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y Bechtolsheim

安迪·贝希托尔斯海姆(Andy Bechtolsheim),全名安德烈亚斯·冯·贝希托尔斯海姆(Andreas von Bechtolsheim),是一位德裔美国工程师、企业家和投资人。他是著名的计算机公司Sun Microsystems的联合创始人之一,但让他载入史册并为广大投资者所熟知的,是他在1998年具名开出的那张10万美元支票。这张支票的接收方是两个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斯坦福大学博士生,他们正在为一个名为“Google”的项目四处寻找启动资金。这笔投资被誉为历史上最成功的天使投资之一,它不仅催生了科技巨头Google的诞生,也为贝希托尔斯海姆带来了超过百亿美元的回报。他的故事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并非一个关于“投机”或“运气”的简单神话,而是一个深刻展示了专业认知、识人智慧和长期主义如何在高风险的早期投资中创造惊人价值的经典案例。

乍一看,将安迪·贝希托尔斯海姆与价值投资联系起来似乎有些牵强。价值投资的鼻祖Benjamin Graham和集大成者Warren Buffett强调的是寻找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的公司,关注的是财务报表、利润、现金流和“安全边际”。而贝希托尔斯海姆所从事的天使投资,则是在一家公司连像样的财务报表都没有,甚至尚未正式成立时就投入资金,这看起来更像是风险极高的赌博。 然而,如果我们深入探究贝希托尔斯海姆做出投资决策的底层逻辑,会发现其核心思想与价值投资的原则有着惊人的共通之处。他并非盲目撒网,而是基于自己深厚的专业知识,对技术、市场和创始人团队进行了一次精准的“内在价值”评估。他评估的“价值”,不是体现在资产负债表上,而是体現在颠覆性技术的潜力、创始团队的卓越才华以及未来可能形成的巨大“经济护城河之上。从这个角度看,贝希托-尔斯海姆更像是一位在科技初创领域践行价值投资理念的远见者。

要理解贝希托尔斯海姆的投资哲学,就必须回到1998年那个决定性的早晨。当时,斯坦福大学的两位博士生——Larry PageSergey Brin——正在为他们的搜索引擎项目寻找资金。通过一位共同的教授介绍,他们获得了向贝希托尔斯海姆演示其想法的机会。 彼时的互联网世界,搜索引擎早已存在,如AltaVista、Yahoo!等。但佩奇和布林的项目与众不同,他们开发了一种名为“PageRank”的算法。这种算法的核心思想是,互联网上的每一个链接都可以被看作一次“投票”,一个网页被其他网页链接得越多、链接它的网页本身越重要,那么这个网页的排名就应该越高。 作为计算机工程领域的顶尖专家,贝希托尔斯海姆几乎立刻就听懂了PageRank算法的革命性意义。在那个信息爆炸但组织混乱的早期互联网时代,这种基于“权威性”和“相关性”的排序方法,无疑是解决信息检索难题的“屠龙之技”。他看到了这项技术不仅在学术上优雅,更在商业上拥有无可估量的潜力。 据传,那场演示只进行了不到半个小时。当佩奇和布林还在为如何组建公司、制定商业计划而发愁时,急于赶赴下一个会议的贝希托尔斯海姆打断了他们,说道:“我完全相信你们的构想,与其在这里讨论细节,不如我直接给你们一张支票。”他随即开出了一张10万美元的支票,抬头写着“Google, Inc.”。 有趣的是,当时“Google, Inc.”这家公司还未正式注册。佩奇和布林不得不将这张支票锁在抽屉里好几个星期,直到他们完成了公司的法律注册手续才能兑现。这戏剧性的一幕,恰恰凸显了贝希托尔斯海姆的投资风格:基于深刻的技术洞察力,一旦确认其核心价值,便果断出击,甚至愿意为了锁定一个伟大的机会而承担程序上的风险。 这10万美元,成为了谷歌公司的第一笔外部投资,也是点燃一个万亿市值帝国的第一颗火种。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我们或许没有机会投资下一个谷歌,也未必拥有贝希托尔斯海姆那样的专业技术背景。但是,他投资谷歌的决策过程,为我们提供了四个极具价值的、可以应用在日常投资中的启示。

这是价值投资中最核心的原则之一,即“能力圈”(Circle of Competence)。巴菲特曾说,投资者不需要成为所有领域的专家,但必须清楚自己知识的边界,并只在边界内行动。 贝希托尔斯海姆的成功完美诠释了这一点。他之所以能在半小时内判断出谷歌的潜力,不是因为他会“算命”,而是因为搜索引擎技术、网络架构和算法设计正好位于他能力圈的正中心。作为Sun Microsystems的联合创始人和首席设计师,他一生都在与高性能计算和网络技术打交道。他能轻易分辨出什么是真正的技术突破,什么是华而不实的概念炒作。

