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英文缩写为AIGC。 这可不是什么遥远的科幻概念,而是正在我们身边发生的生产力革命。简单来说,AIGC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来自动生成各种内容。想象一下,过去你需要一个作家团队、一个画师和一个作曲家才能完成的工作——写一篇引人入胜的故事、画一幅精美的插画、谱一首动听的曲子——现在,你只需要向AI下达指令,它就能在短时间内为你“创作”出来。AIGC的诞生,标志着内容创作从纯粹的人工生产(PGC,专业生产内容)和用户生产(UGC,用户生产内容)的时代,迈入了一个人机协作的新纪元。它是继互联网之后,又一个可能颠覆各行各业的底层技术变革。

AIGC:从科幻走进现实的生产力革命

曾几何时,会思考、能创作的机器只是电影里的情节。但如今,随着大语言模型 (LLM) 等技术的突破,AIGC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实验室走向我们的日常生活。从能与你对答如流的ChatGPT,到能根据文字描述生成惊艳画作的Midjourney,AIGC的能力边界正在被不断拓宽。 这场变革的深刻程度,堪比历史上的印刷术或蒸汽机。印刷术让知识的复制成本大幅降低,引爆了文艺复兴;蒸汽机将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开启了工业革命。而AIGC,则有望将人类从重复性的、模式化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极大地提升知识生产和创新的效率。它不仅是内容创作者的“超级助理”,更是一种全新的生产要素,正在重塑软件、娱乐、教育、科研等无数行业的运作模式。对于投资者而言,看懂AIGC,就像在工业革命初期看懂了蒸汽机的潜力,意义非凡。

AIGC的投资价值:为何它值得价值投资者关注?

价值投资的核心是寻找那些拥有宽阔“护城河”的优秀企业,并以合理的价格买入。AIGC作为一项颠覆性技术,正在构建全新的商业模式和竞争壁垒。对于独具慧眼的价值投资者来说,这里面蕴藏着发现未来“伟大公司”的巨大机遇。

寻找“卖铲人”:AIGC产业链的淘金图

在美国西部的淘金热中,最赚钱的往往不是那些冒着巨大风险去淘金的矿工,而是向他们出售铲子、牛仔裤和水的“卖铲人”。这个经典的投资比喻在AIGC时代同样适用。与其去猜测哪个AIGC应用会最终胜出,不如关注那些为整个生态提供基础设施和核心工具的公司。

上游:算力基石

AIGC的训练和运行,就像是烹饪一道极其复杂的满汉全席,需要一个火力超强的“厨房”——这个厨房就是算力。

中游:模型即服务(MaaS)

如果说算力是“厨房”,那么基础大模型就是“中央厨房”预制的“半成品菜肴”。

下游:应用百花齐放

这里是AIGC价值最终实现的“餐厅”,也是竞争最激烈、最贴近用户的层面。

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可能诞生伟大的公司。上游的公司拥有技术壁垒和规模优势,中游的公司掌握着平台和生态,下游的公司则离用户和现金流最近。

评估护城河:AIGC时代的竞争优势

沃伦·巴菲特钟爱拥有宽阔且持久“护城河”的公司,这能帮助企业抵御竞争对手的侵蚀,长期保持高资本回报率。在AIGC时代,传统的护城河依然有效,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形式。

数据护城河

“得数据者得天下。” AI模型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训练数据的质量和数量。如果一家公司能够合法地拥有海量的、独特的、高质量的专有数据,它就能训练出比竞争对手更精准、更强大的模型。例如,一家医疗影像公司多年积累的标注过的病例数据,就是其开发医疗AI应用的坚实护城河。

技术与人才护城河

虽然许多AI模型已经开源,但最前沿、性能最顶尖的模型研发,仍然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世界顶级的科学家团队和巨大的资金投入。这种技术和人才的壁垒,使得只有少数巨头玩家能够参与这场“军备竞赛”。

场景与生态护城河

将AIGC技术与特定的应用场景深度结合,并融入到一个庞大的用户生态中,可以形成强大的锁定效应。当用户习惯了在某个办公软件或设计工具中使用AI辅助功能后,他们转换到其他平台的成本就会变得非常高。这种基于用户习惯和工作流的“粘性”,构成了坚固的生态护城河。

