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见后
梁见后 (Charles Liang),Supermicro (美超微) 公司的创始人、总裁兼CEO。他是一位工程师出身的企业家,三十年如一日地专注于高效率、高性能服务器领域,将一家默默无闻的硬件公司,打造成为 人工智能 (AI) 浪潮中不可或缺的“军火商”。梁见后的故事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一夜暴富,而是一部关于长期主义、专注和坚韧的价值投资教科书。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一家公司在一个正确的方向上深耕足够长的时间,并构筑起足够深的护城河时,市场终将给予其惊人的回报。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理解梁见后和他的Supermicro,就是理解在科技行业中如何发现并持有一家卓越公司。
谁是梁见后?一个技术狂人的创业史
梁见后的故事,是典型的硅谷奋斗史,但又充满了浓厚的个人色彩。他不是那种长袖善舞、频频登上媒体头条的明星CEO,而更像一位沉浸在自己技术世界里的“扫地僧”。
从台湾到硅谷的工程师之路
1958年,梁见后出生于中国台湾嘉义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和许多那个年代的年轻人一样,他通过努力考学改变命运,毕业于台湾工业技术学院(现台湾科技大学)电机工程系。随后,他远赴美国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深造,获得电机工程硕士学位。 毕业后的梁见后进入了服务器行业,成为了一名硬件工程师。他对技术,尤其是主板设计,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他发现,当时市场上的服务器产品普遍存在着设计冗余、效率低下、功耗过高的问题。作为一个追求极致效率的工程师,他敏锐地意识到,这里面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机会。
“乐高式”的创新:积木化服务器的诞生
1993年,梁见后与他的妻子刘秋珠(Sara Liu)共同创立了Supermicro。公司的初心非常纯粹:做性能最好、效率最高、最可靠的服务器主板。 与其他厂商不同,梁见后从一开始就引入了一种革命性的理念——“积木化” (Building Block Solutions)。想象一下,传统的服务器就像一台品牌电脑,内部组件都是固定的,牵一发而动全身。而Supermicro的服务器则像是一套高级乐高玩具,机箱、电源、主板、散热系统等核心部件都被设计成了标准化的模块。 这种模式带来了三大核心优势:
- 成本效率: 模块化生产降低了设计和制造成本,使得Supermicro的产品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时,具有极高的性价比。
- 绿色节能: 梁见后对能源效率的追求贯穿始终。Supermicro的服务器以其卓越的散热设计和电源管理技术著称,能耗比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这在电费高昂的数据中心里是极具吸引力的卖点。
正是这种看似简单却极难模仿的“积木化”模式,成为了Supermicro此后三十年安身立命的根本。
穿越低谷:从退市到王者归来
Supermicro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18年,公司因复杂的会计问题未能按时提交财务报告,被纳斯达克交易所摘牌,股价一度暴跌。这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许多投资者选择离场。 然而,梁见后和他的团队并未放弃。他们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彻底解决了内部的财务和审计问题,并于2020年成功重返纳斯达克主板。这段经历虽然痛苦,但也让公司的治理结构变得更加健康和透明。更重要的是,它考验了公司的基本盘——在退市的两年里,Supermicro的核心业务依然稳健,客户依然信赖它的产品。这证明了公司的价值并非建立在资本市场的炒作之上,而是源于其过硬的产品和技术实力。
梁见后与价值投资:给普通投资者的启示
对于信奉价值投资的投资者来说,梁见后和Supermicro的案例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研究范本。它告诉我们,即使在瞬息万变的科技行业,价值投资的底层逻辑依然有效。
启示一:押注于“创始人CEO”的长期主义
伟大的投资家,如Warren Buffett (沃伦·巴菲特) 和Charlie Munger (查理·芒格),都极其看重管理层的品质。而“创始人CEO”通常是一个值得高度关注的群体。
- “把公司当孩子养”: 梁见后就是典型的创始人CEO。他对公司有着深厚的感情和长远的愿景,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他不会为了短期的股价表现而牺牲公司的长期利益。他关心的是未来五年、十年公司的技术领先地位和市场竞争力。
- “皮肤在游戏中” (Skin in the Game): 创始人CEO通常持有大量公司股份,他们的个人财富与公司的命运深度绑定。这种利益一致性,使得他们更有动力为全体股东创造长期价值。梁见后至今仍持有公司超过10%的股份,是公司的最大个人股东。
- 极致的专注与热爱: 梁见后对技术的热爱是发自内心的。据报道,他至今仍会亲自审查产品设计图纸,对细节的把控到了严苛的地步。这种源于热爱的专注,是职业经理人难以比拟的。
