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三菱集团

三菱集团 (Mitsubishi Group),其前身为大名鼎鼎的三菱财阀(Mitsubishi Zaibatsu),是日本最著名的经连会(Keiretsu)之一。请注意,它并非一个法律意义上的“公司”,而是一个由众多独立企业组成的庞大商业联盟。这些企业共享“三菱”品牌和那个深入人心的三钻徽标,并通过复杂的交叉持股、共同的历史渊源和高层管理者的定期会议(“金曜会”)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它想象成一个商业世界的“复仇者联盟”:每个英雄(公司)都是独立的,但他们共享一个基地,为了共同的目标与利益协同作战。从银行、重工业到贸易、食品,三菱的触角几乎遍及现代经济的每一个角落,是理解日本经济结构和企业文化的一把关键钥匙。

从武士到商业巨擘:三菱的发家史

要理解今天的三菱,我们必须把时钟拨回到19世纪的日本。这是一个关于野心、机遇和时代浪潮的经典故事。

岩崎弥太郎的航运帝国

三菱的创始人是岩崎弥太郎(Yataro Iwasaki),一位出身于下级武士家庭的野心家。在终结了数百年幕府统治的明治维新(Meiji Restoration)浪潮中,岩崎看到了属于自己的机会。他没有选择从政,而是投身商海。 1873年,他创办了“三菱商会”,最初的核心业务是航运。凭借着过人的商业头脑和与政府的良好关系,岩崎弥太郎通过一系列大胆甚至被认为是“流氓式”的商业竞争手段,击败了国内外所有竞争对手,几乎垄断了日本的近海航运。这为三菱集团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资本基础,也构建了其最早的商业护城河(Moat)。他深知,控制关键的运输动脉,就等于扼住了商业的咽喉。

“财阀”的形成与解体

在航运业站稳脚跟后,三菱开始迅速多元化扩张。

至此,一个集金融、工业、贸易于一体的巨型商业帝国——财阀(Zaibatsu)正式形成。“财阀”是二战前日本特有的一种企业组织形态,由特定的家族通过一个控股公司,控制着旗下庞大的产业群。三菱、三井、住友和安田并称为当时的“四大财阀”。 然而,二战的战败彻底改变了日本的命运,也改变了财阀的命运。以美国为首的盟军总司令部(GHQ)认为,财阀是日本军国主义的经济基础,因此在战后强制解散了这些庞大的家族控股集团。三菱财阀的控股公司被清算,旗下各公司被拆分,岩崎家族也被剥夺了对企业的控制权。

“解体”后的重生:从财阀到“经连会”

你以为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吗?恰恰相反,这只是三菱“变形”的开始。虽然法律意义上的财阀消失了,但其内在的商业逻辑和人脉网络却以一种更隐蔽、更具韧性的方式得以延续。

什么是“经连会”?

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复苏,那些被拆分的前财阀企业发现,单打独斗远不如抱团取暖。于是,它们通过一种全新的方式重新集结起来,形成了所谓的经连会(Keiretsu),意为“系列”或“集团”。三菱集团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经连会”与旧“财阀”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没有一个金字塔尖上的控股公司或家族来进行独裁式控制。它更像一个“圆桌会议”,其核心特征包括:

如果说财阀是一艘由船长一人说了算的巨型战舰,那么经连会就像一支协同作战的舰队。每艘船(公司)都有自己的船长和航行路线,但它们共享情报,互相掩护,共同抵御风浪。

“御三家”与核心成员

在庞大的三菱集团中,有三家公司被认为是“御三家”(Gosanke),即集团的“三巨头”,它们是集团的支柱:

  1. 三菱重工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日本最大的军工和重型机械制造商,从油轮、发电站到战斗机、火箭,是日本制造业的脊梁。
  2. 三菱商事 (Mitsubishi Corporation): 日本最大的综合商社之一,业务遍布全球,从液化天然气项目到肯德基的鸡肉供应,无所不包。
  3. 三菱UFJ金融集团 (Mitsubishi UFJ Financial Group): 由前三菱银行等机构合并而成,是日本乃至全球资产规模最大的金融机构之一,是集团的“钱袋子”。

除此之外,三菱集团的成员还包括众多在各自领域如雷贯耳的名字,如三菱电机(家电、电梯)、三菱化学(材料科学)、尼康(Nikon,相机与精密光学)、麒麟啤酒(Kirin Brewery)、旭硝子(AGC,全球最大玻璃制品公司)、三菱汽车等等。这些公司共同构成了“三菱”这个品牌的多彩拼图。

投资启示:从“三菱模式”中学到什么?

作为一名价值投资者,研究三菱集团这样的商业生态,能带给我们许多超越财务报表的深刻启示。

护城河的“群体”形态

价值投资的核心是寻找拥有宽阔且持久护城河的优秀企业。三菱集团向我们展示了一种独特的“群体护城河”形态。

投资日本“巨无霸”的机遇与挑战

近年来,连“股神”沃伦·巴菲特也通过其旗舰公司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大举投资了包括三菱商事在内的日本五大商社。这无疑点燃了全球投资者对这类“古老”商业模式的兴趣。

结语:永恒的企业,还是昨日的恐龙?

三菱集团就像一座活的商业历史博物馆。它既是日本从封建社会走向现代化强国的缩影,也是其独特企业文化和社群精神的集中体现。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对现代西方公司理论的一种挑战和补充。 对于我们投资者而言,三菱集团的故事提醒我们:商业世界的成功模式并非只有一种。在追求高速增长和颠覆式创新的时代,三菱所代表的稳定、坚韧和协作,或许拥有其独特的、被低估的价值。 然而,它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要求企业更加敏捷和透明的今天,这种庞大而复杂的共生体系能否跟上时代的步伐? 最终,三菱集团是值得投资的“价值宝藏”,还是行动迟缓的“昨日恐龙”?答案并非非黑即白。关键在于剥去“集团”的光环,回归投资的本质:仔细甄别集团中的每一家独立公司,用严格的价值投资标尺去衡量其业务、护城河、管理层和估值。因为即使在最强大的舰队中,也并非每一艘船都同样坚固和值得托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