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特劳特(Jack Trout, 1935-2017),全球顶尖的营销战略家,被誉为“定位之父”。他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投资家,然而,他对商业竞争本质的深刻洞察,使其理论成为价值投资领域不可或缺的分析工具。特劳特与他的合作伙伴艾·里斯共同提出的定位(Positioning)理论,核心思想是商业竞争的决定性战场并非工厂或市场,而是潜在顾客的心智。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理解特劳特的思想,就是掌握了一把锐利的解剖刀,能够剖开纷繁复杂的商业表象,直达企业长期竞争优势的根源——也就是沃伦·巴菲特所说的“护城河”。他的理论为我们评估一家公司的品牌价值、客户忠诚度和市场地位提供了非财务的、但至关重要的视角。
想象一下,你走进一家超市,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为什么在口渴时会下意识地走向可口可乐的货架?为什么在需要快递服务时,脑海中会立刻闪现出顺丰或联邦快递?这些都不是偶然,而是企业常年累月进行“心智预售”的结果。杰克·特劳特正是揭示这一商业奥秘的大师。 特劳特的职业生涯始于通用电气的广告部,但他人生最高光的时刻,是与艾·里斯的长期合作。他们在1972年首次提出了革命性的“定位”理论,并在1981年出版了营销领域的奠基之作《定位》。这本书彻底改变了人们对营销的看法,指出营销的本质不是创造出更好的产品,而是在潜在顾客的心智中占据一个独特而有价值的位置。 这个看似简单的理念,对投资者来说却蕴含着千钧之力。我们常常痴迷于分析财务报表,计算市盈率、市净率,但这些数字反映的更多是公司的“过去时”和“现在时”。而一家公司在顾客心智中的“定位”,则深刻地影响着它的“将来时”。
因此,特劳特的理论虽然诞生于营销界,却意外地为价值投资者提供了一套评估企业“质地”的强大框架。它教会我们,在埋头于数字之前,先抬头看看这家公司在消费者心中到底“算老几”。
特劳特的定位理论博大精深,但其核心思想可以被投资者巧妙地化用为评估工具。以下三点是每个投资者都应该掌握的“特劳特式”思维。
特劳特有一个经典论断:“进入心智的捷径是成为第一。” 人类的大脑为了应对海量的信息,会自动进行简化和筛选。对于任何一个品类,我们通常只会记住排在最前面的少数几个品牌,最多不超过七个,而排在第一位的品牌往往能占据该品类一半以上的“心智份额”。 这个“心智战场”的法则是残酷的:
投资启示录: 作为投资者,在分析一家公司时,必须反复追问:
一家能够在消费者心中“拔得头筹”的公司,其无形资产的价值,远比财务报表上的数字要巨大得多。
特劳特形象地将消费者心智中的品牌排序称为“心智阶梯”(Mental Ladder)。每个品类都有一架梯子,每个品牌占据其中一格。你的品牌在梯子上的位置,决定了你的市场份额。 这条法则告诉我们,市场往往呈现出赢家通吃的局面。
投资启示录: 这条法则为我们的投资决策提供了极佳的筛选标准。在大多数行业,投资于市场领导者或强大的第二名,其确定性和回报率远高于去赌博一个排名靠后的追随者能够“逆天改命”。这并不是说追随者没有投资机会,但投资它们需要更苛刻的条件和更深入的研究。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拥抱龙头,通常是一条更简单、也更安全的道路。在分析一个行业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弄清楚“心智阶梯”的前两名是谁。
产品线延伸(Line Extension)是特劳特最为警惕的商业行为之一,也是许多优秀公司由盛转衰的开始。当一家公司在一个领域取得成功后,常常会产生一种“品牌万能”的幻觉,试图将自己的成功品牌应用到毫不相关的产品上。 例如,一个以生产高质量剃须刀闻名的品牌,突然开始卖起了“剃须刀牌”咖啡。这种行为在特劳特看来是致命的,因为它会稀释和模糊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核心定位。消费者会感到困惑:“你到底是做剃须刀的,还是做咖啡的?”最终的结果往往是新业务没做起来,老业务的品牌形象也受到了损害。 这正是传奇投资家彼得·林奇所说的“多元恶化”(Diworsification)。 投资启示录: 当一家上市公司宣布要进入一个全新的、与其主营业务毫无关联的领域时,投资者应该亮起红灯,而不是盲目喝彩。这往往意味着:
真正优秀的公司懂得克制和聚焦。它们会围绕自己的核心定位和能力圈,进行相关的、能够产生协同效应的业务扩展(例如,苹果从电脑扩展到手机、平板和可穿戴设备,始终围绕着“设计卓越的消费电子产品”这一定位),而不是盲目地追逐市场热点。
如果说《定位》是教你如何占据山头,那么特劳特与里斯的另一本杰作《营销战》(Marketing Warfare)就是教你如何进行攻防。这本书将古典军事战略思想引入商业竞争,认为“营销即战争”,企业应该像将军一样思考。 特劳特提出了四种基本的商业战争模型,分别对应企业在市场中所处的不同地位。理解这四种模型,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家公司的战略是否明智,以及其未来的成败概率。
杰克·特劳特的智慧,最终可以凝聚为几条普通投资者可以随时取用的实战心法:
总而言之,杰克·特劳特这位营销界的巨匠,为我们这些在投资世界里探索的行者,点亮了一盏至关重要的思想明灯。他教会我们,投资的本质,是投资于一家能够在商业战争中最终胜出的企业。而要看懂这场战争,就必须先看懂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