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里·佩奇 (Larry Page),全名劳伦斯·爱德华·佩奇,是全球最知名的科技巨擘之一。他不仅是搜索引擎巨头谷歌 (Google) 的联合创始人,也是其母公司Alphabet的前任首席执行官 (CEO)。佩奇是一位典型的极客、一位不懈的创新者,更是一位拥有超凡远见的商业思想家。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佩奇的职业生涯就像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尽管他本人可能从未将自己归类为“价值投资者”,但他构建商业帝国的方式、对未来的押注以及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考,无不与价值投资的底层逻辑深度共鸣。
当人们谈论价值投资时,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沃伦·巴菲特或本杰明·格雷厄姆这样的金融大师,他们手持计算器,在泛黄的财务报表中寻找被低估的“烟蒂股”。而拉里·佩奇,这位身穿T恤、痴迷于飞行汽车和永生技术的硅谷梦想家,似乎与这个画风格格不入。 然而,如果我们拨开表象,深入探索佩奇的商业哲学,会惊奇地发现,他用一种极具未来感的方式,实践了价值投资最核心的几大原则:投资于拥有宽阔护城河的伟大企业、与卓越的管理者同行、并以极度长远的眼光看待未来。
价值投资的精髓之一是长期主义。巴菲特那句“如果你不打算持有一只股票十年,那就连十分钟都不要持有”的名言,正是其核心体现。而佩奇的商业哲学,则可以用一个更酷的词来概括——“登月思维”(Moonshot Thinking)。 佩奇认为,与其致力于做出10%的改进,不如去追求实现10倍的突破。因为10%的改进意味着你在和所有人竞争,而10倍的突破则能让你进入一个无人之境,创造一个全新的赛道。这种思维方式,本身就是一种极致的长期主义。
佩奇的“登月思维”本质上是一种对未来价值的深度信仰和投资。他投资的不是下一季度的财报,而是下一个十年的社会形态。这与价值投资者买入一家公司,并愿意耐心等待其内在价值在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里逐步释放的逻辑,异曲同工。
“经济护城河”是巴菲特推广开来的一个核心概念,指的是企业能够抵御竞争、维持长期高利润的结构性优势。拉里·佩奇虽然嘴上不说,但他亲手打造的谷歌,无疑是商业史上最深、最宽的经济护城河之一。 这条护城河的核心,源于佩奇在斯坦福大学时期的灵感——PageRank算法。
佩奇构建的护城河,随着时间的推移,还在不断地加深加宽:
投资启示: 佩奇的故事告诉我们,在投资时,要像他构建谷歌那样,去寻找那些拥有自我强化、不断加深护城河的商业模式。一个好的生意,应该是在奔跑中变得越来越强大的,而不是越来越费力的。投资者需要问自己:这家公司的核心优势,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强,还是会被逐渐削弱?
如果说创立谷歌展现了佩奇作为产品天才的一面,那么在2015年主导创建母公司Alphabet,则充分暴露了他作为“首席资本分配官”的雄心和思考。 当谷歌的搜索和广告业务成为一台巨大的印钞机后,如何处理这些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成为了佩奇面临的核心问题。他可以选择:
佩奇选择了第三条路,并为此设计了Alphabet这个独特的控股公司架构。
这个结构,在价值投资大师查理·芒格眼中,或许会得到赞许。芒格极为推崇那些能够将充沛的内生现金流,持续投入到高回报率新项目中的公司。佩奇通过Alphabet的设计,清晰地向世界展示了他的资本分配蓝图:用成熟业务的利润,去浇灌未来的颠覆式创新。 投资启示:
拉里·佩奇的职业生涯,为我们这些行走在价值投资路上的普通人,提供了几条简单却深刻的启示:
归根结底,拉里·佩奇用他的行动证明了,最成功的投资,往往是对未来的笃定、对创新的坚持和对卓越的不懈追求。这或许就是这位科技巨擘,留给价值投资世界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