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子模型

三因子模型

三因子模型 (Fama-French Three-Factor Model) 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尤金·法马肯尼斯·弗伦奇共同提出的一个重要资产定价理论。它在传统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M) 基础上,增加了两个新的解释变量——规模因子和价值因子,认为股票的预期回报不仅受市场整体波动(贝塔系数)影响,还系统性地受到公司规模和账面市值比高低的影响。这个模型极大地深化了我们对股票收益来源的理解,是现代价值投资理论的重要基石。

想象一下,你要解释为什么一艘船开得快。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M) 认为,主要看“水流”的速度(市场整体表现)。但三因子模型说,这不够!我们还得看这艘船本身是“小快艇”还是“大游轮”(规模),以及它看起来是“破旧渔船”还是“豪华新船”(价值)。

这和CAPM里的核心思想一样,也就是“水涨船高,水落船也低”。它衡量的是整个股票市场的整体风险。当股市牛气冲天时,大部分股票都会跟着上涨;当熊市来临时,也少有股票能独善其身。这个因子解释了股票收益中由大盘涨跌贡献的那一部分。简单说,你赚钱,有多少是靠市场赏饭吃

SMB是“Small Minus Big”的缩写,意思是“小市值公司回报 减去 大市值公司回报”。法马和弗伦奇通过研究发现,从长期来看,小公司的股票回报率往往高于大公司。

  • 为什么? 小公司通常成长潜力更大,就像一艘小快艇,虽然颠簸(风险高),但加速起来比笨重的万吨巨轮快得多。市场为了补偿投资者承担的这种额外风险(比如流动性差、抗风险能力弱),会给予更高的回报预期。
  • 投资启示: 这为投资小盘股提供了理论支持。但请记住,高预期回报总是伴随着高风险。

HML是“High Minus Low”的缩写,指“高账面市值比公司回报 减去 低账面市值比公司回报”。账面市值比,简单理解就是公司的“内在价值”与其“市场价格”的比值,这与我们常说的市净率 (P/B) 互为倒数。

  • 高账面市值比(低市净率):通常被认为是价值股。它们就像是二手市场里蒙尘的古董,市场先生当前对它们不屑一顾,价格便宜,但可能蕴含着被低估的价值。
  • 低账面市值比(高市净率):通常被认为是成长股。它们是市场上最亮的星,万众瞩目,价格昂贵,市场对它们的未来寄予了厚望。

法马和弗伦奇发现,长期来看,价值股的回报率倾向于跑赢成长股。这为价值投资策略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了解三因子模型,就像给你的投资配了一副“多焦眼镜”,能让你看得更清楚、更深刻。

投资组合的“X光片”

你可以用这个模型来分析你的基金或投资组合。你的超额收益是从哪里来的?是因为基金经理真的“慧眼识珠”,还是仅仅因为他/她买了一堆小盘股和价值股,恰好赶上了好时候?三因子模型可以帮你把收益拆解开,看看有多少来自市场(运气),有多少来自对特定风格(规模、价值)的暴露

寻找超额收益的“藏宝图”

该模型揭示了两个可能产生长期超额收益的“宝藏区”:小盘股价值股。这并不是说你应该立刻把所有钱都投进去,而是提示你,在构建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时,可以适度向这两个方向倾斜,作为获取更高潜在回报的一种策略。

避开“伪大师”的“照妖镜”

有些基金经理会宣称自己的成功源于超凡的择时或选股能力(即所谓的阿尔法)。但通过三因子模型一分析,你可能会发现,他们的高回报只不过是承担了更多的小盘股风险和价值股风险而已。这并非“魔法”,而是对已知风险因子的系统性暴露。这个模型能帮你甄别真正的投资能力和纯粹的风格运气

当然,三因子模型也不是万能的。

  • 因子会“失灵”:在某些时期,比如科技股狂热的年代,成长股的表现会远超价值股,规模因子的表现也不总是稳定的。
  • 模型在进化:学术界后来又提出了五因子模型,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盈利能力”和“投资风格”两个新因子,试图更全面地解释收益来源。

尽管有其局限性,三因子模型的贡献是革命性的。它告诉我们,风险和收益的世界是多维的。除了跟对大盘,通过承担不同类型的、被市场定价的“聪明风险”,投资者也有可能获得系统性的回报。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它用严谨的数据证明了——关注那些被市场冷落的、具有内在价值的公司,从长远看,是一条智慧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