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克莱全球投资者
巴克莱全球投资者 (Barclays Global Investors, BGI),一家在投资界如雷贯耳,却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巨擘。它曾是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之一,是指数投资和量化投资的先驱,更是大名鼎鼎的iShares (安硕) 交易所交易基金 (ETF) 品牌的缔造者。尽管BGI作为独立公司的历史在2009年被贝莱德 (BlackRock) 收购时画上了句号,但它的思想、创新和产品,至今仍在深刻地影响着全球亿万投资者的财富命运。理解BGI的故事,就像是翻开一部现代投资史,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今天我们所熟知的许多投资工具和理念。
从学术象牙塔到华尔街巨擘
BGI的崛起之路,并非始于华尔街的交易大厅,而是源自大学校园的宁静与沉思。它的基因里,流淌的不是交易员的激情与直觉,而是学者的严谨与理性。
“巴克莱的疯狂科学家们”
BGI的前身可以追溯到富国银行尼克投资顾问公司(Wells Fargo Nikko Investment Advisors)。上世纪70年代,一群顶尖的金融学者汇聚于此,他们被华尔街的同行戏称为“疯狂的科学家”。这群“科学家”的领军人物和思想导师,包括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CAPM) 的创建者之一William F. Sharpe,以及《漫步华尔街》一书的作者Burton Malkiel。 他们的核心理念在当时看来颇为“离经叛道”。他们深受有效市场假说 (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 的影响,认为市场是相当有效的,想要长期、稳定地“战胜市场”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与其花费巨额费用,聘请基金经理去大海捞针般地寻找能够超越市场的股票,不如干脆地“拥有整个市场”。 这个简单而深刻的想法,催生了世界上第一批指数基金。BGI(当时还是其前身)在1973年为机构客户推出了第一只追踪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指数基金。这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普通投资者第一次有了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来分享整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果实。
“量化革命”的旗手
除了被动式的指数投资,BGI还是主动量化投资的急先锋。如果说指数投资是承认无法战胜市场,那么BGI的量化投资策略,则是试图用科学和纪律来 系统性地 战胜市场。 这与沃伦·巴菲特那种依赖深入基本面分析、商业洞察和长期持有的价值投资风格截然不同。BGI的基金经理们不是在拜访公司管理层,也不是在阅读长篇的年度报告。他们是数学家、物理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他们埋首于海量的数据和复杂的数学模型中。 他们相信,市场虽然在宏观上是有效的,但在微观层面存在着一些可以被利用的、短暂的“无效性”或“行为偏误”。通过强大的计算机算力,他们可以:
- 分析数千只股票的数十个乃至数百个因子(如市盈率、市净率、动量、波动率等)。
- 建立模型,寻找那些能够预测未来回报的微弱信号。
- 以严格的纪律执行交易,完全排除人类情绪的干扰。
这种“黑箱”式的投资方法,被称为量化投资。BGI将其发展到了极致,管理着庞大的主动量化基金,并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证明了“科学”在投资领域同样可以大放异彩。
iShares的诞生与指数投资的胜利
如果说指数基金是BGI为机构投资者带来的革命,那么ETF的推出,则是BGI为全球普通投资者献上的最伟大的礼物。
ETF:把整个市场装进购物车
想象一下,你想投资美国最大的500家公司,在过去,你可能需要:
- 购买一只传统的指数共同基金,但申购和赎回只能在每天收盘后以未知价格进行,不够灵活。
- 自己动手购买这500家公司的股票,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成本高昂且不切实际。
BGI在2000年推出的iShares品牌,彻底改变了这一切。iShares旗下的ETF产品,本质上是一个指数基金,但它像一只股票一样,可以在证券交易所随时买卖。 打个比方,ETF就像是超市里预先打包好的“主题果篮”。
- 你想买“美国科技股”这个果篮(如QQQ),一键下单,就等于同时持有了苹果、微软、谷歌等一篮子科技巨头。
- 你想买“中国大盘股”这个果篮(如FXI),同样一键下单,就拥有了中国经济的龙头企业。
这种创新的结构,集股票交易的灵活性与基金分散投资的优势于一身,并且管理费率极低。iShares一经推出便大获成功,迅速成长为全球ETF市场的领导者,也让BGI的资产管理规模攀上了新的高峰。它真正实现了投资的“民主化”,让全球投资者都能以极低的成本,便捷地投资于世界各地的不同资产类别。
指数投资与价值投资的殊途同归?
