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伽马挤压

伽马挤压 (Gamma Squeeze),是金融市场中一种由期权交易引发的股价极端上涨现象。当某只股票看涨期权 (Call Option) 被大量购买时,出售这些期权的做市商 (Market Maker) 为了对冲风险,需要购入对应数量的股票。如果股价上涨,这些期权的风险参数“伽马”会急剧放大,迫使做市商购入更多股票以维持风险中性。这种被迫的、不断加码的购买行为本身又进一步推高股价,形成一个剧烈的正反馈循环,导致股价在短期内脱离基本面,出现爆炸式增长。这就像一个越转越快的飞轮,最终可能导致价格的剧烈波动甚至崩溃。

故事时间:一切要从那只“散户暴打空头”的股票说起

想必您还记得2021年初那场轰动全球金融市场的“史诗级对决”——游戏驿站 (GameStop, GME) 事件。一群在社交媒体上集结的普通投资者,向华尔街的专业做空机构发起了挑战,并一度取得了惊人的胜利,将GME的股价从十几美元推升至数百美元。 在这场被媒体渲染为“韭菜的逆袭”的背后,除了传统的轧空 (又称“逼空” Short Squeeze) 之外,还有一个更专业、更强大的幕后推手,它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伽马挤压。 当时,散户们并非只是蜂拥买入GME的股票,他们更聪明地运用了金融杠杆:大量买入GME的价外看涨期权。这些期权合约本身非常便宜,就像一张张廉价的彩票,但它们却成为了引爆市场的“核弹”引信。正是这些海量的看涨期权,启动了一个强大的自我强化机制,将股价推向了令人瞠目结舌的高度。这个机制,就是伽马挤压。可以说,不理解伽马挤压,你就无法完全看懂GME这出大戏的精髓。

拨开迷雾:伽马挤压的技术内核

要理解这个听起来有点“高科技”的词,我们不必去啃复杂的数学公式,只需要把它想象成一场三幕剧,每个角色各司其职,共同上演了一场市场的“速度与激情”。

第一幕:期权交易登场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剧中的关键道具——期权。期权是一种衍生品,它赋予持有者在未来某个特定时间(到期日),以特定价格(执行价格)买入或卖出某一标的资产(比如股票)的权利,而非义务

在伽马挤压的故事里,看涨期权是绝对的主角。当投资者(比如GME事件中的散户)大量买入看涨期权时,总得有人卖给他们。这个“卖家”角色,通常由做市商扮演。

第二幕:做市商的“中性”烦恼与希腊字母们

做市商是市场的“润滑油”,他们同时报出买价和卖价,为市场提供流动性,赚取微小的买卖差价。他们的核心经营理念是风险中性,即不赌方向,只赚服务的钱。 当做市商卖出一份看涨期权给你时,他就承担了风险。如果股价大涨,你执行期权,他就有义务以低价把股票卖给你,他将因此亏损。为了避免这种风险,做市商必须进行对冲 (Hedge)。怎么对冲呢?很简单,他在卖出看涨期权的同时,去市场上买入一些对应的股票。这样一来,万一股价真的大涨,他期权上的亏损就能被他持有的股票的增值所弥补。 那么,做市商到底该买多少股票来对冲呢?这就需要请出两位重要的“希腊字母”顾问:

第三幕:引爆!伽马挤压的连锁反应

现在,所有演员和道具都已就位,大戏正式开演。让我们以GME为例,看看这个正反馈循环是如何被引爆的:

