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险资产
避险资产(Safe-haven Asset),顾名思义,就是用来‘避开风险’的资产。想象一下,当金融市场风雨飘摇、大家人心惶惶时,绝大多数投资品的价格都在下跌,而避险资产就像一个坚固的掩体,其价值不仅能保持稳定,甚至可能逆势上扬。它的核心特质在于,其价格走势与整体市场的关联度极低(即低相关性),甚至完全相反。在危机中,当投资者恐慌性抛售股票等风险资产时,资金会涌向这些资产,使其成为资本的‘诺亚方舟’。
避险资产的“避风港”特质
一件资产之所以能成为避风港,通常是因为它具备以下几个关键特征:
- 高流动性: 在市场混乱时,能够轻松、快速地被买卖,而不会对自身价格产生巨大冲击。没人希望在逃生时发现救生艇的门打不开。
- 价值稳定且持久: 它的价值来源稳定,经得起时间考验,不会因为某个公司的经营不善或某个行业的衰退而灰飞烟灭。
- 全球性需求: 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认可和接受。当危机来临时,来自世界各地的需求会支撑其价格。
- 强大的信用背书: 通常由一个稳定、强大的主权国家信用作为支撑,或者拥有数千年来形成的天然价值共识。
常见的避险资产有哪些?
了解了避风港的特质,我们来看看投资世界里几位著名的‘避险专业户’。
黄金
作为避险资产的“老大哥”,黄金的地位无可撼动。它是一种物理资产,不依赖于任何政府的信用或货币政策。几千年来,它一直是价值的终极储存形式。当人们对纸币失去信心时,就会本能地奔向黄金。不过,它的缺点也显而易见:它不会生息,持有它等于放弃了其他投资可能带来的利息或股息收入。
美元和美国国债
美元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储备货币,全球贸易和金融交易大多以美元结算。因此,每当全球性危机爆发,投资者会抛售本国资产,换成美元以求心安,这被称为“现金为王”(Cash is King)。 而美国国债,则被看作是“无风险”投资的基准。它由美国政府的全部信誉和税收能力作为担保,其违约风险被认为是全世界最低的。因此,它不仅提供避险功能,还能带来稳定的利息收入。
特定国家的货币
除了美元,瑞士法郎和日元也常常扮演避险货币的角色。
- 瑞士法郎: 得益于瑞士长期的政治中立、独立的央行和稳健的金融体系。
- 日元: 日本是全球最大的净债权国,这意味着它持有的海外资产远超其海外负债,在国际资本回流时能为日元提供支撑。
防御性股票(特别提醒)
这是一个需要特别小心的类别。严格来说,股票不属于典型的避险资产。但在股市内部,确实存在一些“抗跌”能力较强的板块,被称为防御性股票。例如:
- 公用事业: 无论经济好坏,人们总得用水用电。
- 必需消费品: 经济再差,牙膏、肥皂、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消费需求依然稳定。
在市场下跌时,这些公司的盈利和股价表现通常好于大盘,但它们并非真正的避险资产,只是“防御属性”更强而已。
价值投资者的避险智慧
作为一名价值投资者,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避险资产呢?
避险不等于无风险
没有任何资产是绝对安全的。 资产的避险属性是相对的,并且可能随着宏观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例如,在特定的地缘政治危机中,某个国家的货币可能会暂时失去避险光环。
安全是有代价的
避险资产就像一份保险。在风和日丽的牛市里,持有黄金或国债的回报率通常跑不赢大盘股。你为了获得危机中的那份安宁,需要付出平时收益较低的“保费”。因此,长期、大量地持有避险资产可能会拖累你的整体投资组合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