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浩涌

杨浩涌

杨浩涌,中国知名连续创业者,分类信息网站赶集网与二手车交易平台瓜子二手车(现车好多集团核心业务)的创始人。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投资家,但其创业历程和商业打法,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用于理解商业竞争、护城河构建以及创始人精神如何深度影响企业价值的鲜活范本。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研究杨浩涌就如同解剖一个教科书级的商业案例,其核心在于洞察那些驱动企业长期成功的根本要素,而非短期股价的波动。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投资一家公司,本质上是投资其创造价值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很大程度上源于其所在的赛道、构筑的壁垒以及掌舵者的格局与决心。

杨浩涌的创业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两场堪称“史诗级”的商战。 第一场,是赶集网与58同城之间长达十年的“贴身肉搏”。从2005年创立赶集网开始,杨浩涌就与对手58同城的创始人姚劲波展开了全方位的竞争。这场战争覆盖了广告、地推、技术、融资等各个层面,双方都投入了巨额资金,广告甚至打到了春晚和各大综艺节目,几乎到了“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地步。这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最终在资本的推动下,于2015年以两家公司合并的方式落下帷幕。虽然赶集网被并入58集团,但杨浩涌并未就此退场。他拿着合并后公司的股票和现金,转身开启了第二次创业。 这便引出了第二场战争——二手车电商之战。杨浩涌选择了二手车这个更加复杂、更加“重”的行业,创立了瓜子二手车。他再次举起高举高打的旗帜,用“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广告语迅速占领用户心智。这一次,他的对手变成了人人车优信等一众玩家。他将在分类信息大战中学到的经验——例如通过饱和式广告投放快速建立品牌认知——运用得淋漓尽致,并不断深化商业模式,从最初的C2C(个人对个人)撮合平台,逐步拓展到包含检测、金融、售后等服务的“一站式”重模式平台。 “不下牌桌”,是杨浩涌对自己最好的注解。在与58同城合并后,他本可以像许多创始人一样,选择财务自由、安逸生活,但他却选择了一条更艰难的路,再次投身于炮火连天的创业战场。这种精神,恰恰是投资者在寻找卓越企业时,最希望在创始人身上看到的品质。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我们无法像风险投资(VC)那样直接投资于杨浩涌的初创公司,但通过复盘他的商业实践,我们可以提炼出四条极具价值的投资启示,帮助我们更好地审视自己手中的投资标的。

杨浩涌曾分享过他的择业观:寻找“又大又破”的行业。这对于价值投资者寻找具备长期增长潜力的公司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

  • “大”指的是市场规模巨大。 一个行业的市场空间,决定了其中优秀企业的成长天花板。无论是他早期进入的本地生活信息领域,还是后来的二手车市场,都是万亿级别的巨大市场。投资就像种树,把种子撒在贫瘠的盐碱地,即使种子再优良,也很难长成参天大树;而若将其种在肥沃的土壤里,它才有可能尽情生长。投资者在选择公司时,首先要评估其所在行业的市场规模和未来发展前景。一家在夕阳产业里苦苦挣扎的公司,即便管理层再优秀,其创造回报的能力也必然受限。
  • “破”指的是行业效率低下、用户体验差、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需求。 “破”意味着颠覆和重构的机会。在赶集网诞生之前,人们找工作、租房子、买卖二手物品,主要依赖于报纸中缝和线下布告栏,信息匹配效率极低。在瓜子二手车出现之前,传统二手车市场信息不透明、车贩子信誉参差不齐、交易流程复杂,消费者体验普遍较差。这些“痛点”正是新商业模式切入的绝佳机会。对于投资者而言,要善于发现那些正在用新技术、新模式改造传统行业的公司。这些公司往往能通过提升行业效率、优化用户体验来创造巨大的新价值,从而为股东带来丰厚的回报。

投资心法: 在你的投资组合里,问问自己,你投资的公司是否处于一个足够“大”的赛道?它是否在解决一个行业里长期存在的“破”问题?

