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ac

COMAC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Commercial Aircraft Corporation of China, Ltd.),通常简称“中国商飞”。 COMAC是中国实施国家大型飞机重大专项中,统筹干线飞机和支线飞机发展、实现中国民用飞机产业化的主要载体。它不仅仅是一家飞机制造商,更是中国制造业雄心和国家战略意志的集中体现。公司于2008年在上海成立,肩负着研发、制造和销售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民用飞机的使命,力图打破长期以来由波音 (Boeing)空中客车 (Airbus)形成的双头垄断格局。其核心产品,如已投入运营的ARJ21新支线客机和备受瞩目的C919大型客机,正承载着几代航空人的“大飞机梦”,飞向广阔的蓝天。

对于一个大国而言,能自主制造大飞机,其意义绝不亚于“两弹一星”。它不仅是国家综合实力的象征,更是拉动整个现代工业体系向前奔跑的“火车头”。COMAC的诞生,就是为了将这个梦想变为现实。

中国人的大飞机之梦,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的运-10项目。虽然那次尝试因种种原因未能走到最后,但它为后来的探索播下了宝贵的种子。时隔数十年,全球航空市场格局已定,中国经济和工业实力也今非昔比。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成立COMAC,举全国之力发展大飞机,成为一项高瞻远瞩的国家战略。 这不仅是为了拥有一张出入全球高端制造业俱乐部的“门票”,更是因为大飞机产业拥有极长的产业链和极高的技术附加值。从设计、材料、动力到航电系统,一架飞机的诞生能够带动数十个产业门类的技术升级,其“溢出效应”不可估量。

COMAC的产品线布局清晰,采取了“先支线,后干线;先单通道,后双通道”的稳健策略。

ARJ21:支线先锋

ARJ21飞机,全称“Advanced Regional Jet for the 21st Century”,是COMAC的“开路先锋”。作为我国首次完全按照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喷气式支线客机,ARJ21的意义更多在于“探路”。它帮助中国航空工业完整地走了一遍喷气式客机设计、制造、试验、试飞、取证、生产、交付和运营的全过程。 虽然在商业上它或许不是最闪亮的明星,但它为后续的C919项目积累了无价的经验,培养了宝贵的人才队伍,堪称中国民机产业的“黄埔军校”。如今,数百架ARJ21飞机已经交付给中国国际航空中国东方航空中国南方航空等国内主流航司,成为了连接中小城市的重要空中桥梁。

C919:挑战者登场

如果说ARJ21是序章,那么C919就是万众期待的正传。C919是一款单通道窄体客机,对标的正是全球民航市场上最畅销的机型——波音737系列和空客A320系列。这个级别的市场是全球航空业的“黄金赛道”,占据了超过一半的份额。 C919的问世,意味着COMAC正式向这个由两大巨头把持的核心地带发起了冲击。从2017年成功首飞,到2022年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 (CAAC)颁发的型号合格证,再到2023年正式投入商业运营,C919的每一步都牵动着国人的心。它不仅是一个交通工具,更是一个流动的国家名片,象征着“中国制造”正在向“中国创造”迈进。

CR929:未来的宽体梦

在单通道客机之后,更宏大的梦想是双通道宽体客机。CR929项目便是为此而生。它定位为远程宽体客机,旨在挑战由波音787空客A350主导的市场。宽体客机的技术复杂度和制造难度远超窄体客机,是衡量一个国家航空工业真实水平的终极标尺。 尽管CR929项目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些波折与调整,但它代表了COMAC向全球航空产业链最顶端攀登的决心和勇气。

对于信奉价值投资的我们来说,一个公司或一项产业是否值得关注,关键在于它是否拥有宽阔且持久的“护城河”。虽然COMAC本身并未上市,无法直接投资,但通过剖析它的商业模式和产业生态,我们可以发现大量与之相关的投资机会。

COMAC的护城河,是一种由多重壁垒构成的、极为坚固的防御体系。

政策的“绝对壁垒”

传奇投资家沃伦·巴菲特 (Warren Buffett)曾说,他喜欢那种由“经济城堡”和“护城河”构成的公司。COMAC的“护城河”中最深最宽的一条,无疑是国家意志。大飞机项目被视为“国之重器”,获得了从资金、技术到市场准入等全方位的政策支持。这种来自国家层面的鼎力相助,形成了一道任何商业对手都难以逾越的壁垒,确保了COMAC在国内市场拥有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

市场的“天然壁垒”

民用航空制造业本身就是一个拥有极高进入门槛的行业。

  • 资本密集: 一款新机型的研发费用动辄数百亿美元,绝非普通企业能够承受。
  • 技术密集: 飞机是现代工业技术的集大成者,涉及空气动力学、新材料、精密制造、电子信息等众多尖端领域,技术壁垒极高。
  • 超长周期: 从立项到实现盈亏平衡,往往需要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是一个极度考验耐心和战略定力的“长跑”。
  • 安全认证: 飞机适航认证体系极为严苛,是人命关天的大事,获得各国适航证是进入市场的通行证,本身就是一道高墙。

