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son Kelly
杰森·凯利 (Jason Kelly) 是一位在美国投资界备受推崇的作家和记者。他并非一位管理着数十亿资金的基金经理,而更像是一位手持放大镜和录音笔的“投资思想侦探”与“智慧转述者”。他以其卓越的洞察力和通俗易懂的笔触,深入采访并剖析了当代最杰出的一批价值投资大师的思维方式与投资策略。凯利最著名的作品,如《新贵:价值投资的传承与创新》(The New Tycoons)以及他与著名投资人莫尼什·帕伯莱合著的《憨夺投资人》(The Dhando Investor),为普通投资者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得以窥见投资殿堂的奥秘。他的核心贡献在于,将沃伦·巴菲特和查理·芒格等传奇人物的投资哲学,通过新一代大师的实践案例,清晰、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充当了投资巨匠与学习者之间一座至关重要的桥梁。
谁是杰森·凯利?一个投资智慧的“转述者”
在投资的世界里,我们习惯于将聚光灯投向那些创造了惊人回报的投资大师。然而,还有一类角色同样功不可没,他们就是像杰森·凯利这样的记录者和传播者。凯利拥有新闻从业背景,这让他具备了两个独特的优势:敏锐的提问能力和将复杂概念简单化的叙事能力。 他不像学者那样堆砌理论,也不像基金经理那样推销产品。他更像是一个好奇的学徒,带着我们普通投资者共同的疑问,去敲开那些隐居幕后的投资高手的大门。他与这些“新贵”们进行深度对话,观察他们的决策过程,探寻他们成功的共性。然后,他用生动的故事和清晰的逻辑,将这些宝贵的“内功心法”整理成册。可以说,凯利本人就是一位身体力行的价值投资者,只不过他的投资标的不是股票,而是那些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投资思想,而他获得的回报,则是通过书籍帮助了成千上万的投资者。他的工作完美诠释了芒格的名言:“我认识的聪明人没有不每天阅读的——一个都没有。”
核心思想:从大师身上“抄作业”
杰森·凯利的作品核心,可以用一个有趣的比喻来概括——教你如何科学、高效地“抄作业”。他研究的对象,正是那些将巴菲特和芒格的投资哲学学到骨髓里,并取得了巨大成功的“模范生”。
《新贵:价值投资的传承与创新》 (The New Tycoons)
这本书可以说是巴菲特1984年著名演讲《格雷厄姆-多德都市的超级投资者们》(The Superinvestors of Graham-and-Doddsville)的现代续篇。当年,巴菲特通过列举多位同样师从本杰明·格雷厄姆并取得非凡成功的投资者,证明了价值投资并非偶然的运气。 凯利则将目光投向了新一代深受伯克希尔·哈撒韦影响的投资者,他们被誉为“巴菲特的克隆体”。凯利深入研究了包括莫尼什·帕伯莱、盖伊·斯皮尔、汤姆·盖纳等人的投资实践。他发现,这些“新贵”们虽然各有风格,但其成功背后遵循着惊人相似的原则:
- 克隆的力量 (Cloning): 他们毫不掩饰自己是巴菲特和芒格的“复印机”。他们会仔细研究伯克希尔的投资组合,阅读巴菲特致股东的信,模仿其思维框架。这并非盲从,而是在理解了底层逻辑后的“拿来主义”。他们认为,与其自己费力去创造一套全新的投资体系,不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直接学习和应用那套已经被验证了半个多世纪的成功系统。
- 专注的力量 (Focus Investing): 这些投资者普遍采用高度集中的投资策略,而不是过度分散。他们信奉“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看好这个篮子”。这意味着他们只投资于自己能深刻理解(即在能力圈内)且认为具有极高确定性的少数几家公司。当他们找到这样的机会时,敢于下重注。
- 清单的力量 (Checklists): 受到芒格的启发,他们大多使用投资清单来避免认知偏见和情绪化决策。清单就像飞行员起飞前的检查表,能确保在压力之下,每一个关键的决策点都被审慎地考虑到,比如公司的商业模式、管理层品质、估值以及潜在的风险。
- 品性的力量 (Temperament): 凯利强调,这些成功者最重要的共同点是拥有卓越的投资品性。他们极度耐心,可以长时间地等待一个好球(绝佳的投资机会);他们特立独行,敢于在市场恐慌时买入,在市场狂热时离场;他们诚实地面对自己的错误,并从中学习。
《憨夺投资人》 (The Dhando Investor) - 合作者视角
如果说《新贵》是凯利作为观察者的记录,那么《憨夺投资人》则让他作为合作者,更深入地参与到投资思想的构建中。这本书的核心理念是“Dhandho”,一个古吉拉特语词汇,意为“创造财富的努力”。其精髓可以概括为一句话:“正面,我赢;反面,我输得很少。” (Heads, I win; tails, I don't lose much.) 这是一种追求“低风险、高回报”的非对称投资机会的艺术。凯利通过帕伯莱的视角,将“憨夺”框架拆解为普通投资者可以理解和执行的九大原则:
