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王文京

王文京,是中国企业软件与服务产业的标志性人物,用友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董事长。他是一位从体制内毅然下海,凭借对技术和商业的敏锐嗅觉,三十余年如一日地深耕企业服务领域的企业家典范。在中国的商业世界里,王文京的名字几乎与“企业信息化”同义。对于秉持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者而言,王文京和他所缔造的“用友帝国”不仅是一个成功的商业案例,更是一部关于专注、长期主义和构建坚实护城河的生动教科书。研究王文京的创业史与经营哲学,能帮助我们深刻理解,一家伟大的公司是如何在漫长的时间里,通过为客户创造价值,最终为股东带来丰厚回报的。

从“账房先生”到“软件教父”

王文京的传奇始于一个充满变革与机遇的时代。他的故事,是中国第一代程序员和企业家精神的缩影。

告别“铁饭碗”,投身软件浪潮

1983年,王文京从江西财经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财务司工作。在那个年代,这无疑是一个令人艳羡的“铁饭碗”。然而,安稳的工作并没有磨灭他内心的创业冲动。工作中,他接触到了第一批个人电脑,并敏锐地意识到,这种新工具将对传统的财务管理方式带来颠覆性革命。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编程,并开发出一套财务软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这段经历让他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中国有数以千万计的企业,它们的财务管理方式还停留在算盘和账本的时代。用软件来武装它们,将是一项前景无限的事业。1988年,怀揣着借来的5万元启动资金,王文京与伙伴苏启强在北京中关村一间租来的民房里,创办了用友财务软件服务社——用友网络的前身。这个决定,标志着一位未来的“软件教父”正式踏上了历史舞台。

用友的进化之路:从工具到平台

用友的成长史,就是一部中国企业信息化的微缩史。

王文京的商业哲学与投资启示

王文京低调、务实,鲜少出现在聚光灯下,但他的经营理念却处处闪耀着价值投资的光芒。对于投资者来说,理解这些理念,比盯住公司短期的股价波动要重要得多。

专注:一米宽,一百米深

自1988年创业以来,三十多年间,无论外界风口如何变换——从房地产热到互联网金融,王文京始终将自己的全部精力聚焦在“企业服务”这一个领域。他信奉“做专、做强、做大”的原则,不断地在自己选定的赛道里深挖。

长期主义:种一棵常青树

王文京的决策总是着眼于未来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从ERP到云服务的两次关键转型,都是着眼于未来的战略布局,即便在短期内会面临巨大的投入和利润压力。他追求的不是一时的辉煌,而是企业的基业长青。

客户主义:做“用户之友”

“用友”这个名字本身就蕴含了王文京的经营哲学——“用户之友”。在企业服务(B2B)领域,客户关系和信任是至关重要的无形资产。用友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其对中国企业管理实践的深刻理解和长期服务所建立的深厚客户基础。

如何像价值投资者一样分析用友网络

以王文京的用友网络为例,我们可以学习如何用价值投资的视角来剖析一家正在经历深刻变革的科技公司。

理解商业模式的变迁

分析用友,首先要理解其从软件授权模式到SaaS订阅模式的核心转变。

投资者应关注:在转型期,不要被短期的利润下滑所迷惑。应重点考察公司云业务收入的增长速度、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客户续费率、付费客户数量等先行指标。

评估护城河的深度

用友的护城河由多重因素构成,投资者需要动态评估其是正在变宽还是变窄。

投资者应思考:新的竞争者(如金蝶、或者一些垂直领域的SaaS创业公司)是否正在通过更灵活、成本更低的产品侵蚀用友的护城河?用友向云端的转型能否巩固并扩大其现有的优势?

审视灵魂人物:管理层的重要性

投资归根结底是投人。王文京作为用友的创始人和灵魂人物,其企业家精神、战略眼光和诚信品质是公司最宝贵的资产之一。

投资者应研究:仔细阅读公司的年报,尤其是王文京的“致股东信”。从中可以洞察他的战略思考、对行业的判断以及对股东是否坦诚。一个诚实、能干且与股东利益高度一致的管理层,是长期投资成功的重要保障。

投资者的启示录

研究王文京和他的用友,普通投资者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宝贵的启示:

总而言之,王文京不仅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他本身就是一部值得所有价值投资者反复阅读的“活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