投资启示: 在选择投资标的时,不妨多关注那些由创始人亲自掌舵的公司。研究创始人的背景、理念和过往言行,评估他是否具备诚信、远见和对主营业务的极致热情。这样的公司,往往更能穿越周期,实现基业长青。
启示二:寻找“隐形冠军”的“宽阔护城河”
在AI浪潮来临之前,Supermicro在普通消费者中的知名度并不高,但它在服务器领域,尤其是在需要高度定制化的高性能计算市场,早已是“隐形冠军”。而支撑其冠军地位的,正是其多年构筑的宽阔护城河。 Supermicro的护城河体现在三个层面:
- 技术护城河: 在服务器设计中,散热和电源管理是核心技术,尤其是在AI芯片功耗飙升的今天。Supermicro在这一领域积累了三十年的经验,其液冷散热等技术方案行业领先,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GPU的性能。这是一种深度的工程know-how,新进入者难以在短期内复制。
- 商业模式护城河: 前文提到的“积木化”模式,使其拥有了无与伦比的速度和灵活性。在AI军备竞赛中,时间就是金钱。能够比竞争对手提前几周甚至几个月将搭载最新芯片的服务器交付给客户,这是千金不换的核心竞争力。
- 生态位护城河: Supermicro与NVIDIA、AMD、Intel等上游芯片巨头建立了紧密且长期的合作关系。作为芯片厂商最信赖的“系统集成伙伴”,它总能第一时间拿到最新的产品和技术资料,从而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投资启示: 真正的护城河往往是朴实无华且难以量化的。不要只看财务报表上的数字,更要深入理解公司的商业模式。问自己几个问题:这家公司提供了什么独特的价值?客户为什么选择它而不是竞争对手?这种优势能持续多久?伟大的公司,总能在某个关键环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启示三:在“能力圈”内深耕,等待时间的玫瑰
Circle of Competence (能力圈) 是价值投资的核心概念之一。它要求投资者只在自己能理解的领域下注。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企业家。 梁见后和Supermicro就是坚守能力圈的典范。三十年来,无论外界流行什么概念——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Supermicro始终专注于“服务器硬件”这一亩三分地,不断地将其做深、做透。他们没有盲目扩张,没有去追逐自己不擅长的业务。 这种看似“笨拙”的坚守,最终在AI时代开花结果。AI大模型训练对算力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而这恰恰是Supermicro最擅长的领域。他们过去三十年积累的所有技术和经验,完美地契合了时代的需求。这就像一个修炼了三十年“内功”的武林高手,一出手便震惊天下。 投资启示: 寻找那些“一米宽,一百米深”的公司。它们可能业务单一,甚至有些“无聊”,但它们在自己的主航道上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投资的本质是分享企业成长的红利,而企业成长的根基在于其核心竞争力。与其追逐不断变换的风口,不如找到一家在正确赛道上持续奔跑的“长跑冠军”,然后用时间做朋友。
启示四:理解“市场先生”的情绪:危机即是转机
Benjamin Graham (本杰明·格雷厄姆) 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Mr. Market (市场先生) 寓言。市场先生情绪多变,时而兴高采烈,愿意出高价买你的股票;时而悲观沮丧,愿意以极低的价格把股票卖给你。 Supermicro的退市风波,就是一次经典的“市场先生”极端悲观的案例。当时,市场充满了恐慌,投资者担心公司会因此一蹶不振,纷纷抛售股票。然而,对于理性的价值投资者而言,这恰恰是一个绝佳的研究机会。他们会去探究:
- 退市的核心原因是什么?是财务造假还是技术性失误?
- 公司的核心业务是否受到了影响?客户是否还在下订单?
- 公司的产品竞争力是否依然存在?
- 公司是否有能力解决当前的问题并重回正轨?
如果经过深入分析,你发现公司的“内生价值”并未受损,那么市场的恐慌就为你提供了一个以“折扣价”买入优质资产的机会。从后来的股价走势看,那些在低谷中选择相信并买入Supermicro的投资者,获得了惊人的回报。 投资启示: 价格是你支付的,价值是你得到的。 永远不要让市场的情绪左右你的投资决策。当市场因坏消息而恐慌时,恰恰是你应该保持冷静、深入研究的时刻。伟大的投资机会,常常隐藏在无人问津的角落和被市场错杀的危机之中。
总结:从梁见后身上学到的投资智慧
梁见后的故事,是对价值投资理念在科技领域的一次完美印证。他告诉我们,即便是在一个以“快”为标签的行业里,最终胜出的依然是那些拥有“慢”智慧的企业家和投资者。 作为一名普通投资者,我们可以从他身上学到:
-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投资于一个拥有优秀管理层、宽阔护城河、并专注于自身能力圈的公司。
- 耐心是最大的美德: 给予优秀的公司足够的时间去成长,不要因为短期的市场波动而轻易卖出。
- 独立思考是最好的武器: 在市场喧嚣时保持冷静,在市场恐慌时保持贪婪。
归根结底,投资的成功,源于对商业本质的深刻理解。梁见后和他的Supermicro,用三十年的时间,为我们生动地讲述了一个关于专注、坚韧和长期价值的商业传奇,这本身就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投资宝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