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雪投资公司
费雪投资公司(Fisher Investments)是一家全球知名的独立投资顾问公司,由大名鼎鼎的投资家肯·费雪(Ken Fisher)于1979年创立。它主要为高净值个人、机构投资者以及养老金计划提供资金管理服务。与许多坚守“自下而上”选股策略的价值投资流派不同,费雪投资公司以其独特的“自上而下”决策框架而闻名。该框架将宏观经济分析、政治格局解读和市场情绪判断置于投资决策的核心,形成了一套严谨而富有远见的体系。尽管其创始人是“成长股之父”菲利普·费雪(Philip Fisher)的儿子,但肯·费雪和他领导的公司并未完全继承其父的衣钵,而是在传承深度基本面研究的基础上,开创性地融入了宏观视角和逆向思维,尤其以推广和使用市销率(PSR)估值指标而著称。
创始人与传承:不止是“成长股之父”的儿子
谈论费雪投资公司,就绕不开它的灵魂人物——肯·费雪。他的父亲菲利普·费雪是投资界的传奇人物,与本杰明·格雷厄姆齐名,其著作《共同基金和不寻常的利润》被无数投资者奉为圭臬,他所倡导的“闲聊法”(Scuttlebutt)深度调研和长期持有卓越成长股投资的理念,深刻影响了包括沃伦·巴菲特在内的几代投资人。 生活在这样一位巨人的光环下,肯·费雪走上了一条既有传承又充满“叛逆”的道路。
- 传承的基因: 他从父亲那里继承了对公司基本面进行刨根问底式研究的执着。菲利普·费雪的“闲聊法”强调通过与公司的客户、供应商、竞争对手甚至前员工交流,来获得对一家公司真实竞争力的立体认知。这种对第一手信息和深度研究的重视,同样是费雪投资公司研究文化的基石。
- “叛逆”的创新: 与父亲纯粹“自下而上”、聚焦于伟大公司而鲜少关心宏观经济的做法不同,肯·费雪认为,市场的宏观环境,即所谓的“大势”,对投资组合的整体表现起着决定性作用。他坚信,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即使是最坚固的船(优质公司),也可能被巨浪(宏观逆风)掀翻。因此,他开创性地将宏观分析置于选股之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投资哲学。
这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演进,使得费雪投资公司在众多投资机构中独树一帜。它既有对微观企业质地的苛求,又有对宏观周期的敏锐洞察。
费雪投资的“三驾马车”:一种独特的决策框架
费雪投资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系统化的“自上而下”决策框架。他们相信,决定投资成败的90%因素在于正确的资产配置,而只有10%取决于具体的证券选择。这个框架就像一个三层滤网,帮助他们从全球市场中筛选出最具吸引力的投资方向。这“三驾马车”分别是:经济驱动、政治驱动和市场情绪驱动。
1. 经济驱动:搭上全球增长的顺风车
这是框架的第一层,也是最基础的一层。费雪团队会分析全球主要的经济体数据,判断全球经济的走向。
2. 政治驱动:在规则制定者中寻找确定性
政治是影响经济和市场的重要变量。费雪公司会将政治因素纳入分析框架,评估其对投资环境的潜在影响。
- 核心问题: 主要国家的政府政策(如税收、监管、贸易政策)将如何变化?即将到来的选举结果会对市场产生什么影响?地缘政治风险是否可控?
- 独特的视角: 肯·费雪有一个著名的观点——“僵局即利好”(Gridlock is good)。他认为,当一个国家的政府处于分裂状态时(例如,总统和国会由不同党派控制),往往难以通过重大的、颠覆性的法案。这种政治上的“僵局”反而为市场带来了稳定性,因为企业和投资者最不喜欢的就是不确定性。
- 投资逻辑: 通过分析政治格局,费雪公司会判断哪些国家或地区的投资环境更为友好,从而进行全球化的区域配置。例如,一个即将实施大规模减税和放松监管的国家,其股市可能会更受青睐。
3. 市场情绪驱动:与大众预期反向而行
这是费雪投资哲学中最具逆向投资色彩的部分,也是最考验功力的一环。他们认为,任何被市场广泛预期到的信息(无论是好是坏),其价格影响力都已经被消化了,也就是所谓的“被市场定价”(Priced in)。真正的超额收益来自于那些出乎市场意料之外的“意外”。
- 核心问题: 当前市场的主流情绪是极度乐观(贪婪)还是极度悲观(恐惧)?投资大众普遍在担心什么?又在期待什么?
