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凯
归凯,中国公募基金行业中生代基金经理的代表人物之一,现任嘉实基金成长投资策略组投资总监。他以其鲜明的成长股投资风格而闻名,被市场誉为“成长猎手”。归凯的投资哲学核心在于寻找具备长期、巨大成长空间的高质量公司,并以合理的价格买入,长期持有以分享企业价值增长的复利效应。他的投资框架强调从行业、公司、管理层和估值四个维度进行深度研究,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选股方法论。与传统的价值投资寻找“烟蒂股”不同,归凯更偏向于在“幸运的行业”中,寻找那些已经是“三好学生”并有潜力成长为“时代冠军”的伟大公司,其投资理念可被视为GARP(Growth at a Reasonable Price,合理价格成长投资)策略的杰出实践。
谁是归凯?“成长猎手”的画像
在星光熠熠的基金经理圈子里,归凯是一个无法被忽视的名字。他的履历堪称典范:毕业于清华大学,拥有扎实的学术背景,职业生涯起步于国都证券,担任TMT行业研究员,这段经历为他日后在科技领域的投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4年,归凯加入嘉实基金,从研究员做起,逐步成长为管理百亿规模资金的明星基金经理。 他被市场贴上“成长猎手”的标签,这个称号精准地概括了他的投资特点。他不像传统的价值投资者那样在打折处理的“便宜货”中翻找,而是像一位敏锐的猎人,在广袤的经济森林中,耐心搜寻那些体格健壮、基因优秀、奔跑速度极快,且未来还有广阔奔跑空间的“物种”——也就是高成长性公司。他追求的不是一时的价格反弹,而是企业内生价值持续增长带来的长期回报。他的投资组合中,常常出现像腾讯控股、迈瑞医疗、汇川技术等耳熟能详的行业龙头,这些公司无一不是其所在领域的佼佼者。
归凯的投资哲学:四大支柱选股法
归凯的投资并非依赖灵感或市场情绪,而是建立在一套严谨、可复制的投资框架之上。他将其总结为四大支柱,这四大支柱如同一张精密的滤网,帮助他在纷繁复杂的市场中筛选出值得长期持有的“珍宝”。
支柱一:行业Beta——在“幸运的行业”里游泳
“投资首先要选对游泳的泳道”,这是归凯常常强调的观点。他所说的“泳道”,就是行业。他认为,一个公司的发展,既有赖于自身的努力(即Alpha),也深受其所在行业大环境(即Beta)的影响。沃伦·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也曾说过:“当一个声名显赫的经理人去驾驭一家基本面糟糕的公司,不变的往往是公司的糟糕名声。” 归凯致力于寻找那些“幸运的行业”,这些行业通常具备两大特征:
- 空间大(Long Runway): 行业的天花板足够高,市场规模在未来数年甚至十几年内都能保持扩张。比如,随着人口老龄化而不断增长的医疗健康行业,或者由技术革命驱动的云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
- 坡度陡(Steep Slope): 行业的增长速度快,技术迭代或商业模式创新能持续带来新的增长动力。这意味着身处其中的公司更容易获得超越整体经济的增长速度。
对他而言,在一个夕阳行业里寻找一家优秀公司,就像逆水行舟,事倍功半;而在一个朝阳行业里,即使是中等水平的公司,也可能随着时代的浪潮获得不错的增长。因此,他的第一步工作,就是自上而下地识别出那些能提供强大“行业Beta”的黄金赛道,主要集中在科技(TMT)、大消费、大健康和先进制造这几个领域。
支柱二:公司Alpha——寻找“三好学生”
选定了“泳道”之后,下一步就是挑选最有冠军相的“游泳健将”。归凯将伟大的公司比作“三好学生”,它们在三个方面都表现优异:
- 好商业模式: 这是一家公司持续赚钱的核心能力。归凯关注的是那些拥有深厚护城河 (Moat) 的企业。这条“护城河”可以是一种独特的品牌、强大的网络效应、难以复制的技术专利,或是巨大的规模成本优势。一个好的商业模式通常意味着公司拥有强大的定价权,能产生稳定且充沛的现金流。
- 好公司治理: 一家公司的治理结构决定了它能走多远。归凯会深入考察公司的股权结构是否清晰、激励机制是否到位、信息披露是否透明。他偏爱那些股东利益、管理层利益和员工利益高度一致的公司,这样的公司能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 好企业文化: 这是最难量化但又至关重要的一点。优秀的企业文化,如客户第一、鼓励创新、诚信正直等,会像空气一样渗透到公司的每一个角落,成为驱动公司长期成功的无形力量。
通过对这三个维度的考察,归凯力求找到那些不仅当前业绩优秀,而且具备长期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公司。
支柱三:管理层——与卓越的企业家同行
“投资一家公司,很大程度上就是投资这家公司的管理层。”这是归凯投资哲学中非常人性化的一面。他认为,一个卓越的企业家或管理团队,是公司最核心的资产。在商业世界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战场上,优秀的将领能够带领团队穿越周期,化危为机。 归凯会花费大量时间去研究公司的管理层,尤其是创始人或CEO。他关注的特质包括:
- 远见卓识: 管理者是否对行业终局有深刻的洞察?能否制定出清晰且富有前瞻性的战略?