- 原则1:投资于现有生意 (Focus on buying an existing business)。 创办一个新企业失败率很高,而投资于一个已经证明了其商业模式的企业,不确定性要小得多。
- 原则2:投资于简单的生意 (Buy simple businesses)。 选择那些你花几分钟就能向外行解释清楚的生意,远离复杂难懂的技术或商业模式。
- 原则3:投资于处在困境中的生意 (Buy distressed businesses)。 当一家好公司遇到暂时的、可解决的麻烦时,市场往往会过度反应,从而提供一个极具吸引力的买入价格。
- 原则4:投资于具有持久护城河的生意 (Buy businesses with a durable moat)。 寻找那些拥有强大竞争优势(如品牌、专利、网络效应)的公司,它们能长期抵御竞争,保持高利润率。
- 原则5:下重注(但机会稀少时)(Bet heavily when the odds are overwhelmingly in your favor)。 一旦发现符合上述条件的绝佳机会,就要果断地投入大量资金。这与凯利公式的思想异曲同工,即根据胜率和赔率来决定最佳下注规模。
- 原则6:专注于套利 (Focus on arbitrage)。 寻找不同市场、不同形式资产之间的微小价差,并利用它们进行低风险获利。
- 原则7:买入时留足安全边际 (Buy businesses with a margin of safety)。 坚持以远低于其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这是保护自己免受错误和坏运气影响的最重要防线。
- 原则8:投资于低风险、高不确定性的生意 (Invest in low-risk, high-uncertainty businesses)。 市场讨厌不确定性,并常常将其与高风险划等号。而聪明的投资者则在不确定性的迷雾中寻找风险极低的投资机会。
- 原则9:复制他人(而不是创新)(It’s better to be a copycat than an innovator)。 再次强调了“克隆”的智慧。
凯利带给普通投资者的启示
杰森·凯利的作品不仅是故事集,更是一本实用的投资行动指南。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而言,可以从中获得以下几点宝贵的启示:
启示一:成为一个“投资思想的收藏家”
你不需要成为下一个巴菲特,但你可以成为巴菲特思想最好的学生。投资成功的第一步是学习,是建立正确的思维框架。凯利的书就是一个绝佳的起点。像收藏邮票一样,去“收藏”那些被时间证明了的投资智慧。广泛阅读,尤其是投资大师的原著、演讲和致股东的信。将他们的思想内化为自己的决策系统。
启示二:“抄作业”是一门高深的艺术
“克隆”投资大师的持仓(比如通过研究13F文件)是一个诱人的捷径,但绝非无脑复制粘贴。凯利笔下的“新贵”们在克隆之前,都做了大量的独立研究,他们要彻底搞懂大师买入的逻辑,并独立判断这个逻辑是否依然成立。真正的“抄作业”,是抄大师的“解题思路”,而不是最后的“答案”。你需要自己重新演算一遍,确保自己完全理解,并愿意为这个决策承担全部责任。
启示三:寻找“低风险、高回报”的非对称机会
普通投资者的最大优势在于没有业绩排名的压力,可以无限期地等待。你应该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寻找“憨夺”式的机会。这意味着你要培养逆向思维,当别人因恐惧和不确定性而抛售时,你要冷静地分析,这到底是真正的风险(永久性亏损的可能性),还是仅仅是暂时的困境。一家伟大的公司以平庸的价格出售,不是好机会;一家平庸的公司以极低的价格出售,可能也不是;而一家伟大的公司,因为暂时的、可解决的麻烦,被市场以垃圾股的价格抛售,这才是你梦寐以求的“憨夺”时刻。
启示四:专注与耐心是你的超能力
金融市场每天都在制造噪音,诱惑你频繁交易。凯利笔下的大师们恰恰相反,他们行动的频率极低。他们像鳄鱼一样,可以几个月甚至几年潜伏不动,只为等待那个最肥美的猎物进入攻击范围。对普通投资者来说,这意味着你应该减少看盘的频率,忽略市场的短期波动,将注意力集中在企业的基本面上。构建一个你深度理解并信任的、由5-10家优秀公司组成的投资组合,然后给它们足够的时间去成长,这往往比每天追涨杀跌的回报要高得多,也轻松得多。
结语: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杰森·凯利本人或许不会出现在任何富豪榜上,但他对价值投资社区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他像一位忠实的向导,带领我们穿过理论的丛林,直接来到投资智慧的源头。他让我们明白,通往成功的道路并非只有一条,但最稳妥的那条,就是学习前人、模仿成功者,并坚守那些简单而永恒的原则。通过阅读凯利,我们不仅学到了投资的“术”,更领悟了投资的“道”——那是一种融合了商业洞察、概率思维与坚韧品性的综合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