- 分析方法: 他们会观察各类情绪指标,如投资者调查、媒体报道的基调、期权市场的波动率指数(VIX指数)等,来感知市场的“体温”。
通过这“三驾马车”的层层分析,费雪投资公司首先确定大类资产配置(应该投多少股票),然后确定国别配置(应该投哪些国家的股票),接着是行业配置(应该投哪些行业),最后才是在选定的行业中,利用基本面研究挑选出具体的公司股票。
“市销率”的布道者:寻找被误解的巨人
在具体的公司估值层面,肯·费雪对“市销率”(Price-to-Sales Ratio, PSR)指标的推崇和普及功不可没。他在其畅销书《超级强势股》(Super Stocks)中详细阐述了这一工具的妙用。 市销率的计算公式非常简单:公司总市值 / 公司年销售收入。 与更广为人知的P/E 市盈率(Price-to-Earnings Ratio)相比,市销率在特定场景下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 适用于周期性公司和困境公司: 许多行业(如重工业、原材料)具有强烈的周期性,在经济不景气时,这些公司可能会亏损,导致市盈率失效(为负或无穷大)。但只要公司还在运营,销售收入通常不会归零。此时,市销率可以提供一个更稳定的估值锚。
- 适用于新兴成长型公司: 很多处于高速成长初期的科技公司或生物医药公司,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会进行大量投入,导致短期内没有利润。对于这些公司,市盈率毫无意义,而市销率则能很好地反映市场对其未来成长潜力的估价。
当然,肯·费雪也强调,低市销率不等于一切。一个低市销率的公司如果长期无法实现盈利,那就是一个典型的“价值陷阱”。使用市销率的关键在于,要结合对公司未来利润率的判断。投资的理想目标是:以低市销率买入,并期待其未来的利润率能够得到显著改善的公司。 根据肯·费雪的经验法则:
- 警惕市销率高于1.5的股票,因为这通常意味着股价已经被高估,除非它拥有超高的利润率。
- 重点寻找市销率低于0.75的股票,这里面可能隐藏着未来的“超级强势股”。
投资启示:普通投资者能从费雪公司学到什么?
作为一家专业的投资机构,费雪投资公司的运作体系普通人难以完全复制,但其核心思想却能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启示。
1. 建立宏观思维,敬畏市场大势
不要只埋头于研究个股,而忽视了宏观环境的变化。问问自己:当前的经济周期处于什么阶段?利率是在上升还是下降?至少要对影响市场的宏观力量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能帮助你避免在系统性风险面前“裸泳”。
2. 训练逆向思维,远离羊群效应
当身边所有人都看好或看空某个资产时,不妨停下来想一想:这些预期是否已经完全反映在价格里了?市场的共识往往是平庸的起点,甚至是危险的信号。敢于独立思考,在人群的喧嚣中保持冷静,是获取超额收益的关键。
3. 学会使用多元化的估值工具
不要死抱着市盈率这一个指标不放。当遇到亏损的公司、周期性的公司或新兴行业的公司时,尝试使用市销率(PSR)、市净率(PB)等其他工具进行交叉验证。理解每个估值指标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会让你对公司价值的判断更加全面。
4. 挑战“想当然”的市场信条
肯·费雪以用数据和历史来戳破华尔街流传的各种“神话”而闻名。例如,“高失业率对股市是坏事”、“政府赤字必然导致股市下跌”等。他通过严谨的研究发现,这些看似有理的信条很多时候并不成立。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也应该培养这种批判性思维,不轻信媒体头条和市场“噪音”,凡事多问一个“为什么”,多找一层证据。
争议与反思:没有完美的投资神话
尽管费雪投资公司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但它和它的创始人也并非完美无瑕。2019年,肯·费雪因在一次行业会议上发表不当言论而引发巨大争议,导致公司一度面临大规模的资金赎回,声誉受损。此外,公司以其强大的市场营销能力和相对较高的管理费率,也受到一些业内人士的批评。 这些插曲提醒我们,投资界没有永不犯错的神。任何投资大师或机构,都有其自身的局限和风险。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最重要的不是盲目崇拜任何一种方法或任何一个人,而是从这些成功的投资哲学中汲取养分,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并结合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构建属于自己的、可持续的投资体系。费雪投资公司的故事,正是这样一个充满智慧与启示的绝佳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