杨浩涌的打法以“凶悍”著称,尤其是在市场营销上,他信奉“饱和式攻击”——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密集的火力,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品类=品牌”的认知。无论是赶集网的“驴”系列广告,还是瓜子二手车的“没有中间商赚差价”,都堪称营销史上的经典案例。 许多投资者,特别是初级的价值投资者,可能会对这种“烧钱”行为感到警惕,认为这是对股东资金的浪费。但我们需要更深一层去理解其背后的商业逻辑。

  • 烧钱的本质是投资。 在互联网行业,用户心智是极其宝贵的资源,网络效应一旦形成,后来者就很难逾越。杨浩涌的巨额广告投入,本质上不是费用,而是一种战略性投资,投资于公司最重要的无形资产——品牌。当用户产生特定需求(如买卖二手车)时,第一个想到的品牌就是你,你就拥有了最低的获客成本和最强的用户粘性。这就是一条坚固的品牌护城河。
  • 速度比完美的姿态更重要。 在赢家通吃的行业里,快速抢占市场份额、建立规模优势,往往是生死攸关的。杨浩涌的策略,就是用资金换时间,快速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一旦规模优势确立,成本就可以被摊薄,效率得以提升,形成正向循环。

投资心法: 当你看到一家公司在“烧钱”时,不要简单地否定它。要深入分析它烧钱的目的:是为了构建长期护城河(如品牌、技术、网络效应),还是仅仅为了短期、不可持续的虚假繁荣?一个好的“烧钱”策略,应该像是在为未来的高速公路铺设路基,虽然当下投入巨大,但建成后将带来源源不断的“过路费”。

沃伦·巴菲特曾说,他喜欢投资那些由创始人管理或者具有创始人精神的公司。杨浩涌的经历完美诠释了何为“创始人精神”。

  • 极度的坚韧与好胜心。 在与58同城长达十年的拉锯战中,杨浩涌展现了惊人的耐力和斗志。这种永不言败的精神会注入企业的血液,形成一种强大的组织文化。一个能在逆境中坚持、在顺境中依然保持饥渴感的领导者,更能带领企业穿越经济周期,实现基业长青。
  • 清晰的战略远见。 从赶集网的“轻”模式,到瓜子二手车的“重”模式,杨浩涌对行业终局有着清晰的判断。他知道,二手车交易的核心是信任,而信任的建立,离不开平台深度的介入,比如提供专业的车辆检测、完善的售后保障等。这种从用户根本需求出发,倒推商业模式的设计能力,是卓越企业家的标志。
  • 强大的执行与迭代能力。 战略再好,也需要落地。杨浩涌团队以强大的执行力闻名,无论是凶猛的广告投放,还是庞大的线下团队管理,都体现了其将战略意图转化为实际成果的能力。并且,他们能够根据市场反馈快速调整策略,不断进行业务模式的迭代优化。

投资心法: 投资一家公司,很大程度上是在投资它的管理层,尤其是创始人。在研究财报数据之外,花些时间去了解创始人的背景、言论、行事风格。他/她是否对自己的事业充满激情?是否具备长远眼光?是否把股东利益放在心上?一个优秀的创始人,是公司最宝贵的资产,也是最深的护城河。

杨浩涌的创业过程,也是一部商业模式不断演进的历史。

  • 从轻到重: 赶集网本质上是一个信息撮合平台,模式较“轻”。而瓜子二手车则越来越“重”,深度介入交易的各个环节。这反映了一个趋势:在许多行业,仅仅提供信息已经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只有提供更完整的解决方案,才能建立起真正的竞争壁垒。
  1. 从单一到生态: 车好多集团早已不只是瓜子二手车,还包括毛豆新车等业务,覆盖了汽车消费的全生命周期。这种平台化、生态化的布局,不仅能增加用户粘性,还能创造多个收入增长点,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投资心法: 不要用静止的眼光看待一家公司。优秀的商业模式是能够自我进化和迭代的。作为投资者,我们需要评估一家公司是否有能力根据市场变化和竞争格局,不断优化甚至重塑自己的商业模式。一家今天看起来完美的商业模式,在明天可能就会被颠覆。持续的创新和进化能力,才是穿越时间迷雾的通行证。

杨浩涌的创业史,对价值投资者而言,是一座富矿。它生动地诠释了本杰明·格雷厄姆在其经典著作《聪明的投资者》中所强调的核心思想:将投资视为一门生意。 研究杨浩涌,我们学的不是如何预测股价,而是如何像一个企业家一样去思考问题:这个生意的市场空间有多大?它的核心竞争力(护城河)是什么?它如何赚钱?它的管理者是否值得信赖?它未来的发展路径可能是怎样的? 当我们能够回答这些问题时,我们就离真正的价值投资更近了一步。杨浩涌的故事提醒我们,每一份股票背后,都是一家活生生的企业。投资的成功,最终来源于对商业本质的深刻洞察。因此,将杨浩涌这样的顶尖企业家作为我们的“商业导师”,持续学习他们的战略思考和商业实践,将极大地提升我们的投资决策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