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管理计划

资产管理计划

资产管理计划,简称资管计划,是指金融机构(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等)作为受托人,向社会公众特定客户募集资金,并通过设立专门账户产品,按照合同约定的投资范围和方式,对所募集资金进行投资管理金融产品。它本质上是一种代客理财集合投资模式,将众多投资者的零散资金汇集起来,由专业机构进行统一运作。与传统的银行存款个人股票交易不同,资产管理计划旨在通过专业投资管理,为投资者追求多元化资产配置长期增值。在中国金融市场,这类产品受到严格监管,特别是2018年出台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俗称“资管新规”)后,资管产品逐步打破了刚性兑付,向净值型转变,收益风险更直接地与投资标的挂钩。

资产管理计划的发行主体广泛,涵盖了各类持牌金融机构,它们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和监管要求,推出不同类型的资管产品。了解这些类型有助于投资者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 过去:多为预期收益型收益率固定,但资管新规后已转型为净值型理财产品收益底层资产波动。
  • 特点:过去因刚性兑付“隐性担保”而广受欢迎,现在则更注重透明度风险自担

资产管理计划之所以成为普通投资者的重要投资工具,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特点和所能提供的优势。

  • 资金汇集:将众多投资者小额资金汇集起来形成庞大资金池,可以投资于单一投资者难以涉足的大型项目多元化资产组合
  • 专家打理:由金融机构专业团队负责投资策略制定、资产配置风险控制等,避免普通投资者缺乏专业知识时间而导致的投资失误
  • 资管计划投资标的非常广泛,包括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所市场股票债券基金期货期权标准化金融产品,以及信托受益权票据收益权应收账款非标准化债权资产。这为投资者提供了多元化投资选择
  • 收益浮动资管新规后,资管产品普遍向净值型转变,其收益不再是预期固定的,而是随底层资产涨跌而波动。
  • 风险自担:投资者购买资管计划,需自行承担市场波动带来的投资风险。但这也意味着潜在收益空间更大,而非仅仅局限于固定收益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选择资产管理计划并非盲目追求高收益,而应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投资目标以及对产品理解程度出发。

  • 了解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在购买任何资管产品前,务必进行风险评估,选择与自己风险偏好相匹配的产品。
  • 关注产品投资方向和策略产品收益来自投资,因此了解其主要投资哪些资产、采取何种投资策略至关重要。例如,是稳健型债券投资,还是积极型股票投资
  • 考察管理人专业能力与过往业绩:选择信誉良好投研能力强金融机构,并适当参考其同类产品历史业绩请注意: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
  • 关注费率结构管理费托管费业绩报酬各项费率会影响最终收益。在同等收益风险水平下,费率较低的产品更具优势。
  • 打破“刚性兑付”预期资管新规明确规定金融机构不得对资管产品提供刚性兑付。这意味着本金收益不再有隐性担保,投资者应树立风险自担投资理念

对于秉持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者来说,资产管理计划可以作为财富配置有效工具,但选择时应更加审慎,并将其视为长期投资的一部分。

  • 底层资产是核心:无论资管计划包装如何,其收益最终取决于底层资产价值创造价值投资者应关注产品投资具体公司债券项目是否具备长期价值成长潜力
  • 管理人是“好公司”吗?:将管理资管计划金融机构视为一家公司价值投资者会考察这家公司管理层是否专业诚信,其投资哲学是否稳健理性,是否符合长期主义
  • 不为短期波动所惑净值型理财产品净值每日波动,但价值投资者不会为短期波动频繁申赎。应关注资管计划长期表现,以及其投资组合是否依然遵循价值创造逻辑
  • 分散投资,但要理解资管计划本身就是集合投资,具有分散风险作用。但投资者不应盲目配置过多资管产品,而应确保自己理解每项产品投资逻辑风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