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利

开利 (Carrier),全称开利全球公司(Carrier Global Corporation),是全球领先的智能气候和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这家公司几乎是现代舒适生活的代名词,因为它的创始人威利斯·开利(Willis Carrier)在1902年发明了现代空调系统。开利的核心业务横跨暖通空调(HVAC)、制冷以及消防与安全三大领域,为住宅、商业建筑、交通运输和食品零售等行业提供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从你家客厅的空调,到超市冷柜里的冰淇淋,再到办公楼的消防系统,背后都可能有开利的身影。作为一家从工业巨头联合技术公司(United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分拆出来的独立上市公司,开利不仅拥有百年历史的品牌积淀,更掌握着一条“设备销售+长期服务”的黄金商业模式,是价值投资者眼中典型的“隐形冠军”。

故事要从1902年的纽约布鲁克林说起。当时,一家印刷厂正为一件头疼事发愁:湿热的空气让纸张伸缩不定,油墨也总是对不准,印刷质量一塌糊涂。一位年仅25岁的年轻工程师,威利斯·开利,接下了这个挑战。他通过控制空气的温度和湿度,奇迹般地解决了问题。这套系统不仅拯救了印刷厂,也标志着现代空调技术的诞生。开利本人并未止步于此,他看到了这项技术改变世界的巨大潜力。 1915年,他和六位伙伴共同创立了开利工程公司(Carrier Engineering Corporation)。从此,人类对抗炎热酷暑的历史被彻底改写。从电影院、百货商场到摩天大楼,空调的普及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舒适度,甚至改变了全球的人口和经济版图。没有空调,像美国“阳光地带”的凤凰城、拉斯维加斯等沙漠城市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开利公司不断成长,业务拓展至全球。1979年,公司被当时的工业巨擘联合技术公司(UTC)收购,成为其庞大商业帝国的一部分。在UTC的羽翼下,开利继续巩固其行业领导地位。然而,故事在2020年迎来了新的篇章。为了让旗下业务更加专注和灵活,UTC决定进行拆分,开利与电梯巨头奥的斯(Otis)一同被分拆为独立的上市公司,重新以“Carrier”的身份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这次“单飞”,让市场得以重新审视这家百年老店的真正价值。

开利的业务版图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广阔。它主要由三个核心部分构成,每个部分都是其所在领域的重量级选手,共同筑成一个稳固的商业帝国。

这是开利最核心、也是最为人熟知的业务。HVAC系统是现代建筑的“肺”,负责调节室内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

  • 住宅与轻型商用: 这部分业务主要面向家庭、小型办公室和零售商店,提供我们常见的壁挂式空调、中央空调以及供暖设备。旗下拥有Carrier、Bryant、Payne等多个知名品牌,通过广泛的经销商网络覆盖全球市场。
  • 商用: 这部分业务则服务于大型商业建筑,如写字楼、酒店、医院、工厂和数据中心。其产品包括大型冷水机组、空气处理机组和楼宇自控系统。商用HVAC系统技术复杂,定制化程度高,利润率也相对更高。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能源效率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HVAC行业正迎来一场深刻的变革。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更严格的能效标准和环保法规,推动市场向更高效、更环保的产品(如热泵)转型。开利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积累,在这一波“绿色浪潮”中占据了有利位置。

开利的制冷业务是保障全球冷链物流和食品安全的关键一环。每当你在超市看到新鲜的蔬果和冷冻食品,背后都有制冷技术在默默付出。

  • 运输制冷: 这是开利的王牌业务。旗下的Carrier Transicold品牌是全球运输制冷领域的绝对领导者,为卡车、拖车、集装箱等提供移动制冷机组。无论是跨洋运输的香蕉,还是需要严格温控的药品疫苗,都离不开这些“移动冰箱”的保驾护航。
  • 商用制冷: 主要为超市、大卖场和便利店提供冷藏和冷冻陈列柜、制冷系统等。这个市场与人们的日常消费息息相关,需求非常稳定。

这部分业务虽然不像空调那样家喻户晓,但同样至关重要。它提供从火灾探测、报警、灭火到入侵检测、门禁控制等一系列产品和解决方案,守护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旗下拥有Kidde(凯德)、Chubb(集宝)、Edwards等多个业界领先品牌。这项业务的特点是受法规驱动,建筑消防和安防标准是强制性的,因此需求具有很强的刚性。

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一家公司的历史和业务固然重要,但更核心的是探究其是否具备持久的竞争优势,也就是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所说的“经济护城河”。

开利的护城河是多重且深厚的:

