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bi
Tubi 是一家美国的免费流媒体服务平台,其商业模式为AVOD(Advertising-based Video on Demand),即广告支持的视频点播服务。与我们熟知的需要按月付费订阅的Netflix或Disney+不同,Tubi向用户提供海量的电影和电视剧集,而用户无需支付任何费用,代价是需要观看视频播放期间插入的广告。它在2020年被Fox Corporation以4.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成为“流媒体战争”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免费”力量。Tubi的模式看似复古,仿佛是传统电视台的互联网版本,但它凭借差异化的定位和清晰的商业逻辑,在巨头林立的竞争格局中杀出了一条血路,为价值投资者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商业分析范本。
Tubi的崛起:免费模式的逆袭
在投资的世界里,最引人入胜的故事往往是那些在不被看好的角落里,悄然生长并最终颠覆格局的“非共识”玩家。Tubi的故事,正是这样一个经典的案例。
拥挤的“流媒体战争”赛道
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全球娱乐业的焦点无疑是“流媒体战争”。以Netflix为首的巨头们挥舞着数百亿美元的支票,投入到原创内容的制作与采购中,试图通过独家、精良的剧集和电影来吸引用户付费订阅。Disney+、HBO Max、Amazon Prime Video等玩家纷纷入局,战场上硝烟弥漫。这场战争的核心逻辑非常清晰:用最优质的内容,锁定最多的付费用户。当时,几乎所有的市场分析和媒体报道都聚焦于订阅用户增长数(Subscriber Growth),这被视为衡量一个流媒体平台成功与否的唯一“圣杯”。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提供免费内容、商业模式酷似传统电视台的平台,似乎显得格格不入,甚至有些“不合时宜”。这就是Tubi登场时的市场环境——一个由订阅制SVOD(Subscription Video on Demand)模式定义的红海。
Tubi的差异化打法:FAST的魔力
Tubi没有选择在“烧钱”制作原创内容的赛道上与巨头们硬碰硬,而是选择了另一条路:免费。它所代表的模式,除了AVOD点播外,还包含一个重要的分支——FAST(Free Ad-supported Streaming TV)。 你可以这样理解FAST:它就像是你家里的传统有线电视,有上百个“频道”在24小时不间断地播放着特定类型的节目(比如“犯罪剧频道”、“西部片频道”),并且会在节目中插播广告。不同的是,这一切都通过互联网APP实现,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免费观看。 这种模式的魔力在于它精准地抓住了市场的另一个巨大需求:
- 价格敏感型用户: 并非所有人都愿意或有能力每月为多个流媒体服务支付费用。“订阅疲劳”(Subscription Fatigue)现象日益普遍,而Tubi的“免费”标签具有无与伦比的吸引力。
- “背景音”式观看需求: 很多时候,观众并不想费心去挑选一部高分大作,只是想在做家务或休息时有个“响儿”。FAST频道化的设计完美满足了这种“被动式”的观看需求。
通过提供免费服务,Tubi巧妙地避开了与Netflix们的直接对抗,转而开辟了一个全新的增量市场。
内容策略:广袤的“长尾”宝库
当然,免费服务也需要内容来填充。如果说Netflix的策略是打造几家顶级米其林餐厅,那么Tubi的策略就是开一家包罗万象、菜品无穷的自助餐。它没有执着于昂贵的首轮独家播映权,而是专注于 acquisition of older, “long-tail” content。 这背后是深刻的长尾理论的应用:
- 海量内容库: Tubi拥有数万部电影和电视剧,其内容库的规模远超许多付费平台。虽然其中大部分是老电影、B级片、经典美剧或小众纪录片,但这种多样性确保了几乎每个用户都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 低廉的采购成本: 这些“过气”内容的版权费用远低于时下热门大作。Tubi可以用相对较低的成本,构建起一个庞大的内容资产库。
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Tubi的内容策略堪称艺术。它不去追逐那些价格已被炒上天、未来收益不确定的“明星资产”(热门新剧),而是系统性地收购那些被市场低估、但仍有持续观看价值的“烟蒂资产”(经典老片),并通过规模化运营,将这些资产的剩余价值源源不断地变现。
从价值投资视角剖析Tubi
要判断一家公司是否值得长期投资,关键在于分析其是否拥有宽阔的护城河和优秀的商业模式。Tubi在这两方面都表现得相当出色。
坚固的护城河在哪里?
