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先出法_fifo

这是本文档旧的修订版!


先进先出法 (FIFO)

先进先出法 (First-In, First-Out),又称“先入先出法”,是一种会计和存货管理的基本原则。它假设最先购入或生产的物品(存货)最先被卖出或使用。想象一下超市员工为牛奶货架补货的场景:他们会把新牛奶放到货架最里面,让顾客从外面拿起即将到期的旧牛奶。这就是先进先出法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写照。在投资领域,这个概念主要用于计算一家公司已售商品的成本,从而影响其账面利润。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它也是计算卖出部分持股时资本利得税的一种方法,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投资决策和回报。

先进先出法的核心逻辑非常直观,就像它的名字一样:先进来的,先出去。 让我们用一个投资股票的例子来拆解它:

  1. 第一步:买入
    • 1月,你以每股10元的价格买入100股“梦想公司”的股票。
    • 3月,股价上涨,你又以每股15元的价格买入100股。
  2. 第二步:卖出
    • 6月,你决定卖出100股,此时的市价是20元。
  3. 第三步:计算成本
    • 采用FIFO原则,系统会默认你卖出的是最先买入的那100股,也就是1月份以10元成本买入的那批。
    • 因此,你的销售成本是 100股 x 10元/股 = 1000元。
    • 你的利润是:(20元 - 10元) x 100股 = 1000元。

这个简单的计算,在公司财报分析和个人税务规划中却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作为一名聪明的价值投资者,你需要看透会计方法背后的真相。FIFO对公司财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尤其是在通货膨胀(物价持续上涨)时期。

在物价上涨的环境中,公司早先购入的原材料或商品成本较低。当这些低成本的存货被“先进先出”时,它们会与当前高价格的销售收入相匹配。

  • 结果:这会使得账面上的“销售成本”偏低,从而计算出的毛利润和净利润偏高。
  • 陷阱:这种利润可能是一种“虚胖”,因为它并非源于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或卓越的运营效率,而仅仅是会计处理方式带来的“红利”。它还会导致公司需要缴纳更多的所得税,从而影响公司的现金流

与利润表上的“美化”效果相反,FIFO对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则更为“诚实”。

  • 结果:因为卖掉的是旧的、便宜的存货,所以留在仓库里的存货都是最近才用高价买入的。
  • 优势:这使得资产负债表上记录的存货价值更接近其当前的市场重置成本,能更真实地反映公司资产的现时价值。

理解FIFO,能让你在投资分析时多一双“火眼金睛”。

  1. 看穿利润的“美颜滤镜”

当分析一家采用FIFO的公司时,尤其是在通胀时期,要对其高增长的利润持一份审慎。可以尝试寻找行业内采用不同会计方法的公司(如后进先出法 LIFO,虽然在国际会计准则下已不被允许,但在美国依然存在)进行对比,或者更深入地分析其利润增长的真实驱动力。

  1. 现金为王,利润是金

正如传奇投资者沃伦·巴菲特所强调的,利润只是一个会计意见,而现金才是事实。FIFO带来的高利润并不等同于强劲的现金流入。因此,务必仔细查阅公司的现金流量表,确认其盈利能力是否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现金。

  1. 个人投资的税务考量

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当你卖出部分股票时,如果不能指定卖出哪一批,税务系统会默认采用FIFO法计算你的应税收益。在牛市中,这意味着你将基于最早买入的(通常成本最低的)股票来计算收益,从而可能导致更高的资本利得税。了解这一点,有助于你更好地进行税务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