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四小龙,是对中国四家领先的、以计算机视觉(Computer Vision)技术为核心的人工智能(AI)初创公司的市场俗称。它们分别是商汤科技 (SenseTime)、旷视科技 (Megvii)、云从科技 (CloudWalk) 和 依图科技 (Yitu Technology)。“四小龙”这一称号,借用了上世纪描述亚洲四个高速发展经济体(香港、新加坡、韩国、台湾)的“亚洲四小龙”一词,寓意这四家公司是中国AI产业浪潮中崛起最快、最具代表性的新生力量。它们在同一时期获得了巨额风险投资(Venture Capital)的青睐,一度被视为中国AI技术的未来与希望。
每一条巨龙的诞生,都离不开风与云的际会。“AI四小龙”的集体崛起,正是中国特定发展阶段下的产物,是一个关于技术、资本和市场的完美风暴。
“AI四小龙”并非无所不能的AI巨头,它们的起点与核心能力,都高度集中在“计算机视觉”这个细分领域。 简单来说,计算机视觉就是教计算机如何“看”和“理解”图像与视频。这听起来很酷,但它到底意味着什么? 想象一下:
这些我们习以为常的应用背后,都有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影子。四小龙正是抓住了这项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应用的黄金时期,将它变成了可以改变城市、商业和生活的产品。它们就像是为整个社会装上了无数双智能的“眼睛”。
虽然同为“龙”,但四位玩家的成长路径和商业策略却各有侧重,它们在广阔的AI市场中,划分出了各自的势力范围。
商汤科技从一开始就立志要做一个“AI平台型公司”。它的商业模式好比开了一家巨大的线上超市,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AI算法模型。客户无论是做手机的、开商场的,还是做汽车的,都可以来这里“选购”自己需要的AI能力,比如人脸识别SDK、图像处理API等。这种“平台+生态”的打法,使其客户覆盖面极广,营收规模在四小龙中也长期领先。它的目标是成为AI时代的水电煤,为百业赋能。
旷视科技最早成名于其开放的人脸识别技术平台Face++。许多开发者早期都是通过这个平台,才第一次接触并使用上了世界顶级的AI能力。但旷视很快意识到,单纯卖软件算法容易陷入价格战。因此,它开始向“软硬结合”转型,致力于提供包含算法、软件和硬件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尤其在物流领域,旷视开发的智能机器人和仓储自动化系统,已经成为其重要的业务增长点,试图从“眼睛”进化到拥有“手和脚”。
云从科技带有浓厚的“国家队”色彩,其核心技术源自中国科学院。这一背景使其在承接政府、金融、机场等高门槛、高敏感度的项目时具备天然优势。云从深度参与了多家国有大行的智能化升级,其人脸识别技术广泛应用于机场安检、银行身份认证等关键场景。它走的是一条“深耕行业、服务大客户”的路线,追求在关键领域的深度和权威性。
依图科技虽然同样在安防、金融领域有所布局,但其最鲜明的标签是“AI+医疗”。它将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于医学影像分析,例如通过算法帮助医生更早、更准地发现肺癌、乳腺癌等疾病的病灶。这是一个技术壁垒极高、且极具社会价值的领域。依图选择了一条更难但可能更具长期价值的专业化道路,致力于成为医生的“智能助手”。
尽管风光无限,但四小龙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当资本的潮水退去,它们必须直面商业世界最残酷的考验。
对于信奉价值投资(Value Investing)理念的投资者来说,面对“AI四小龙”这样炙手可热的明星公司,更需要保持一份冷静和审慎。传奇投资家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的教诲犹在耳边:“在别人贪婪时恐惧,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价值投资的核心是寻找拥有宽阔且持久的“护城河”(Moat)的优秀企业。那么,AI四小龙的护城河在哪里?
在AI的炫目光环下,我们更应回归商业的本质。一家伟大的公司,终究要能持续地创造利润。
“AI四小龙”的称号,是中国AI产业一个时代的缩影。它们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从资本的宠儿到直面公开市场的检验,本身就是一场深刻的蜕变。如今,随着大语言模型(LLM)和生成式AI(以ChatGPT为代表)的崛起,AI领域的焦点已经发生了转移,四小龙也必须适应新的技术范式,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AI四小龙”的故事提供了一份生动的教材。它告诉我们,投资不能只追逐风口和概念,更要深入理解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竞争优势。在日新月异的科技领域,保持好奇心和学习能力固然重要,但坚守价值投资的原则——理解你所投资的,寻找宽阔的护城河,并支付一个合理的价格——才是穿越周期、行稳致远的智慧。 巨龙仍在云中翻飞,未来充满未知。而聪明的投资者,早已学会拨开云雾,寻找那片真正蕴藏价值的坚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