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AI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通常缩写为AI,是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致力于研究和开发能够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它并非一个遥远、冰冷的科幻概念,而是像水和电一样,正迅速渗透到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简单来说,AI的目标是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学习、决策和解决问题。对于投资者而言,AI既是一种可以用来优化投资决策的强大工具,更是一个正在重塑全球产业格局、催生巨大投资机遇的划时代浪潮。理解AI,不再是技术专家的专利,而是每一位希望在未来市场中占据先机的投资者的必修课。

AI:不只是一个科技热词,更是重塑投资世界的“新物种”

当人们谈论AI时,常常会提到几个听起来很“硬核”的词。别担心,我们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把它们“翻译”成大白话。

这三者共同构成了AI技术的核心,它们不是孤立的,而是协同工作,赋予了机器前所未有的“智能”,也为投资世界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

“AI+投资”:是股神的[[水晶球]],还是聪明的副驾驶?

AI的出现,让许多人幻想它能成为预测市场的“水晶球”,从此“躺着赚钱”。但现实是,AI目前更像一位知识渊博、计算神速、不知疲倦的“副驾驶”,它能极大地提升我们的投资决策效率和质量,但方向盘最终仍需握在人类投资者自己手中。

AI如何赋能投资决策

AI在投资领域的应用,早已不是纸上谈兵。它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普通投资者能用上AI吗?

当然能!AI投资早已不是大型对冲基金的专利。如今,市场上出现了越来越多面向普通投资者的AI工具:

重要的是要记住,这些工具是“辅助”而非“替代”。它们可以帮你做得更好,但不能代替你进行思考和决策。

价值投资者的AI透镜:如何投资“AI”本身

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更激动人心的问题是:如何抓住AI这场技术革命本身带来的投资机会?这需要我们戴上价值投资的“透镜”,拨开炒作的迷雾,寻找真正能够创造长期价值的“AI公司”。 我们可以借鉴著名的“淘金热”比喻:在19世纪的淘金热中,最赚钱的往往不是淘金者,而是那些向淘金者出售铲子、牛仔裤和水的“卖铲人”。投资AI,同样可以遵循“卖铲人”的逻辑,从产业链的不同环节寻找机会。

识别真正的AI“卖铲人”

AI产业链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核心层次:算力层、模型层和应用层。

算力层:AI的“发动机”

AI的训练和运行需要消耗惊人的计算能力,即“算力”。提供算力的硬件就是AI时代最硬核的“铲子”。

模型层:AI的“大脑”

这一层主要是开发大规模、通用的AI基础模型的公司,它们构建了AI的“大脑”。

应用层:AI的“落地生花”

这是AI产业链中最广阔、最多元的部分。它指的是将AI技术集成到具体产品或服务中,以解决特定行业问题的公司。这才是AI创造价值的最终环节。

价值投资的“AI试金石”

当一家公司宣称自己是“AI公司”时,价值投资者应该拿出“试金石”来检验其含金量。你可以问自己以下几个问题:

  1. 商业模式: AI在这家公司里,是需要不断烧钱的成本中心,还是能带来真金白银的利润中心?它带来的价值是否足以覆盖其高昂的研发和算力成本?
  2. 护城河: AI的应用是加固了公司的护城河,还是仅仅是一个谁都可以模仿的功能?例如,拥有独家数据的公司利用AI分析这些数据,就能建立起强大的竞争壁垒。
  3. 财务健康: 警惕那些借AI概念炒作,但自身业务亏损严重、自由现金流持续为负的公司。一家伟大的公司,最终必须体现在卓越的财务报表上。
  4. 管理层: 公司的管理层是真的理解如何利用AI为股东创造价值,还是仅仅在追逐市场热点?他们对资本的分配是否明智?听听他们如何阐述AI战略,是充满行业洞见,还是只会重复一些时髦词汇。
  5. 估值: 这是价值投资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沃伦·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曾说:“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一家伟大的公司,远胜于以极好的价格买入一家平庸的公司。”但即便是最伟大的公司,如果买入价格过高(比如在互联网泡沫 (Dot-com bubble) 顶峰时买入思科),也可能导致长期的亏损。面对炙手可热的AI概念股,更要保持冷静,避免为未来的“梦想”支付过高的价格。

投资启示录

作为一名面向未来的投资者,我们应该如何与AI共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