这些天然属性使得航空制造业成为一个典型的“寡头游戏”,新玩家很难入场。

产业链的“生态壁垒”

随着COMAC的发展,一个庞大的国产大飞机产业链正在逐步形成。从提供原材料的宝武特冶,到制造机身的中航西飞,再到研发“心脏”——航空发动机的中国航发,以及成千上万提供零部件和服务的配套企业,共同构成了一个休戚与共的生态系统。这个生态系统一旦成熟,就会产生强大的网络效应,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吸引更多优秀企业加入,从而形成一条不断自我加固的“生态护城河”。

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无法购买COMAC的股票,但完全可以投资于其“生态圈”中的优秀上市公司。这就像淘金热中,直接淘金风险高,但向淘金者卖水、卖工具和牛仔裤的人,却能获得稳健的回报。投资COMAC产业链,就是寻找那些“卖水人”。

机体结构:飞机的骨架

这是飞机最大、最直观的部分,包括机头、机身、机翼、尾翼等。机体结构制造是航空工业的基础,也是国产化率相对较高的领域。投资者可以关注那些承担了C919主要机体部件研制任务的公司,例如中航西飞(负责机翼、中机身等)、洪都航空(负责前机身、中后机身)等。

航空发动机:飞机的心脏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技术难度最高、价值最大的核心部件。目前C919使用的是由CFM国际公司(美国GE和法国赛峰的合资公司)提供的LEAP-1C发动机。但为了实现真正的自主可控,国产发动机长江1000A正在加紧研制中。这个领域的投资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点,需要极长的持股耐心。相关标的如航发动力,是中国航空发动机整机制造的龙头企业。

机电系统:飞机的神经与血脉

机电系统包括航电、燃油、液压、环控、起落架等,相当于飞机的“大脑、神经和血液循环系统”。这个领域技术含量高,价值占比也不断提升。随着国产化进程的推进,许多国内优秀企业正在崭露头角。例如,中航机电深度参与了C919的机电系统研制,江航装备则在环控系统等领域有所建树。

新材料:飞机的“皮肤”与“肌肉”

为了减重、增效、延寿,现代飞机大量使用先进复合材料、钛合金、铝锂合金等。C919的复合材料用量达到了12%,未来机型只会更高。因此,上游的新材料供应商是确定性较强的受益者。投资者可以关注该领域的头部企业,如提供航空级钛合金的宝钛股份和复合材料领域的中航高科

投资COMAC产业链,如同在机遇与风险的平衡木上行走,需要清醒的认知。

风险警示

  • 技术与研发风险: 大飞机是人类已知的最复杂的工业产品之一,任何一个技术环节的难题都可能导致项目延期和成本超支。
  • 供应链安全风险: C919目前仍有相当一部分核心系统和部件依赖国际供应商。在地缘政治日益复杂的今天,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是其未来发展的重大考验。
  • 国际市场准入风险: C919要真正走向世界,必须获得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 (FAA)欧洲航空安全局 (EASA)的适航认证。这是一个漫长且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是其能否打破双头垄断的关键。
  • 盈利周期风险: 正如前文所述,航空制造业的投资回报周期极长。产业链上的相关公司,其业绩兑现也需要时间,短期内可能无法看到爆发式增长。

长期机遇

  • 庞大的内需市场: 根据预测,未来二十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航空市场,需要数千架新飞机。仅满足国内需求,就足以支撑COMAC及其产业链的长期发展。
  • 国产替代的时代浪潮: 提高大飞机的国产化率是必然趋势。从机体到系统,再到最核心的发动机,国产替代的每一步都意味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和相关企业的成长机遇。
  • 技术外溢的价值: 为大飞机研发的尖端技术,未来可以“降维”应用于汽车、高铁、能源、医疗器械等其他领域,为相关企业开辟第二增长曲线,这正是投资于国家战略产业的魅力所在。

对于一位真正的价值投资者而言,投资COMAC产业链,本质上是投资中国的国运和未来。它不是一个赚快钱的短线题材,而是一场需要用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维度来审视的“世纪工程”。 在做出投资决策前,请牢记本杰明·格雷厄姆 (Benjamin Graham)的教诲,永远寻找足够的安全边际。不要仅仅因为一个公司贴着“大飞机概念”的标签就盲目买入。你需要像侦探一样,深入研究它在产业链中的具体位置,分析其技术壁垒、客户黏性、管理层能力和财务状况。 投资COMAC生态,就像在春天种下一棵树苗。你需要的不是每天去测量它长高了多少毫米,而是要确保它种在了一片肥沃的土壤里(国家战略的确定性),然后给予它足够的阳光、雨露和时间。或许它的成长很慢,但只要方向正确,它终将长成一棵能够为你遮风挡雨的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