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外
价外 (Out of the Money),常缩写为OTM,是描述期权合约状态的术语,指期权在当前不具备内在价值,行使它会造成亏损。对于看涨期权,这意味着标的资产的市价低于行权价;对于看跌期权,则市价高于行权价。简单说,此刻它是一笔“划不来”的交易。但别急着扔掉,只要还没到期,它就仍拥有时间价值——也就是对未来价格有利变动的希望。
“价外”到底是什么意思?
想象一下,你花10块钱买了一张“优惠券”,凭券能以100元的价格购买一张热门演唱会门票。这张“优惠券”就是你的期权,100元就是行权价。
- 看涨期权“价外”:如果现在黄牛市场(即市场价)的门票只卖80元,你的优惠券就处于“价外”状态。你会用100元去买一张市价80元的票吗?当然不会,这笔买卖是亏的。此刻,你的优惠券除了那份“希望票价涨回去”的期待外,没有实际的兑换价值。
- 看跌期权“价外”:反过来,假设你手里的“优惠券”是让你能以100元的价格卖出一张门票。如果现在市场价是120元,你的券也处于“价外”状态。因为你完全可以按120元的市价卖掉,没理由非要用100元的低价卖出。
总结来说,“价外”就是指你的期权如果立即行使,会产生亏损。它与价内期权(In the Money)和平价期权(At the Money)共同构成了期权的三种基本状态。
价外期权:高杠杆的“彩票”?
既然“价外”期权当下行使是亏的,为什么还有人买呢?答案是:便宜,且自带高杠杆。 价外期权由于不含内在价值,其价格(即期权金)远低于价内期权,有时甚至像白菜价。这为投机者提供了以小博大的机会。 举个例子: A公司的股价是48元。一张行权价为55元的看涨期权(深度价外)可能只需要0.2元。
- 潜在回报:如果公司突然发布重大利好,股价在一周内飙升到58元。你的期权从毫无内在价值,瞬间变得至少值3元(58元市价 - 55元行权价)。期权价格可能从0.2元暴涨到3.5元,回报率高达1650% ( (3.5 - 0.2) / 0.2 )!而同期股价仅上涨了约21%。
- 巨大风险:然而,如果到期时股价没能超过55元,哪怕只差一分钱,这张期权就会变成一张废纸,你投入的0.2元本金将全部损失。
因此,大量买入深度价外期权,赌一个短期内的小概率大事件,本质上和买彩票非常相似。这是一种高风险的策略,与价值投资稳健的理念背道而驰。
价值投资者的视角
对于稳健的价值投资者来说,“价外”的世界并非禁区,但玩法截然不同。价值投资者通常不是价外期权的买家,而是卖家,他们利用价外期权的时间价值衰减特性来为自己服务,这更像是在“开赌场”,而不是当“赌徒”。
用“卖”而不是“买”来创造价值
以下是价值投资者常用的两种策略:
策略一:现金担保看跌期权(卖出价外看跌期权)
这个策略的中文名叫现金担保看跌期权(Cash-Secured Put),听起来复杂,其实很简单:“打折收股票,不成还能赚点小钱”。
- 操作:假设你看好B公司,但觉得它目前50元的价格有点贵,你的心理价位是45元。这时,你可以卖出一张行权价为45元的价外看跌期权,并收取一笔权利金(比如每股2元)。
- 两种结果:
- 股价未跌破45元:期权到期作废,买方不会行权。你什么都不用做,白赚了那2元权利金。这就像有人付费让你耐心等待心仪的折扣价。
- 股价跌破45元:买方行权,你必须以45元的价格买入B公司的股票。但别忘了,这本来就是你的目标价!而且因为你收了2元权利金,你的实际持股成本只有43元(45 - 2),比你的心理价位还低。你成功地以折扣价买入了心仪公司的股票。
策略二:备兑看涨期权(卖出价外看涨期权)
这个策略叫备兑看涨期权(Covered Call),可以理解为:“为持有的股票收点租金,涨多了就锁定利润卖掉”。
- 操作:你已经持有C公司的股票,成本是30元,现在涨到了50元。你觉得短期内再大涨的空间有限,但又不想马上卖掉。这时,你可以卖出一张行权价为55元的价外看涨期权,收取权利金(比如每股1.5元)。
- 两种结果:
- 股价未涨破55元:期权到期作废,你安稳地持有股票,同时赚到了1.5元的“租金”,增强了你的持股收益。
- 股价涨破55元:买方行权,你的股票会以55元的价格被卖掉。虽然你错过了后续可能更高的涨幅,但你成功地在55元这个满意的高位锁定了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