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增量

市场增量

市场增量 (Market Increment),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新多出来的市场”。它不是指在现有的蛋糕里抢份额,而是指把蛋糕做大,甚至烤出一块全新的蛋糕。这部分新增的市场空间,来自于新技术催生的新需求、消费升级带来的新品类,或是新商业模式覆盖的新人群。与它相对的是存量市场,在存量市场里,玩家们往往进行着“你多吃一口,我就少吃一口”的残酷竞争。而寻找并投资于拥有巨大增量市场的公司,是发现未来伟大企业的关键一环,因为真正的成长源于创造,而非零和博弈。

增量市场并非凭空出现,它的诞生通常有迹可循。作为投资者,理解其来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发现机会。

这是最富想象力、也最激动人心的增量来源。一项颠覆性技术的出现,可以直接创造一个全新的产业。

  • 经典案例: 智能手机的出现,不仅替代了功能手机,更创造了移动互联网这个庞大的增量市场,养活了无数的App开发者、内容创作者和相关服务商。在智能手机诞生前,人们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有“随时随地在线”的需求。

当人们的收入水平提高,就不再满足于基础的“有没有”,而是追求更好的“好不好”。这种追求品质生活的渴望,会催生出许多高附加值的新品类。

  • 生活中的例子: 从喝速溶咖啡到手冲精品咖啡,从用普通香皂到购买带有特定功效的护肤品。这些新品类的出现,都为相关品牌提供了宝贵的增量空间,它们的竞争对手不再是传统的大路货,而是在新的维度上展开竞争。

商业模式的创新,可以有效地将过去被主流市场忽略的人群纳入服务范围,从而开辟出一片新天地。

  • 典型代表: 下沉市场的崛起。当一二线城市的电商市场趋于饱和时,一些平台通过创新的社交拼团和补贴模式,成功激活了三四线及以下城镇和乡村的巨大消费潜力,获得了惊人的用户增量。

有时候,市场的增量来自于顶层设计的推动。国家为了实现某个战略目标,会通过政策、法规和补贴等方式,大力扶持特定产业的发展,人为地催生出一个全新的赛道。

  • 当下的热点:新能源汽车和光伏产业为代表的“双碳”经济。在“碳中和”的全球大背景下,政策的东风为这些行业带来了确定性极高的增量需求,吸引了大量资本和企业涌入。

价值投资的核心是寻找未来能创造巨大现金流的优秀企业,而市场增量正是滋养这些企业的肥沃土壤。这就像是在一个新发现的、鱼群丰富的湖泊里钓鱼,远比在一个众人争抢的、鱼越来越少的老池塘里下钩要轻松惬意得多。

  • 更弱的竞争格局: 在一个增量市场中,企业面对的是一片广阔的蓝海策略空间。它们的主要任务是教育用户、开拓市场,而不是和竞争对手进行惨烈的价格战。这使得企业能拥有更好的定价权和更高的利润率。
  • 更快的成长速度: 由于市场本身在高速扩张,身处其中的公司更容易实现收入和利润的快速增长。这种“水涨船高”的效应,是存量市场中的企业难以比拟的。
  • 更容易构建护城河 作为市场的开创者或早期进入者,公司有机会定义行业标准,建立强大的品牌认知和用户忠诚度,从而在竞争对手反应过来之前,挖好一条深阔的护城河。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与其在“红海”里寻找被低估的烟蒂,不如花更多精力去发现正在开创“蓝海”的未来之星。

  • 像侦探一样,留意生活和科技的变化。 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身边越来越多人开始用这个新产品?这项新技术可能会改变什么?政策的这个新提法意味着什么?增量机会的线索往往就隐藏在这些日常的趋势变化中。
  • 审视公司的战略意图。 阅读公司财报和管理层访谈时,要特别关注公司是在谈论如何“打败”对手,还是在谈论如何“创造”新需求。一家沉迷于价格战的公司和一家大力投入研发、探索未知领域的公司,它们的未来是截然不同的。
  • 寻找“非共识”的增长点。 当一个增量机会被所有人都看到时,它的投资价值可能已经大打折扣。真正的超额收益,来自于在市场形成共识之前,就识别出那些有潜力创造巨大增量、但尚未被大众理解的公司。这需要深刻的行业洞察和逆向思考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