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偏误 (Cognitive Bias) 是指人们在思考和决策过程中,由于大脑为了简化信息处理而采取“思维捷径”,进而产生的系统性、非理性的思维模式。它并非个别的判断失误,而是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心智中的倾向。在投资领域,这些偏误会严重干扰我们的理性判断,导致我们做出不符合自身最佳利益的决策,是价值投资理念下投资者需要着力克服的心理陷阱。这一概念是行为金融学的核心基石之一。
传奇投资家查理·芒格曾说:“如果我知道我会在哪里死去,那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 这句话精辟地道出了规避错误的重要性。在投资中,最大的风险往往不是市场波动,而是我们自己大脑里的“程序错误”——认知偏误。 市场先生(Mr. Market)的情绪波动,本质上是无数参与者认知偏误的集体体现。当贪婪主导时,市场出现泡沫;当恐惧蔓延时,市场陷入恐慌。一个理性的投资者,其优势正是在于能识别并利用由他人认知偏误创造出的错误定价机会。反之,如果投资者自身被偏误所困,就很容易在市场的高点追涨,在市场的低点杀跌,最终成为“韭菜”。因此,认识并对抗自身的认知偏误,是通往成功投资的必经之路。
了解敌人是战胜敌人的第一步。以下是几种在投资中尤其常见的认知偏误:
确认偏误是指人们会不自觉地寻找、解读和记住那些能够证实自己已有信念或假设的信息,而忽略或轻视与之相悖的证据。
锚定效应是指人们在做决策时,会过度依赖最先接收到的信息(即“锚”),并以此为基准进行后续的判断。
处置效应是一种“卖出赢家,抱牢输家”的倾向,其背后是深刻的损失厌恶心理。人们急于兑现浮盈的股票所带来的“小确幸”,却不愿面对卖出浮亏股票所必须承认的“失败感”。
过度自信是指人们系统性地高估自己的知识、能力和判断的准确性。
近期偏误是指人们更倾向于被近期发生的事件所影响,并据此来预测未来,而忽视了长期的历史规律。
从众效应,也称“羊群效应”,是指个体在信息不确定的情况下,倾向于模仿他人的行为,认为“大多数人的选择不会错”。
完全根除认知偏误是不现实的,但通过刻意练习,我们可以极大地减弱它们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