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会

锦江会,并非一个正式注册的组织或俱乐部,而是中国投资圈对一批顶尖价值投资实践者的非官方称谓。这个称谓源于他们早期经常在上海锦江饭店聚会交流而得名。这个圈子的核心人物,如段永平李录邱国鹭但斌等,都是深受“股神”沃伦·巴菲特及其搭档查理·芒格思想影响的投资家。他们共同信奉并实践着价值投资的核心理念,即把购买股票看作是购买公司的一部分,并致力于寻找那些拥有宽阔“护城河”、由杰出管理层运营、且能以合理甚至低估价格买入的伟大企业。锦江会的存在,更像是一个思想的“同温层”和智慧的“共振场”,代表了价值投资理念在中国本土生根、发芽并结出硕果的一股重要力量。他们的投资哲学和实践案例,为无数中国投资者点亮了通往理性投资的灯塔。

每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似乎都离不开一场传奇的饭局。“锦江会”这个略带江湖气息的名字,其源头也与一场举世闻名的饭局紧密相连。

故事的起点,是2006年。步步高和OPPO、vivo品牌的幕后缔造者,早已实现财务自由并移居美国的传奇企业家段永平,以62.01万美元的价格拍下了与沃伦·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机会。这顿昂贵的午餐,后来被证明是“物超所值”的。 段永平并非单纯的“追星”,他本身就是巴菲特哲学的深度信徒和成功实践者,曾通过重仓网易股票获得超过百倍的回报。赴宴时,他做了一个日后看来极具历史意义的决定:他可以带一位朋友同去,他选择了当时还名不见经传、正在美国管理自己对冲基金李录。 这次午餐,成为了连接东西方两代价值投资者的桥梁。巴菲特对李录的深刻印象,最终促成了后者被查理·芒格“发现”,并成为其家族资产的管理人,甚至一度被外界视为芒格和巴菲特的潜在接班人之一。可以说,这场巴菲特午餐,不仅是段永平个人向偶像的致敬,更无意中为中国价值投资界推开了一扇面向世界顶级智慧殿堂的大门,也为“锦江会”的形成埋下了伏笔。

回到国内,价值投资的火种开始在顶级投资者之间传递和碰撞。以上海的锦江饭店为据点,一场场不定期的投资界“华山论剑”悄然上演。 这些聚会的参与者,除了段永平和李录,还逐渐汇集了当时国内一批最顶尖的投资大脑,比如高毅资产的创始人邱国鹭东方港湾的董事长但斌高瓴资本的创始人张磊等。他们背景各异,风格略有不同,但精神内核高度一致——都是本杰明·格雷厄姆、巴菲特、芒格价值投资思想体系的忠实门徒。 在这些聚会上,他们不谈市场八卦,不预测短期涨跌,而是沉浸在对商业模式、企业核心竞争力、行业发展趋势以及投资哲学的深度探讨中。他们分享各自的研究心得,相互挑战彼此的投资逻辑,在思想的交锋中磨砺自己的“能力圈”。“锦江会”这个名号,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圈内人半开玩笑地叫响,并逐渐流传开来。它象征着一个由共同信仰链接起来的、非正式的、纯粹的思想交流平台。

“锦江会”成员虽然各有侧重,但他们的投资框架万变不离其宗,都建立在价值投资的几块基石之上。这些心法,是普通投资者可以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

这是价值投资最根本的出发点,也是区分投资者与投机者的分水岭。

  • 核心理念: 当你买入一家公司的股票时,你并非在交易一串代码,而是成为了这家公司的部分所有者,即股东。你的收益,最终将来源于这家公司业务增长所创造的价值,而不是下一个交易者愿意支付的更高价格。
  • 实践启示: 在做任何投资决策前,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有足够的钱,我愿意买下整个公司吗?” 这会迫使你从企业经营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家公司靠什么赚钱?它的产品或服务有竞争力吗?管理层值得信赖吗?它的未来前景如何?这种思维模式,能帮助你过滤掉无数充满噪音的短期市场波动,专注于企业的长期内在价值

护城河”是巴菲特提出的一个经典比喻,用以形容一家公司能够抵御竞争对手、维持长期高利润的结构性优势。

  • 核心理念: 一座坚固的经济城堡,必须有宽阔的护城河来保护。这些护城河可能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 无形资产: 强大的品牌(如可口可乐)、专利(如医药公司)、特许经营权(如公用事业)。以中国的贵州茅台为例,其独特的品牌价值、不可复制的产地和工艺,构成了深不见底的护城河。
    2. 成本优势: 由于规模效应、独特的流程或地理位置,能以比竞争对手低得多的成本生产和销售,例如大型零售商。
    3. 转换成本: 用户从你的产品或服务迁移到竞争对手那里,需要付出高昂的时间、金钱或精力成本。例如,苹果公司的iOS生态系统,用户更换手机的转换成本就很高。
    4. 网络效应: 用户越多,产品或服务的价值就越大,从而吸引更多用户,形成正向循环。例如,社交媒体平台和电商平台。
  • 实践启示: 投资的艺术,很大程度上在于识别并评估护城河的宽度和持久性。一个没有护城河的公司,即使短期业绩再好,也很容易被竞争者击垮。作为普通投资者,应该将大部分精力用于寻找那些拥有强大护城河的公司,并耐心持有。