Tubi的护城河并非由单一因素构成,而是一个多维度、相互加强的体系。
成本优势
这是Tubi最核心的护城河。如前所述,其内容采购成本远低于竞争对手。这意味着在相同的广告收入水平下,Tubi能获得更高的利润率。或者,它可以将这些成本优势转化为更具竞争力的广告定价,进一步吸引广告主,形成正向循环。这种基于成本结构的优势,是那些深陷内容军备竞赛的SVOD平台难以复制的。
网络效应
Tubi的商业模式具备显著的双边网络效应:
- 用户越多,广告主越多: 庞大的、持续增长的用户基础和观看时长,对于寻求品牌曝光和产品销售的广告主来说,是极具吸引力的流量池。
- 广告主越多,内容越多,用户也越多: 更多的广告收入,意味着Tubi有更充足的弹药去采购更丰富的内容,从而吸引更多新用户,并增加老用户的黏性。
这个“用户-广告-内容”的飞轮一旦转动起来,就会形成强大的增长动力,让领先者优势愈发明显。
品牌认知
随着市场份额的扩大,“Tubi”这个品牌正在逐渐与“免费电影电视”这个概念划上等号。当消费者想要不花钱看点什么的时候,Tubi会是他们首先想到的选择之一。这种强大的品牌心智占有,是一种无形的、却又极其宝贵的资产,它能持续不断地降低Tubi的获客成本。
商业模式的内在价值
从价值投资的角度看,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应该像一台性能优良的印钞机,稳定、持久且高效。
抗周期性
在经济繁荣时期,消费者可能不介意多订阅几项流媒体服务。但在经济下行、通货膨胀加剧时,家庭预算会收紧,娱乐支出往往是首先被削减的项目。这时,免费的Tubi就成了完美的替代品。因此,Tubi的商业模式具有天然的抗周期或逆周期属性,这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宏观环境中是一项极具吸引力的特质。
庞大的潜在市场
全球范围内,能够并愿意为内容付费的用户终究是少数。而希望免费获取娱乐内容的用户,是绝对的汪洋大海。Tubi的目标市场不仅包括那些从不订阅流媒体的人,还包括那些希望用免费服务作为付费服务补充的“混合型”用户。这个市场的规模和潜力,可能远比华尔街最初想象的要大。
数据驱动的广告业务
Tubi并非简单地在视频中插入广告。作为一家科技公司,它能够收集和分析海量的用户观看数据。这意味着它可以帮助广告主实现精准投放(例如,向正在观看科幻电影的用户投放游戏广告)。这种基于数据的定向广告,其效率和价值远高于传统电视广告的“广撒网”模式。被Fox Corporation收购后,Tubi更能与福克斯的传统媒体业务形成协同效应,共享广告客户资源和数据技术,进一步提升其广告变现能力。
风险与挑战:免费午餐的代价
当然,不存在完美无缺的商业模式。价值投资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Tubi面临的风险。
- 对广告市场的依赖: Tubi的收入100%来自广告。这意味着它的业绩与宏观经济和广告市场的景气度高度相关。如果经济衰退导致企业大幅削减广告预算,Tubi的收入和利润将受到直接冲击。
- 日益激烈的竞争: Tubi的成功吸引了众多模仿者。派拉蒙旗下的Pluto TV、Roku公司的The Roku Channel以及亚马逊的Freevee等,都在FAST/AVOD领域展开激烈竞争。它们同样在争夺内容版权和用户眼球,这可能会抬高内容成本,压缩利润空间。
- 用户体验的平衡: 广告是Tubi的生命线,但过多的广告会严重损害用户体验,导致用户流失。如何在商业变现和用户留存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是对公司运营能力的持续考验。
投资启示录
Tubi的案例,就像一本生动的教科书,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寻找“非共识”的胜利者
当所有人都朝着同一个方向奔跑时,真正的投资机会或许就在相反的方向。在“流媒体战争”最激烈的时候,市场痴迷于订阅用户增长,而忽视了免费模式的巨大潜力。Tubi的成功提醒我们,要敢于挑战主流叙事,独立思考,去发现那些被市场误解或低估的商业模式。
“便宜”不等于“廉价”
价值投资之父本杰明·格雷厄姆教导我们,要寻找价格低于内在价值的证券。Tubi的内容策略完美诠释了这一点。它购买的并非是“垃圾”内容,而是被市场暂时冷落的“便宜”内容。这些经典影视剧拥有跨越时间的生命力,能够持续为平台创造价值。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选股:一家公司的股价便宜,并不代表它质地差;关键在于判断其内在价值是否被低估。
理解商业模式是第一步
在分析一家公司的财务报表之前,更重要的是深刻理解它的商业模式:它如何创造价值?为谁创造价值?它的竞争优势是什么?Tubi的案例告诉我们,一个简单、清晰、且具有强大内生逻辑的商业模式,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竞争优势。不理解商业模式,任何财务分析都是空中楼阁。
关注现金流,而非“用户增长”神话
在科技股狂热时期,许多公司依靠“用户增长”的故事获得了极高的估值,却常年亏损,无法产生正向的现金流。Tubi所代表的AVOD模式,其商业逻辑更为朴素和直接:用内容吸引用户,用用户的注意力换取广告收入。这种模式更接近生意的本质,也更容易产生健康的现金流。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长期、稳定、可预测的自由现金流,远比一个性感但烧钱的增长故事更值得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