  • 品牌护城河: “Carrier”这个名字本身就是质量和信赖的代名词。一百多年的历史积淀,让它在消费者和商业客户心中建立了极高的品牌认知度。在选择昂贵且需要长期使用的HVAC系统时,客户往往更倾向于信赖知名品牌。
  • 技术与专利壁垒: 在能效技术、制冷剂研发、智能控制等方面,开利拥有大量的专利和专有技术。持续的研发投入使其能够不断推出符合最新环保法规和市场需求的产品,从而保持领先地位。
  • 规模效应与分销网络: 作为全球巨头,开利拥有庞大的采购、生产和分销网络。这不仅能带来成本优势,其遍布全球的经销商和服务网点也是新竞争者难以复制的宝贵资产。
  • 高转换成本: 这是其护城河中最坚固的一部分。一旦一栋大型商业建筑安装了开利的HVAC系统,未来几十年的维护、修理、更换零部件乃至系统升级,大概率都会继续选择开利或其授权服务商。更换整个系统不仅成本高昂,而且会严重影响建筑的正常运营。这种客户粘性为其带来了稳定且可预测的收入。

开利的商业模式是“剃刀与刀片”模式的绝佳范例。

  • 剃刀(设备销售): 首次销售的空调、制冷机组等设备,就像是吉列卖出的剃须刀架。这部分业务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但竞争也相对激烈。
  • 刀片(售后服务与零部件): 真正的利润奶牛在于设备售出后的长期服务合同、维护保养和零部件更换。这部分业务的利润率远高于设备销售,且具有经常性收入的特点。全球庞大的设备保有量(Installed Base)就像一个巨大的金矿,持续不断地为公司贡献着高利润的现金流。

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这种商业模式极具吸引力,因为它意味着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有很高的确定性。

从财务角度看,开利展现出一家成熟工业领袖的典型特征。它拥有强劲的自由现金流生成能力,这得益于其高利润的服务业务。充裕的现金流使得公司有能力进行再投资、向股东支付股息以及进行股票回购。投资者应关注其利润率的变化,特别是服务业务占比的提升对整体利润率的推动作用。同时,资本回报率(ROIC)也是衡量其盈利效率和护城河强度的重要指标。

=== 驱动力 ===

  • 全球变暖与城市化: 这是一个长期且不可逆转的趋势。气温上升和城市人口密度增加,将持续推高对制冷设备的需求。
  • 脱碳与电气化: 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正推动供暖系统从传统的化石燃料向高效的电力驱动热泵转型。热泵本质上是一种可以制热的空调,开利在这一领域是全球领导者之一,面临巨大的市场机遇。
  • 室内空气质量(IAQ): 新冠疫情极大地提升了公众对室内空气质量的关注,对通风、过滤和空气净化系统的需求显著增加,为开利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 新兴市场: 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和中产阶级的壮大,空调的普及率仍在不断提升,提供了广阔的增量市场。

=== 潜在风险 ===

  • 经济周期性: 新设备的销售与建筑业和宏观经济景气度密切相关。经济衰退时期,新建项目减少,可能会影响其设备销售收入。
  • 原材料成本波动: 铜、铝、钢材等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会直接影响其生产成本和利润率。
  • 行业竞争: 开利虽然是领导者,但并非高枕无忧。它面临着来自特灵科技(Trane Technologies)、江森自控(Johnson Controls)等老牌对手,以及美的集团大金工业等亚洲厂商的激烈竞争。

研究像开利这样的公司,能为普通投资者带来许多宝贵的启示:

  • 启示一:寻找“无聊”但伟大的公司。 空调和消防系统听起来远没有人工智能或电动汽车那么激动人心,但它们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这些“无聊”的行业往往竞争格局稳定,商业模式清晰,能常年为股东创造丰厚的回报。
  • 启示二:关注“装机量”背后的服务收入。 许多伟大的公司,其价值精髓并不在于一次性的产品销售,而在于由庞大“装机量”带来的持续不断的售后服务收入。电梯、飞机发动机、高端医疗设备等行业都遵循着同样的逻辑。看到一家公司卖出了多少产品时,不妨多问一句:“这些产品在未来10年能带来多少服务收入?”
  • 启示三:理解宏大叙事(Megatrends)如何驱动增长。 一项好的投资,往往是优秀的公司与时代潮流的结合。开利的未来增长,与全球变暖、绿色转型、健康意识提升等宏大叙事紧密相连。识别这些长期趋势,并找到能从中受益的优质企业,是提升投资胜率的关键。
  • 启示四:独立思考,“分拆”中可能蕴藏机会。 当一家大型集团分拆其业务时,新独立出来的公司有时会被市场低估或忽视。因为一些机构投资者可能会因其规模或行业不符合投资组合要求而抛售股票。这为那些愿意深入研究公司基本面的投资者提供了发现价值的机会。当然,这也需要仔细甄别,并非所有的分拆都能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