“认识到你能力的边界,比你能力圈的大小更重要。” 这是巴菲特和芒格反复强调的智慧。

  • 核心理念: 每个人的知识、经验和精力都是有限的。一个成功的投资者,不需要懂得所有行业和公司,只需要对自己投资的领域有远超常人的深刻理解。这个你真正懂的领域,就是你的“能力圈”。
  • 实践启示:
    1. 诚实地评估自己: 你从事什么行业?你对哪些产品或服务有独特的见解?你的消费体验能否转化为投资洞察?从你身边最熟悉的事物开始,构建你的能力圈。
    2. 待在圈内: 对于能力圈之外的投资机会,无论多么诱人,都要有纪律地选择放弃。这并非保守,而是对知识的诚实和对风险的敬畏。正如棒球界的击球手,你不需要对每一个投来的球都挥棒,只需要等待那个落入你“最佳击打区”的好球。

安全边际 (Margin of Safety) 是价值投资的鼻祖本杰明·格雷厄姆在其经典著作《聪明的投资者》中提出的核心概念,是风险管理的基石。

  • 核心理念: 永远以远低于其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资产。这个“折扣”,就是你的安全边际。它就像为一辆载重10吨的卡车建造一座能承受30吨重量的大桥,预留了足够的冗余来应对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错误。
  • 实践启示: 投资中,我们无法完美预测未来,总会犯错。安全边际的作用,就是在你犯错时,为你提供缓冲,让你不至于遭受永久性的资本损失。好公司很重要,但好价格同样重要。当一家优秀公司的股价因为市场恐慌或暂时的坏消息而被严重低估时,就是安全边际最大的时候,也往往是最佳的投资时机。

市场先生 (Mr. Market) 是格雷厄姆创造的一个绝妙比喻,用以描绘市场的非理性和情绪化特征。

  • 核心理念: 想象你有一个商业伙伴叫“市场先生”,他每天都会出现,报出他愿意买入你手中股份或卖给你他手中股份的价格。他的情绪极不稳定,有时兴高采烈,报出高得离谱的价格(牛市);有时又极度沮丧,愿意以极低的价格甩卖(熊市)。
  • 实践启示: 你完全可以忽略“市场先生”的存在,但绝不能被他的情绪所感染。聪明的投资者,会把“市场先生”当成自己的仆人,而非向导。当他恐慌时,利用他的悲观情绪,以便宜的价格买入;当他亢奋时,可以考虑把资产卖给他,或者干脆置之不理。记住,市场的存在是为了服务你,而不是指导你。

“锦江会”的故事和他们的投资心法,对普通投资者而言,不仅仅是高山仰止的传奇,更是一份可以遵循的行动指南。

  • 思想的追随者,而非代码的跟风者

最不应该做的,就是去打听“锦江会”成员买了什么股票,然后盲目跟随。你应该学习的是他们如何思考,如何分析一家公司,如何构建自己的投资体系。阅读他们的访谈、著作(如邱国鹭的《投资中最简单的事》),以及他们推崇的经典,如《穷查理宝典》、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历年的股东信,远比抄作业更有价值。

  • 构建你自己的“朋友圈”

“锦江会”的核心价值在于高质量的交流。你或许无法接触到顶尖大佬,但你完全可以构建自己的投资学习小组。找几个志同道合、认同价值投资理念的朋友,定期交流读书心得、分析公司案例。一个理性的、能提出反对意见的朋友,是你投资路上最宝贵的财富。

  • 独立思考,对抗噪音

“锦江会”的成员们之所以成功,根源在于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他们不会因为媒体的喧嚣或市场的波动而改变自己的判断。作为普通投资者,你需要培养屏蔽噪音、专注事实和逻辑的能力。这意味着你要远离频繁的交易和短期的市场预测,将时间花在深入研究公司的基本面上。

  • 耐心是最终的美德

价值投资是一场马拉松,而不是百米冲刺。巴菲特将财富的积累比作滚雪球,关键在于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很湿的雪”代表着高净资产收益率 (ROE) 的好公司,“很长的坡”则代表着时间。锦江会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财富来自于与伟大企业共同成长,而这需要非凡的耐心。当你理解了这一点,就不会再为一两天的股价涨跌而焦虑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