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權息
除權息(Ex-right and Ex-dividend)是除權 (Ex-rights)与除息两个概念的合称,它是上市公司将其赚取的利润,以现金股利或股票股利的形式回馈给股东后,其股价必须进行相应下调的一种机制。这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可以用一个生活化的例子来理解:想象一下,你手中的公司是一块刚出炉的美味披萨,公司决定分红,就像从这块披萨上切下一角分给大家。分完之后,你手里的披萨(代表公司总价值的股票)自然就变小了,所以价格也相应降低。这个过程确保了对所有投资者的公平,因为在分红前买入的股东虽然能拿到“那一角披萨”,但股价会下跌;而在分红后买入的新股东,虽然买入价更低,却无法获得这次分红。从价值投资的视角来看,除權息本身并不会创造或毁灭价值,它更像是一次“左手倒右手”的资产重新分配。
为什么会发生除權息
除權息的核心目的在于维持市场的公平性和反映公司资产的真实变化。当公司把一部分资产(现金或以新股形式)分配给股东后,公司的总价值实际上是减少了。如果不相应调低股价,就会出现套利空间,对分红后才买入股票的投资者非常不公平。 为了有序地完成分红,整个除權息过程涉及几个关键的日期,投资者需要特别留意:
除權和除息,傻傻分不清楚
虽然常被放在一起说,但“除權”和“除息”在形式和影响上有所不同。
除息:给你现金,股价“减脂”
除息指的是公司发放现金股利。 这就像公司直接从自己的银行账户里取出现金,发到你的口袋里。因为公司的总资产减少了,所以股价也需要做相应的“减法”。 计算除息后的参考价非常直观: 除息参考价 = 前一天收盘价 - 每股现金股利 举个例子:A公司股价为50元,宣布每股发放2元的现金股利。到了除息交易日,其开盘参考价就会变为 50 - 2 = 48元。你账户里的股票市值虽然从50元降到48元,但同时你会收到2元的现金,总资产并没有变化。
除權:给你股票,股价“稀释”
除權指的是公司发放股票股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送股”。 这好比是把原来的披萨切成更多的小块,虽然你手里的披萨“块数”变多了,但每一块都变小了,总的披萨大小(公司总价值)并未改变。由于总股本增加了,每股所代表的公司价值被稀释了,所以股价需要做“除法”。 计算除權后的参考价公式是: 除權参考价 = 前一天收盘价 / (1 + 配股率)
- 这里的配股率指的是每股送出多少新股,例如“10送1”的配股率就是0.1。*
举个例子:B公司股价为50元,宣布每1股送0.2股的股票股利。到了除權交易日,其开盘参考价就会变为 50 / (1 + 0.2) = 41.67元。你的持股数量增加了20%,但股价相应降低,总资产同样保持不变。
投资启示:如何看待除權息
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分红本身不是故事的结局,而是检验公司成色的新起点。
“填權息”才是硬道理
除權息后,股价会不会涨回原来的水平,是衡量公司价值的关键。
不要为了股利而买入
新手投资者很容易被高股息率所吸引,甚至在除權息前夕抢着买入,但这往往是投资误区。如前所述,除權息在短期内只是一个中性的财务调整。你的投资收益,最终来源于企业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而不是分红这个动作本身。 一家基本面不佳的公司,即使分红再高,也可能陷入“贴權息”的窘境,让你“赚了股息,赔了价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