产,用许可证和保密协议将其“黑箱化”时,斯托曼感到了深深的背叛。他认为,不开放源代码的软件剥夺了用户的自由,使其成为技术的奴隶而非主人。为了反抗这一趋势,他在1983年发起了GNU项目 (GNU Project),目标是创建一个完全由“自由软件”组成的操作系统。随后,他又在1985年成立了自由软件基金会 (Free Software Foundation),为这场运动提供组织和法律支持。

斯托曼的核心理念是“自由软件”。这可能是他最容易被误解的概念。这里的“自由” (Free),指的是“言论自由” (Free Speech) 的自由,而非“免费啤酒” (Free Beer) 的免费。一个软件被称为自由软件,必须赋予用户四项基本自由:

  • 自由 0: 无论出于何种目的,用户有运行该程序的自由。
  • 自由 1: 用户有研究该程序如何工作以及按需修改的自由。(能访问源代码是这项自由的前提)
  • 自由 2: 用户有再分发该程序拷贝的自由,这样你就可以帮助你的邻居。
  • 自由 3: 用户有向公众分发该程序修改版的自由,这样整个社区都有机会从你的改进中获益。(能访问源代码是这项自由的前提)

这四项自由构成了斯托曼思想的基石。它们看似只关乎技术,但如果我们把“软件”替换成“公司”,把“用户”替换成“投资者”,一幅全新的投资哲学画卷便徐徐展开。

价值投资的鼻祖本杰明·格雷厄姆教导我们,投资的成功之道在于将企业视为生意的一部分,而不仅仅是股价波动的代码。这意味着投资者需要像企业主一样去思考。而斯托曼的自由软件哲学,恰好为“如何像企业主一样思考”提供了完美的行动指南。

斯托曼对闭源软件最深恶痛绝的一点,就是它像一个“黑箱”。用户不知道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无法修复错误,也无法按需定制。你只能盲目地信任软件供应商。 这与价值投资中“能力圈”原则何其相似!巴菲特反复强调,他只投资于自己能理解的生意。对于一个价值投资者而言,一家公司的“源代码”就是它的:

  • 商业模式: 它如何创造价值?如何赚钱?
  • 财务报表: 它的健康状况如何?利润、负债、现金流是怎样的?
  • 竞争优势: 它拥有什么样的护城河 (Moat) 来抵御竞争对手?

一个真正的价值投资者,会像一个黑客研究软件源代码一样,深入研读公司的10-K报告 (10-K Report),分析其行业地位,理解其产品和客户。他们拒绝投资那些商业模式过于复杂、财务状况晦涩难懂的“黑箱”公司。因为无法理解,就意味着无法评估其内在价值,也就无法判断当前的价格是否提供了足够的安全边际 (Margin of Safety)。 投资启示: 像黑客一样审视你的投资标的。如果你看不懂一家公司的“源代码”,那就果断放弃。投资的第一原则是“不亏钱”,而理解是“不亏钱”的前提。

在软件世界里,一种常见的商业策略是“供应商锁定” (Vendor Lock-in)。一旦你深度使用某家公司的产品(例如,某个特定的云服务或操作系统),高昂的转换成本 (Switching Costs) 会让你难以离开,即使有更好或更便宜的替代品出现。你失去了选择的自由,只能被动接受供应商的定价和条款。斯托曼的自由软件运动,正是为了打破这种不平等的依附关系,将控制权还给用户。 在投资分析中,这个概念同样至关重要,而且需要从两个角度来看:

  1. 分析公司的护城河: 一家能够成功“锁定”客户的公司,通常拥有强大的护城河。例如,微软 (Microsoft) 的Windows和Office生态系统,或者苹果 (Apple) 软硬件结合的封闭花园,都创造了极高的转换成本,为其带来了持续的利润。从投资者的角度看,这样的公司是极具吸引力的。
  2. 分析公司的风险: 反过来,一家被供应商或客户“锁定”的公司则充满风险。如果一家公司严重依赖单一供应商提供关键零部件,或者其大部分收入来自单一客户,那么它的议价能力就会非常脆弱,经营上缺乏“自由”。波特五力模型 (Porter's Five Forces) 中的“供应商议价能力”和“购买者议价能力”分析,本质上就是在评估这种“被锁定”的风险。