在本辞典所倡导的价值投资理念看来,BGI所代表的指数化和量化投资,似乎是另一个极端。价值投资的鼻祖本杰明·格雷厄姆和其最优秀的学生巴菲特,都强调通过深入研究,找到被市场低估的“烟蒂股”或“伟大的公司”。 然而,两者看似背道而驰,实则在精神内核上有着惊人的共通之处,并能为价值投资者带来深刻的启示:
- 承认能力圈: 价值投资的核心是坚守自己的“能力圈”,只投资自己能理解的公司。而BGI的指数化理念,则是对整个投资者群体“能力圈”的清醒认知——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持续挑选出优胜股票的能力并不存在。因此,买入整个市场,就是对自己能力圈最诚实的坚守。
- 纪律与反人性: 价值投资要求投资者具备钢铁般的纪律,在市场恐慌时贪婪,在市场狂热时恐惧。BGI的量化投资和指数投资,则是用规则和模型代替了人性的摇摆。无论是定期定投指数基金,还是严格执行量化模型,都是在用纪律对抗情绪这个投资的最大敌人。
- 成本控制: 巴菲特和他的导师格雷厄姆都反复强调低成本的重要性。BGI的整个商业帝国,正是建立在为投资者提供远低于传统主动型基金的费率之上。他们深刻地理解,在长达数十年的投资长跑中,每年1%的费用差异,最终可能吞噬掉你三分之一的收益。
因此,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长期持有一个低成本的宽基指数基金,本身就是一种极具智慧的价值投资实践。它放弃了试图超越市场的虚荣心,换来了市场平均回报的确定性,并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成本和犯错的概率。
世纪大交易与贝莱德的崛起
BGI的故事,在一个戏剧性的历史时刻迎来了高潮和终点。2008年金融危机的狂风暴雨席卷全球,BGI的母公司巴克莱银行 (Barclays Bank) 也陷入了资本困境。为了自救,巴克莱银行决定出售其皇冠上的明珠——BGI。 经过一番竞购,当时已是资产管理巨头的贝莱德公司,在CEO拉里·芬克 (Larry Fink) 的带领下,于2009年以约135亿美元的价格,完成了对BGI的收购。 这笔交易被誉为“世纪大交易”。它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并购,更是一次行业的重塑。
- 贝莱德的加冕: 通过吞并BGI,尤其是其强大的iShares ETF业务,贝莱德一跃成为无可争议的全球最大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规模瞬间翻倍。如今贝莱德管理着超过10万亿美元的资产,其影响力遍及全球金融市场的每一个角落。
- 被动投资的胜利: 这次收购,象征着被动投资对主动投资的决定性胜利。市场用真金白银投票,证明了低成本、透明化的指数产品,才是未来的大势所趋。
BGI这个名字从此消失,但它的灵魂、团队和产品,在贝莱德的体系内获得了永生,并以前所未有的规模继续影响着世界。
投资启示录
BGI的故事虽然已经落幕,但它留给我们的投资智慧永不过时。作为一名追求长期价值的普通投资者,我们可以从中汲取以下宝贵的启示:
拥抱指数,承认未知
BGI的成功,建立在对市场敬畏的基础之上。它告诉我们,预测市场是徒劳的,试图战胜市场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得不偿失的。与其将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挑选个股上,不如通过购买覆盖全球或主要经济体的指数基金,成为伟大公司的共同所有者,分享人类经济发展的整体红利。这是一种更简单、也往往更有效的策略。
成本是投资的“天敌”
BGI的ETF之所以能颠覆整个行业,其核心竞争力之一就是“便宜”。这个朴素的道理,被无数投资大师反复强调,包括价值投资派的巴菲特和指数投资派的先锋领航集团创始人约翰·博格尔。在选择投资产品时,务必将费率作为一个关键的考量因素。低成本是唯一可以确定地增加你未来回报的因素。
创新改变游戏规则
从创造第一个指数基金,到发明风靡全球的ETF,BGI的历史是一部金融创新的史诗。它证明了颠覆性的思想和技术,能够为投资者创造巨大的价值。作为投资者,我们应保持开放的心态,去了解和学习那些可能改变投资游戏规则的新工具和新理念,同时也要保持警惕,辨别真正的创新与转瞬即逝的噱头。
巨人的肩膀:从BGI到贝莱德
今天,当你打开交易软件,购买一笔iShares的ETF时,你所享受到的便捷、低廉和高效,正是BGI这群“疯狂科学家”们数十年智慧的结晶。了解这段历史,能让你更深刻地理解你手中投资工具的价值。我们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BGI就是其中一位值得我们铭记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