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程集团 (Trip.com Group),通常被我们亲切地称为“携程”,是中国在线旅游行业当之无愧的“老大哥”,也是全球领先的一站式旅行平台。它的故事,就像一部精彩的商业战争大片,充满了智慧、野心和刀光剑影。简单来说,携-程就是一个巨大的线上旅行超市,无论你想预订机票、酒店、火车票,还是寻找一个完美的度假套餐,甚至搞定复杂的公司出差安排,它几乎都能满足你。它通过整合海量的旅游产品资源,利用强大的技术和品牌优势,为数亿用户提供便捷的旅行服务,并从中赚取佣金或差价,构建起一个庞大的旅行商业帝国。
携程的诞生本身就是一个传奇。1999年,在中国互联网的黎明时分,四位背景各异的精英——人称“携程四君子”的梁建章、季琦、沈南鹏和范敏,共同创立了携程。这四位创始人,后来都成为了商界响当当的人物,尤其是沈南鹏,如今已是全球顶级的投资人,这本身就为携程的基因注入了不凡的色彩。
在那个大多数人还不习惯在线支付的年代,携程独创了“水泥+鼠标”的模式。
这个模式的精妙之处在于,用户可以在网上看好酒店或机票,然后打个电话给客服中心,由客服人员帮助完成预订,甚至可以派人上门送票收款。这种“线上信息”与“线下服务”的无缝结合,完美地解决了当时用户的信任和支付难题,让携程在早期竞争中迅速脱颖而出,积累了第一批忠实用户。这堪称是平台型企业在特定历史时期的本土化创新典范。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在线旅游(Online Travel Agency, OTA)市场成了一片“血海”。无数资本涌入,催生了去哪儿网、艺龙等强劲的对手。市场一度陷入疯狂的烧钱价格战,各家公司为了争夺用户,不惜血本提供补贴,导致全行业亏损。 就在这关键时刻,已经退居二线、远在美国攻读博士的创始人梁建章,临危受命,于2013年回归出任CEO。他展现了惊人的商业铁腕,对内重塑狼性文化,对外则采取了“闪电战”般的策略:
经此一役,中国OTA市场的主要玩家几乎都被携程“统一”,一个庞大的旅行帝国就此奠定。这个过程充分说明了在某些行业,规模和资本优势最终会演变成决定性的竞争壁垒。
理解携程如何赚钱,是判断其投资价值的关键。它的业务可以看作一台高效运转的机器,主要由以下几个核心齿轮驱动:
这是携程最赚钱的业务,拥有非常高的毛利率。它主要通过两种模式盈利:
凭借其巨大的用户流量和品牌信誉,携程对酒店业拥有强大的议价能力,使其住宿预订业务成为公司稳定而丰厚的利润来源。
包括机票、火车票、汽车票等预订服务。这项业务的特点是“薄利多销”。单张票的利润不高,但预订频率高,是吸引和锁定用户的核心入口。一个用户可能一年只度一次假(住宿预订),但可能会出差或探亲好几次(交通票务)。通过高频的交通票务服务,携程能将用户牢牢地留在自己的生态系统内,再向他们交叉销售高利润的酒店和度假产品。
这几大业务板块相互协同,形成了一个强大的“飞轮”:交通票务带来海量用户 → 庞大用户群吸引更多酒店、航空公司等供应商加盟 → 丰富的选择和优惠的价格又吸引了更多新用户。这就是典型的网络效应,也是携程最核心的竞争力。
作为一名价值投资者,我们需要像侦探一样,审视它的优势、软肋和未来的可能性。
沃伦·巴菲特最爱提的词就是“护城河”,它指的是企业能够抵御竞争对手的持久优势。携程的护城河既宽又深,主要由三部分构成:
即便强大如携程,也并非高枕无忧。投资者需要密切关注以下风险:
面对挑战,携程也在积极求变,为未来的增长描绘了清晰的蓝图:
从携程的案例中,普通投资者可以得到几点宝贵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