成本优势与网络效应

随着模型规模的扩大和用户数量的增加,领先的AIGC公司可以获得显著的成本优势。更大的用户群体意味着可以分摊高昂的研发和算力成本。同时,某些AIGC应用还具备网络效应:越多人使用,应用就会变得越智能(例如通过收集用户反馈来优化模型),从而吸引更多用户,形成一个正向循环。

价值投资者的审慎:识别AIGC投资的泡沫与陷阱

正如本杰明·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所警示的,市场的热情往往会催生泡沫。面对AIGC这样激动人心的技术,保持冷静和审慎尤为重要。

“皇帝的新衣”:警惕纯粹的概念炒作

每当一个新的技术浪潮来临时,总会有一些公司试图浑水摸鱼。它们可能仅仅是在自己的名字或产品介绍中加入了“AIGC”或“AI”的字眼,却没有真正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或技术实力。价值投资者需要擦亮眼睛,深入研究公司的基本面,关注其是否能产生真实的自由现金流,而不是被天花乱坠的故事所迷惑。

技术的双刃剑:颠覆与被颠覆

AIGC是一股强大的创造性破坏力量。它在创造新机会的同时,也必然会颠覆许多传统行业。投资者不仅要思考AIGC能“成就”哪些公司,更要审视自己的投资组合中,有哪些公司可能会被AIGC“摧毁”。例如,一些依赖大量人工进行内容创作、数据标注或客户服务的公司,其商业模式正面临严峻挑战。

估值的挑战:给未来定价的艺术

许多AIGC相关的公司都处于高速成长期,盈利微薄甚至仍在亏损,这给传统的估值方法带来了巨大挑战。市场往往会给予它们极高的估值,这其中包含了对未来的乐观预期。此时,本杰明·格雷厄姆提出的“安全边际”原则就显得格外重要。与其去追逐那些估值已经高高在上的“纯”AIGC概念股,不如去寻找那些业务稳健、估值合理,并且能有效利用AIGC技术来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传统优质公司。

伦理与监管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AIGC的发展也伴随着一系列潜在风险,如数据隐私、内容版权、信息茧房、算法偏见以及被用于制造虚假信息等。这些问题正引起全球监管机构的高度关注。未来可能出台的法律法规,将对AIGC行业的发展路径和盈利能力产生深远影响。这是投资者在进行长期投资决策时,必须考虑的“黑天鹅”风险。

投资启示录:普通投资者如何拥抱AIGC浪潮?

面对AIGC这股势不可挡的浪潮,普通投资者既不应盲目冲动,也不必望而却步。运用价值投资的智慧,我们依然可以找到理性的参与方式。

成为能力圈内的专家

查理·芒格一再强调“能力圈”的重要性——只投资于自己能够理解的领域。AIGC技术领域极其广阔且日新月异,任何人都很难成为全知全能的专家。投资者应该选择产业链中的某一个环节,或者某一个垂直应用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真正搞懂其商业逻辑和竞争格局,构建属于自己的能力圈。

关注“赋能者”而非“被赋能者”

在技术变革的早期,预测哪个应用会最终胜出是非常困难的。就像在智能手机时代初期,你很难猜到最终是微信和抖音跑出来。一个更稳妥的策略,是投资于那些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基础工具和平台的“赋能者”——比如前面提到的芯片公司、云计算巨头和基础模型提供商。它们是浪潮本身,无论下游的应用如何变化,它们都能从中受益。

用常识检验商业模式

抛开复杂的技术术语,回归商业的本质。在分析一家AIGC公司时,不妨问自己几个简单的问题:

常识是价值投资者最有力的武器。

保持耐心,长期持有

AIGC对社会和经济的改造是一个长达十年甚至数十年的过程。其间必将充满波动、炒作和失望。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应该具备长远的眼光,不为市场的短期情绪所动。找到那些真正拥有护城河、管理层优秀、并且正在积极拥抱AIGC变革的伟大公司,然后,买入并持有,与它们一同分享这场技术革命带来的长期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