投资启示: 寻找那些能“锁定”客户,但自身却未被“锁定”的自由企业。同时,作为投资者,我们自己也要警惕被某种投资策略、某个财经“大V”或单一信息源所“锁定”,保持独立的思考和判断才是我们最重要的“自由”。

斯托曼的“自由三”和“自由四”——分享和改进的自由,催生了开源世界最伟大的力量:社区协作和持续进化。像Linux操作系统,它并非由一家公司主导开发,而是由全球成千上万的开发者共同贡献、维护和改进。这种模式创造了一个极其强大的生态系统 (Ecosystem),其生命力和创新能力远超任何单一的商业实体。 这正是价值投资中“长期主义”和“复利”思想的体现。价值投资者购买的不是一家公司下一季度的财报,而是它未来十年、二十年的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

  • 复利效应: 一个优秀的自由软件项目,每一次社区贡献的改进都会成为下一次创新的基础,价值随着时间不断累积叠加。这与一家优秀公司将利润进行再投资,产生“利滚利”的复利效应,逻辑上是完全一致的。
  • 生态系统价值: 成功的公司往往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构建了一个强大的商业生态系统。比如亚马逊 (Amazon) 的电商平台,它连接了数百万的第三方卖家和数亿的消费者,并通过AWS、物流、广告等服务赋能这个生态,形成了强大的网络效应 (Network Effects)。生态越繁荣,亚马逊自身的价值就越稳固。这与自由软件社区的共生关系如出一辙。

投资启示: 投资于那些拥有强大“社区”(即忠实客户、优秀企业文化、强大生态伙伴)的公司。关注那些能够利用利润进行高回报再投资,从而启动长期复利引擎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其价值会像一个活跃的开源项目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指数级增长。

理查德·斯托曼的故事和思想,可以转化为我们日常投资中具体可行的准则。

1. 成为你“投资组合”的黑客

不要满足于听消息、看代码。像一个真正的黑客一样,对你持有的每一家公司都抱有刨根问底的好奇心。去阅读它们的年报,了解它们的管理层,分析它们的竞争对手,尝试像CEO一样思考公司的未来。掌握你投资组合的“源代码”,这是你作为所有者的基本权利和责任。

2. 警惕投资中的“供应商锁定”

在信息层面,避免只从单一渠道获取投资建议。广泛阅读,独立思考,构建自己的分析框架。在工具层面,不要被某个特定的交易软件或券商的“优惠”所绑定,确保你的选择权。在认知层面,最危险的“锁定”是思维的僵化,要敢于在事实发生变化时,“修改”并“升级”自己的投资逻辑。

3. 拥抱开源,分享你的思考

价值投资的社区,正如开源社区一样,因分享而繁荣。与志同道合的投资者交流你的研究和思考(当然,不是荐股),可以帮助你发现认知盲点,深化对企业的理解。写下你的投资笔记,就像程序员写下代码注释一样,这既是帮助别人,也是在强迫自己把问题想得更透彻。

4. 关注自由现金流,而非“免费的午餐”

斯托曼区分了“言论自由”和“免费啤酒”。在投资中,我们也要做出类似的区分。许多公司提供看似“免费”的服务,但投资者必须看透其背后的盈利模式。一家公司真正的“自由”,体现在其财务报表上,那就是充裕的自由现金流 (Free Cash Flow)。自由现金流是公司在维持或扩大其资产基础后,可以自由分配给股东的现金。它代表了企业经营的终极成果,是公司真正的“财务自由”。

理查德·斯托曼或许永远不会出现在主流财经媒体的头条,他的偏执和理想主义甚至与华尔街的逐利文化格格不入。然而,他用一生所捍卫的“自由”,为价值投资者提供了一面镜子,映照出投资行为中最本质、最核心的追求:

  • 理解的自由(拒绝黑箱)
  • 选择的自由(反锁定)
  • 长期成长的自由(生态与复利)

归根结底,无论是自由软件还是价值投资,其核心都是一种赋权于个体的哲学。它鼓励我们成为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消费者;成为清醒的思考者,而不是盲目的跟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理查德·斯托曼,这位代码世界的“自由战士”,无疑是每一位追求财务独立和思想自由的价值投资者最意想不到的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