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ivery Hero是一家总部位于德国柏林的全球在线外卖订餐平台。它就像一个巨大的线上美食广场,连接着全球数百万的用户、餐厅和骑手。通过旗下的众多品牌(如foodpanda、Glovo等),公司在超过70个国家和地区运营,是“零工经济 (Gig Economy)”的代表性企业之一。然而,这家曾经的资本宠儿,其股价如过山车般的表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案例,用以剖析价值投资理念下,如何看待那些高速增长但持续亏损的“明星公司”。
对于投资新手来说,Delivery Hero的故事就像一部情节跌宕起伏的商业大片。它包含了所有吸引眼球的元素:天才的创意、疯狂的扩张、资本的狂热追捧,以及最终从云端跌落的戏剧性转折。
Delivery Hero成立于2011年的柏林,当时在线外卖还是个新鲜事物。它的创始团队看准了这个赛道,但他们明白,这种商业模式具有极强的网络效应 (Network Effects):越多的餐厅入驻,就会吸引越多的用户;越多的用户点餐,就会吸引越多的餐厅。为了抢先建立这种效应,形成赢家通吃的局面,Delivery Hero采取了一种近乎疯狂的策略——闪电式扩张 (Blitzscaling)。 这个概念由领英 (LinkedIn)的联合创始人Reid Hoffman推广而闻名,其核心思想是:为了抢占市场,宁愿牺牲效率和短期利润,也要追求极致的增长速度。 在这一战略的指引下,Delivery Hero开始了在全球范围内的“大扫货”。它不像一些公司那样精耕细作,而是通过一连串眼花缭乱的收购,迅速将自己的版图插遍全球。
这场“烧钱”圈地运动,让Delivery Hero的业务规模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在2017年,它成功登陆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完成了首次公开募股 (IPO)。在那个全球央行大放水、市场追捧“成长故事”的年代,投资者们对Delivery Hero的热情被彻底点燃。他们看到的不是公司财报上刺眼的亏损,而是一个关于“未来外卖帝国”的宏大叙事。股价一路飙升,公司市值一度突破300亿欧元,成为德国DAX指数的成分股,风光无两。
然而,资本市场的狂欢派对不会永远持续。从2021年底开始,风向变了。全球通胀抬头,各国央行开始加息,廉价资金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投资者的评判标准,也从“你的故事有多性感?”变回了那个最朴素的问题:“你到底赚不赚钱?” 对于像Delivery Hero这样长期依赖“烧钱 (Cash Burn)”换增长的公司来说,这无异于釜底抽薪。市场开始重新审视它的商业模式,结果发现了一连串令人不安的问题:
当这些问题暴露在聚光灯下,之前支撑其高估值的“增长故事”开始崩塌。恐慌的投资者们争相抛售,Delivery Hero的股价从高点暴跌超过80%,市值大幅缩水,给那些在高位追入的投资者上了惨痛的一课。
Warren Buffett有句名言:“只有当潮水退去时,你才会知道谁在裸泳。” Delivery Hero股价的崩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样本,可以用来解剖这类“成长股”的内在风险。一个真正的价值投资者,在面对这样的公司时,会像法医一样,冷静地审视其商业模式和财务状况。
外卖平台模式的理论基础非常诱人,即强大的网络效应会构筑起坚固的护城河 (Moat)。但现实是,这个行业的护城河可能比想象中要浅得多。
如果你只听公司管理层在业绩发布会上的说辞,你可能会觉得Delivery Hero的业绩“持续向好”。但一个合格的投资者,必须学会自己阅读财务报表,并看穿其中的“语言艺术”。
Delivery Hero的故事不是孤例,它代表了一类在特定市场环境下被资本捧上神坛,又在环境变化后跌落的公司。它的经历,给我们普通投资者带来了几条千金难换的教训:
Delivery Hero无疑是一家改变了全球数亿人用餐习惯的公司,它的商业实践和全球扩张充满了值得研究的看点。然而,从一个严谨的价值投资者角度看,它更像是一个经典的“价值陷阱”案例。它用自身的经历生动地诠释了:一个好的产品或服务,并不等同于一门好的生意;一个快速成长的公司,也并不等同于一个好的投资标的。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Delivery Hero的过山车之旅最重要的启示是:回归常识,尊重价值。 在投资的世界里,追逐最耀眼的明星,往往不如牵手那个虽然朴实无华,但能持续为你创造稳定现金流的伙伴来得更安稳、更长久。在下单一只股票之前,请务必先算清楚,这份“投资外卖”的成本、收益,以及它是否真的“物有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