  1. 第1步:点燃引线。 散户们疯狂买入大量便宜的、短期的、价外的GME看涨期权。这些期权初始的Delta很低(因为股价离执行价格还很远),但它们的Gamma值却很高,像一颗颗压缩的弹簧。
  2. 第2步:股价初升。 散户们的集体行动,无论是买入股票还是期权,都给市场带来了购买压力,GME的股价开始小幅上涨。
  3. 第3步:伽马发力! 随着股价向期权的执行价格靠近,高Gamma的威力开始显现。它像踩下油门一样,让这些期权的Delta值急剧飙升。一个原本Delta只有0.1的期权,可能在股价上涨后,Delta迅速跳升到0.4,甚至更高。
  4. 第4步:做市商被迫追高。 对于卖出这些期权的做市商来说,情况不妙了。他们对冲账户里的Delta平衡被打破,风险敞口急剧扩大。为了重新回到“德尔塔中性”的安全状态,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更多的GME股票。Delta从0.1涨到0.4,意味着他们需要追加购买的股票数量是原来的三倍!
  5. 第5步:核能级的正反馈循环。 这就是最关键的一步。做市商的被迫性大规模买盘,如同一股强大的力量,进一步将GME股价推向新高。而股价的每一次上涨,又通过Gamma效应让Delta变得更高,从而迫使做市商买入更多的股票……如此循环往复,一个强大的、自我驱动的上涨螺旋形成了。股价的上涨不再需要新的散户买家,而是由做市商的对冲行为自动完成。
  6. 第6步:终极引爆。 当股价冲破一个又一个执行价格,大量期权从价外期权 (Out-of-the-money) 变为价内期权 (In-the-money),Delta值趋近于1。这意味着做市商几乎要为他们卖出的每一份期权合约(100股)都足额买入100股股票。这股购买力是排山倒海的,股价也就此一飞冲天,完全脱离了公司的基本面。

伽马挤压 vs. 轧空:是兄弟还是对手?

很多人会将伽马挤压与轧空混为一谈,它们确实是“近亲”,在市场上常常联袂上演,但其内在逻辑有所不同。

在GME事件中,这两种效应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伽马挤压引发的初始股价暴涨,给了做空者沉重一击,导致他们开始被迫平仓,从而触发了轧空。而轧空带来的更强劲的上涨,又反过来加剧了伽马挤压的效应。两者相互加强,共同导演了那场载入史册的逼空大戏。

价值投资者的视角:如何在喧嚣中保持清醒?

作为一本以价值投资为核心理念的辞典,我们探讨伽马挤压,并非鼓励您去参与这种投机狂潮,恰恰相反,是为了让您认清其本质,从而在市场的喧嚣中保持一份清醒和理性。

警惕击鼓传花的博傻游戏

伽马挤压是市场微观结构与群体情绪共同作用的产物,它所驱动的价格上涨与公司的内在价值 (Intrinsic Value) 毫无关系。这是一家公司基本面没有任何改变,但股价却在几天内翻了十倍的典型案例。这本质上是一个“击鼓传花”的博傻游戏,赌的是你不是最后一个接盘的人。 伟大的价值投资导师本杰明·格雷厄姆曾说:“投资操作是基于详尽的分析,承诺本金安全和令人满意的回报。不符合这些要求的操作就是投机。” 参与伽马挤压显然属于后者。这正是格雷厄姆笔下那个情绪化的市场先生 (Mr. Market) 最癫狂的表现,他报出的价格已经完全疯了。

为什么你不应该追逐伽马挤压?

伽马挤压的启示录

尽管我们不参与,但理解伽马挤压对价值投资者依然意义重大:

  1. 识别市场泡沫的信号: 当你看到一只股票在没有基本面支撑的情况下出现类似的走势,并伴随着海量的期权交易和社交媒体热议时,你应该警觉:这可能就是一场伽马挤压,是市场极度投机和泡沫化的明确信号。
  2. 坚守自己的能力圈: 衍生品市场极其复杂,伽马挤压更是其中的高阶玩法。价值投资者应聚焦于理解商业模式、分析财务报表、评估企业价值这些我们擅长且能把握的事情上,而不是投身于自己不熟悉的危险游戏。
  3. 在废墟中寻找机会: 喧嚣过后,一地狼藉,但也可能隐藏着机会。一些被错杀的、基本面优秀的公司,可能因为被卷入投机狂潮而导致股价暴涨暴跌。当泡沫破裂,价格回归理性甚至过度悲观时,对于有准备的价值投资者来说,这或许是捡拾“带血筹码”的良机。

结语:焰火虽美,切勿靠近

伽马挤压是金融市场复杂性的一个迷人缩影,它展示了现代市场结构、技术和人类心理如何交织在一起,创造出令人叹为观止的短期现象。它就像一场绚烂的焰火表演,在夜空中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吸引无数人驻足仰望。 然而,作为一名理性的价值投资者,我们的任务不是成为那个点燃焰火或追逐火花的人。我们的任务是站在一个安全的位置,欣赏这场表演,理解其背后的原理,然后冷静地走开,继续我们寻找并持有伟大企业的漫长而坚实的旅程。因为我们深知,真正的、可持续的财富,源自于企业的价值创造,而非市场的短期狂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