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AI (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通常简称为GenAI,是人工智能(AI)领域中一颗耀眼的新星。它不像传统AI那样只能识别、分类或预测,而是能像一位富有创造力的艺术家或作家一样,主动创造出全新的、原创性的内容。这些内容可以是文字、图片、音乐、代码,甚至是视频。想象一下,你给它一个简单的指令,比如“画一只正在太空里喝咖啡的猫”,它就能为你生成一幅精美的画作;或者你让它“以沃伦·巴菲特的口吻写一封给投资者的信”,它就能惟妙惟肖地模仿。这种“无中生有”的能力,正是生成式AI的魔力所在,它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各行各业,当然也为我们价值投资者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
要理解价值投资视角下的生成式AI,我们不必成为技术专家,但了解其基本原理,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判断一家公司的护城河。生成式AI的核心,可以比作一个见多识广、学富五车的“数字大脑”。 这个“大脑”的养成主要分两步:
目前,市面上最著名的生成式AI应用包括了 OpenAI 公司的ChatGPT、谷歌 (Google) 的Gemini(前身为Bard)、图片生成工具Midjourney等。它们正在从方方面面展示着这种技术的巨大潜力。
面对如此颠覆性的技术浪潮,狂热和泡沫往往相伴而生。一个真正的价值投资者,需要做的不是追逐市场的喧嚣,而是冷静地拿起放大镜,用最基本的投资原则去审视它。
还记得2000年前后的互联网泡沫吗?当时,任何公司只要在名字后面加上“.com”,股价就能一飞冲天,但最终绝大多数公司都化为尘埃。如今的AI热潮与之有几分相似。许多公司仅仅因为宣布“拥抱AI”,其估值便被吹上了天。 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这正是需要高度警惕的时候。沃伦·巴菲特有一个著名的原则叫做能力圈 (Circle of Competence),即只投资自己能够理解的生意。面对复杂的AI技术,我们首先要问自己:
记住,技术本身不是投资的理由,技术能够如何帮助企业建立和巩固其商业价值,才是我们关注的核心。
护城河 (Moat) 是价值投资的基石,它代表着一家公司能够抵御竞争、保持长期高利润率的结构性优势。在AI时代,护城河的形式可能正在发生变化,但其本质不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寻找真正的AI护城河:
从财务角度看,生成式AI对企业的影响是双刃剑。
因此,我们在分析一家公司时,需要辨别它究竟是AI的受益者,还是仅仅是AI的消费者。一个理想的投资标的,应该是能利用AI来加固自身护城河、创造新价值,而不是仅仅为了“跟上潮流”而增加一项新的巨大开支。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直接预测哪一个AI应用会最终胜出,如同在沙滩上捡贝壳,难度极高。但我们可以运用价值投资的智慧,采取一些更为稳健的策略。
这个策略源自19世纪的美国淘金热,当时最赚钱的不是辛苦挖金的矿工,而是向他们出售铲子、牛仔裤和帐篷的商人。在AI这场新的“淘金热”中,“卖铲人”就是那些提供AI发展所必需的基础设施的公司。
投资“卖铲人”的好处在于,我们无需赌对最终的赢家,只要AI产业持续发展,它们的需求就会持续存在。
这个策略关注的不是纯粹的AI公司,而是那些利用AI技术来让自己变得更强大的优秀传统企业。这些公司通常已经拥有强大的品牌、庞大的客户基础和成熟的商业模式。
投资“AI赋能者”的核心,是寻找那些能够将AI“内化”为自身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实现“1+1 > 2”的效果。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坚决避开那些只有故事、没有业绩的公司。 市场上总会有一些小型公司,凭借一个AI概念,在没有稳定收入和利润的情况下,估值被炒到天上。这往往是投机,而非投资。 作为价值投资者,我们必须坚持审视公司的财务报表,关注其盈利能力、现金流状况和资产负债健康度。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问问自己,如果剔除所有关于AI的美好叙事,这家公司本身的生意是否仍然值得投资?我们是否为它支付了一个合理的价格,即是否拥有足够的安全边际 (Margin of Safety)?
生成式AI无疑是这个时代最激动人心的技术变革之一,它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机遇。然而,越是喧嚣的时刻,就越需要保持冷静和理性。对价值投资者而言,生成式AI不是一个需要盲目追逐的标签,而是一个需要深入理解和分析的强大工具。 我们可以利用它去发现新的护城河,评估企业未来的竞争力,但我们最终的决策依据,永远应该是那些颠扑不破的价值投资原则:理解你所投资的,寻找宽阔的护城河,并以合理的价格买入。 在这个由算法和数据驱动的新世界里,这份源自智慧的“罗盘”,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