- 诚信正直: 管理者是否值得信赖?是否把股东利益放在心上?过往的言行是否一致?
- 强大的执行力: 能否将宏伟的蓝图一步步落实为具体的业绩?面对困难时是否展现出坚韧不拔的品质?
他倾向于投资那些创始人仍在管理、且将公司视为毕生事业的企业。因为这样的企业家通常具有更长远的眼光和更强烈的责任感,他们更可能做出有利于公司长期价值创造的决策。
支柱四:估值——买得好,而非买便宜货
在价值投资的大家庭里,对于“估值”的理解存在不同流派。归凯显然不属于只看重低市盈率 (P/E) 或低市净率 (P/B) 的“捡烟蒂”派。他认为,估值的核心是理解价值,而价值的核心是未来的现金流。对于一家高速成长的优秀公司,用静态的、历史的眼光看,估值可能永远都“不便宜”。 他的估值理念更接近彼得·林奇 (Peter Lynch) 推广的PEG (Price/Earnings to Growth) 概念,即估值要与成长性相匹配。他追求的是“买得好”,而非“买得便宜”。具体来说:
- 为品质支付溢价: 他愿意为真正优秀的公司支付一个相对较高的价格,因为这些公司的确定性和成长性本身就构成了安全边际 (Margin of Safety) 的一部分。一家能持续创造价值的公司,时间会成为它的朋友,通过业绩的增长来消化掉看似高昂的估值。
- 避免支付“天价”: 同时,他也有严格的纪律,会警惕那些过度透支未来多年成长的极端估值。当市场情绪狂热,为一家公司给出不切实际的定价时,他会选择耐心等待更好的时机。
总而言之,归凯的估值体系是动态的、着眼于未来的。他试图回答的问题是:“以现在的价格买入,这家公司未来3-5年的成长性能否带来足够吸引人的回报?”
投资风格与持仓特点
归凯的投资哲学最终体现在他的投资风格和基金持仓上,展现出几个鲜明的特点:
- 均衡配置,淡化择时: 他很少进行大规模的仓位调整来试图预测市场涨跌。他的工作重心始终是自下而上地精选个股。在其投资组合内部,他会适度均衡地配置于他所看好的几个核心赛道(如科技、消费、医药等),避免将所有赌注押在一个篮子里,以此来平滑组合的波动。
- 高持股集中度,深度研究: 他的投资组合通常具有较高的持股集中度,前十大重仓股占比较高。这背后是他“少即是多”的理念,即宁愿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少数几家自己有深刻理解的公司上,也不愿浅尝辄止地持有一大堆自己了解不深的公司。
- 坚守能力圈 (Circle of Competence): 归凯的投资范围有清晰的边界,主要集中在他有长期研究积累和深刻理解的领域。对于超出自己能力圈的行业和公司,无论多么诱人,他都会保持克制。
给普通投资者的启示
作为一名专业的辞书编辑,我们不仅要解释“归凯是谁”,更要提炼出普通投资者可以借鉴的智慧。从归凯的投资哲学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宝贵的启示:
- 启示一:像“星探”一样寻找好公司。 投资不应是每天盯着屏幕上的红绿数字,而应像一位专业的“星探”,去发掘那些有潜力成为未来巨星的公司。多花些时间研究公司的基本面——它的产品、它的对手、它的管理层,而不是沉迷于预测市场的短期波动。
- 启示二:把行业趋势当成你的“冲浪板”。 个人投资者的精力是有限的。与其在夕阳产业里费力挣扎,不如顺应时代的大趋势。花点时间思考未来哪些行业会变得更好、更重要,然后把你的“冲浪板”放到最汹涌的浪潮上。
- 启示三:为品质付费,但不要支付“天价”。 “好公司”不等于“好股票”。一个好的投资,需要以一个合理的价格买入一家好公司。要学会区分“昂贵”和“贵”,前者是物超所值,后者是价格泡沫。对你心仪的公司建立一个大致的价值判断,耐心等待价格进入你的“舒适区”。
- 启示四:投资的本质是认知变现。 你永远赚不到超出你认知范围的钱。归凯的成功建立在他对特定行业和公司的深刻理解之上。作为普通投资者,也应该从自己最了解的领域开始,比如你从事的行业、你热爱的消费品牌,逐步构建自己的能力圈。
- 启示五:耐心是最好的美德。 归凯的低换手率告诉我们,与伟大的公司同行,最需要的就是耐心。资本市场充满了噪音和诱惑,频繁交易往往是财富的“粉碎机”。一旦你基于深度研究做出了投资决策,请给予它足够的时间去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