  • 给普通投资者的启示:
  • 坚守认知边界: 在投资前,扪心自问:“我真的理解这家公司的生意吗?我能向一个10岁的孩子解释清楚它是如何赚钱的吗?”如果你对一家公司的产品、商业模式、竞争优势感到困惑,那么最好远离它。
  • 将生活经验转化为投资优势: 你可能是某个行业的从业者、某种产品的忠实用户,或是某个领域的发烧友。这些生活和工作经验就是你独特的能力圈。投资你所从事的行业、你每天都在使用的产品、你真正热爱的领域,你很可能会比华尔街的分析师有更敏锐的洞察力。

价值投资非常看重公司的管理层。巴菲特倾向于投资那些由德才兼备、理性且诚信的经理人所领导的公司。在早期投资中,对“人”的判断权重甚至更高,因为公司的未来几乎完全系于创始团队之手。 贝希托尔斯海姆投资的不仅是PageRank算法,更是拉里·佩奇和谢尔盖·布林这两个人。他看到了他们身上闪耀着的智慧、激情和解决巨大问题的雄心。一个伟大的创意需要一个伟大的团队去执行,否则便一文不值。他相信,这两个年轻人有能力将一个卓越的技术构想,转化为一个改变世界的产品和一家伟大的公司。

  • 给普通投资者的启示:
  • 研究管理层: 在投资一家上市公司时,不要只看财务数据。花时间去了解公司的CEO和核心管理团队。阅读他们的年报致股东信,观看他们的采访,了解他们的过往经历和经营哲学。
  • 寻找“主人翁精神”: 公司的管理者是将自己视为“职业经理人”还是“企业的主人”?他们是否持有大量公司股票,与股东利益高度一致?他们是专注于创造长期价值,还是沉迷于短期的股价表现?一个将公司视为毕生事业的领导者,远比一个随时准备跳槽的“打工皇帝”更值得信赖。

“经济护城河”是巴菲特推广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企业能够抵御竞争对手攻击、保持长期高利润的可持续竞争优势。常见的护城河包括品牌优势、专利技术、成本优势以及网络效应等。 对于1998年的谷歌来说,它还没有用户,没有品牌,更没有利润。它的“护城河”在哪里?贝希托尔斯海姆看到的,是它未来的、潜在的护城河

  1. 技术护城河: PageRank算法在当时是独一无二的,它构成了谷歌最早的技术壁垒。
  2. 网络效应护城河: 贝希托尔斯海姆预见到,一旦用户开始使用这个更精准的搜索引擎,他们就会持续使用,并推荐给更多的人。越多人使用,谷歌就能收集越多的数据来优化其算法,从而提供更好的搜索结果,吸引更多的用户。这个正向循环就是强大的网络效应,一旦形成,后来者几乎无法颠覆。
  • 给普通投资者的启示:
  • 思考公司的“不可替代性”: 在分析一家公司时,问问自己:“是什么阻止了其他公司来抢它的生意?如果这家公司明天消失了,消费者会感到惋惜吗?他们能轻易找到替代品吗?”
  • 动态地看待护城河: 护城河不是一成不变的。科技的进步可能会摧毁旧的护城河(如柯达的胶卷业务),也可能创造新的护城河。投资者需要具备前瞻性,思考一家公司当前的优势在未来五年、十年是否依然稳固。

真正的投资机会往往稍纵即逝。贝希托尔斯海姆的故事告诉我们,当一个机会清晰地出现在你的能力圈内,并且你对其核心价值有十足的把握时,就必须果断行动。犹豫和拖延可能会让你与伟大的公司失之交臂。 更重要的是,投资的巨大回报来自于时间的复利。贝希托尔斯海姆的10万美元并没有在第二天就变成100万美元。他作为天使投资人,经历了谷歌从无人知晓到面临激烈竞争,再到最终通过首次公开募股(IPO)并成长为巨头的漫长过程。这种长期持有的耐心,源于他对公司基本价值的深刻信念。

  • 给普通投资者的启示:
  • 做好功课,果断买入: 投资决策不应基于市场情绪或小道消息。当你通过深入研究,确认一家好公司正处于合理的价格时,就应该勇敢地买入。
  • 买入并持有(Buy and Hold):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最有效的策略之一就是买入优秀公司的股票,然后长期持有。不要因为市场的短期波动而惊慌卖出。相信你最初的判断,让优秀的企业为你“工作”,享受价值成长的复利奇迹。贝希托尔斯海姆此后还创立了Arista Networks等公司,他的职业生涯本身就是对长期主义的践行。

安迪·贝希托尔斯海姆的故事,是风险投资领域的一段传奇,但其背后的投资智慧却与价值投资的理念不谋而合。他向我们展示了,“价值”并不仅仅隐藏在低市盈率或低市净率的股票中,它同样可以存在于一项颠覆性的技术、一个才华横溢的团队和一种能够构建未来护城河的商业模式之中。 他的成功并非源于幸运的赌博,而是建立在深厚的专业知识(能力圈)、对人的精准判断(管理层)、对未来趋势的深刻洞察(护城河)以及基于信念的果断与耐心(长期持有)之上。对于每一位希望在投资道路上行稳致远的普通投资者来说,从安迪·贝希托尔斯海姆的这堂“10万美元投资课”中汲取的智慧,其价值可能远远超过10万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