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鸣

张一鸣

张一鸣,中国企业家,字节跳动(ByteDance)的创始人。虽然他的身份标签是科技创业者而非沃伦·巴菲特那样的职业投资家,但将他收录进《投资大辞典》,是因为其创办字节跳动的过程、底层的思考方式以及对商业本质的洞察,为所有投资者,尤其是价值投资的信徒,提供了一个教科书级的现代商业案例。研究张一鸣,就像在信息时代解读一位用代码和产品来书写商业史诗的战略家。他的故事,不仅仅是关于抖音(Douyin)和TikTok的成功神话,更是一堂关于如何识别、分析和理解具有长期价值的颠覆性公司的深度投资课。

许多人对张一鸣的印象是一位顶级的程序员或产品经理。然而,透过他简洁的T恤和不善言辞的外表,我们能发现一套逻辑严密、极度理性的思维体系。这套体系,与其说是创业方法论,不如说是一种可以迁移到投资领域的底层哲学。

在投资界,“耐心”是最高贵的美德之一。而张一鸣将这种美德的另一个版本——延迟满足感(Delayed Gratification)——发挥到了极致。这个心理学概念指的是,为了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个人选择。 在字节跳动发展的早期阶段,当同时代的创业公司纷纷追逐短期风口、急于变现、寻求上市时,张一鸣却显得异常“迟钝”。他长期将公司的重心放在打磨产品、优化算法推荐系统和构建全球化团队上,甚至在公司面临巨大舆论压力和短期盈利挑战时,也未曾动摇。他曾公开表示,创业“不要走捷径,要坚持做正确的事”。 对投资者而言,这正是价值投资的精髓:

  • 忽略市场噪音: 股市每天都在波动,充满了各种诱人的“短线机会”和令人恐慌的“坏消息”。一个信奉延迟满足感的投资者,会像张一鸣对待产品一样,专注于企业的长期基本面,而非短期的股价波动。
  • 与时间为友: 最伟大的投资收益,往往来自于长期持有卓越的公司,让复利发挥其魔力。张一鸣花了近十年时间,将字节跳动打造成一个全球巨头。同样,投资者也需要有足够的耐心,陪伴一家伟大的公司从优秀走向卓越。

“用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s)思考”是埃隆·马斯克推崇的思维方式,张一鸣同样是其忠实践行者。这种思维方式要求我们穿透事物的表象,不被既有的经验或类比所束缚,而是回归到最基本的公理和事实,并以此为基础向上推导。 当张一鸣决定进入信息分发领域时,他没有模仿传统新闻门户的“编辑推荐”模式,也没有照搬社交媒体的“关注”模式。他回到了问题的本质:信息分发的核心是什么? 他的答案是“效率”——如何最高效地将海量信息与海量用户进行个性化匹配。基于这个第一性原理,他带领团队全力投入算法推荐,最终创造了今日头条这一颠覆性产品。 这给投资者的启示是革命性的:

  • 看穿商业模式: 在分析一家公司时,不要只看它光鲜的财报或时髦的概念。要用第一性原理去拷问:这家公司到底在解决什么根本问题?它的解决方案是否比现有的更高效、更低成本或更具创造性?它是否真的创造了独特的价值?
  • 识别真正的护城河(Moat): 许多公司声称自己有护城河,但很多只是短暂的优势。一个基于第一性原理构建的商业模式,其护城河往往更深。字节跳动的护城河,并非某个单一功能,而是其背后由海量数据、强大算法和庞大网络效应共同构成的、不断自我优化的智能系统。这是极难被模仿和超越的。

张一鸣深受Netflix的文化手册影响,极力推崇“Context, not Control”(提供上下文,而非试图控制)的管理理念。他认为,在快速变化的创新领域,自上而下的微观管理是低效的。管理者的核心任务不是下达命令,而是确保团队成员对背景信息(Context)有充分、一致的理解,包括公司的愿景、战略、市场环境和面临的挑战。当人们拥有了完整的上下文,他们就能自驱地做出正确的决策。 对于投资者来说,评估一家公司的管理层和企业文化至关重要。一个推崇“Context, not Control”的组织,通常具备以下特征,这些都是优质投资标的的重要信号:

  • 高人才密度: 只有优秀、自驱的人才才能在这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 强大的适应性: 当市场变化时,信息在组织内高效流动,一线员工可以快速响应,而不是等待层层审批。
  • 持续的创新力: 员工被鼓励独立思考和尝试,使得创新想法能够从组织的各个角落涌现。

分析张一鸣,离不开分析他最杰出的作品——字节跳动。这家公司的崛起,完美诠释了他是如何将上述哲学思想转化为坚不可摧的商业壁垒的。

字节跳动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世界领先的推荐算法。这不仅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个强大的“增长飞轮”。

  1. 第一步: 算法为用户推荐他们可能感兴趣的内容,提升了用户增长和使用时长。
  2. 第二步: 庞大的用户群体和超长的使用时长,产生了海量的交互数据(点赞、评论、观看时长等)。
  3. 第三步: 海量数据反过来“喂养”和训练算法,使其变得越来越“聪明”,推荐越来越精准。
  4. 第四步: 更精准的推荐带来了更好的用户体验,吸引更多新用户,并让老用户更加沉迷,从而启动新一轮循环。

这个飞轮一旦转动起来,就会形成赢家通吃的局面。后来的竞争者会发现,它们不仅在技术上落后,更在数据量上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这正是查理·芒格(Charlie Munger)所说的“Lollapalooza效应”,多种因素相互增强,形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

与许多满足于本土市场的中国公司不同,张一鸣从创业第一天起就怀揣着全球化的梦想。他认为,互联网产品天然没有国界,最优秀的产品理应服务全球用户。TikTok的成功,是这一愿景的巅峰体现。它不仅成功进入了海外市场,更成为了当地的主流文化现象,这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前所未有的成就。 这种全球化的成功,向投资者展示了一家公司管理层的格局和执行力。在评估一家公司时,不妨问问:

  • 它的市场天花板在哪里? 是一家只能在区域市场称雄的公司,还是一家有潜力成为全球领导者的公司?
  • 它的管理团队是否具备全球视野和跨文化管理能力?

作为一本面向普通投资者的辞典,我们最终要回归到“如何致用”上。从张一鸣和字节跳动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提炼出几条极具价值的投资准则:

  • 投资一家公司,就是投资它的创始人及其思想。 公司的基因深植于创始人的DNA中。在做投资决策前,花时间去研究创始人的公开演讲、访谈和文章,理解他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长期愿景。一个像张一鸣这样理性、专注、有耐心且格局宏大的创始人,是他公司最宝贵的无形资产。
  • 用“第一性原理”看穿商业模式的真伪。 面对层出不穷的商业新概念(元宇宙、Web3等),不要被华丽的辞藻迷惑。像张一鸣一样,回归本质去思考:它解决了什么根本问题?它的价值创造逻辑是什么?这能帮你过滤掉绝大多数炒作和伪需求,找到真正具有颠覆性潜力的机会。
  • 拥抱“延迟满足感”,享受复利的玫瑰。 投资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当你找到了一家由卓越管理者领导的、拥有坚固护城河的伟大公司后,最好的策略往往是买入并长期持有。抵制住每天卖出买入的冲动,让“延迟满足感”为你换来丰厚的长期回报。
  • 认知即资产,保持进化。 张一鸣本身是程序员出身,但他不断学习管理、金融和全球政治等知识,持续迭代自己的认知体系。投资者也应如此。投资不仅仅是投钱,更是投认知。不断学习,拓展自己的“能力圈”,但始终对市场保持敬畏,这才是基业长青的根本。

总而言之,张一鸣虽非传统投资家,但他以一种“极度理性”的创业实践,为价值投资理论在21世纪的科技浪潮中提供了一个生动而深刻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