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投资 (Chongyang Investment),是中国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中的一块金字招牌,也是价值投资理念在中国资本市场早期播种、长期耕耘并收获硕果的杰出代表。它由投资界传奇人物裘国根先生于2001年创立,以其深刻的投研能力、严谨的风险控制和对价值投资近乎信仰般的坚守而闻名。在风云变幻的A股市场,重阳投资穿越多轮牛熊周期,始终保持着稳健卓越的业绩,被许多投资者视为中国本土“价值投资的常青树”。它不仅仅是一个资产管理机构的名称,更代表了一种在中国国情下,将沃伦·巴菲特与本杰明·格雷厄姆思想成功实践的投资范式。
每一家伟大的公司都有一部值得品读的创业史,重阳投资也不例外。它的成长故事,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脉络紧密相连,是一部坚持理想主义并最终获得现实回报的精彩戏剧。
重阳投资的灵魂人物裘国根,是中国第一代证券从业者。早在1996年,他就以个人和朋友的资金开始进行投资实践。那时的中国股市,更像一个充满投机色彩的“西部赌场”,技术分析和打听“内幕消息”是主流玩法,而远在美国奥马哈流行的价值投资,在国内几乎无人问津。 然而,裘国根却是一个异类。他深受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和沃伦·巴菲特致股东的信影响,从一开始就将投资的锚定在了“公司价值”之上。他相信,股票价格短期内可能是投票机,但长期来看一定是称重机。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当身边的投资者都在追涨杀跌、热衷于K线图上的“金叉”和“死叉”时,他却一头扎进了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和行业报告中,像侦探一样去发掘那些被市场错杀的“便宜好公司”。 这段“草根”时期,为重阳后来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那个规则尚不完善、非理性繁荣与恐慌交织的市场里,坚持价值投资需要极大的定力和认知深度。正是这段时间的磨砺,让重阳的核心团队真正理解了价值投资的精髓:投资的本质是对企业未来现金流的折现,而安全边际是保护本金不失的永恒生命线。
2008年,对于全球金融市场是灾难性的一年,但对于重阳投资却是里程碑式的一年。这一年,重阳投资发行了第一只“阳光私募”产品,正式从个人投资走向规范化的资产管理。所谓“阳光私募”,是指通过信托公司发行的、资金由银行托管、定期披露净值、受到监管的私募基金,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私募行业告别了“灰色地带”,走向透明与规范。 成为阳光私募后,重阳投资迎来了真正的腾飞。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中,当众多基金灰飞烟灭时,重阳凭借其对风险的敬畏和对低估值资产的配置,有效控制了回撤,展现了价值投资在熊市中的防御能力。此后,无论是在2015年的股市巨震,还是在之后几年的结构性行情中,重阳投资都凭借其前瞻性的研究和严格的纪律,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长期绝对收益。 期间,前国泰君安总裁莫泰山等业界精英的加盟,进一步提升了重阳的平台化和机构化水平。重阳投资不再仅仅是裘国根一人的智慧结晶,而是一个拥有强大投研团队、完善风控体系和成熟运营平台的顶级资产管理机构。
如果说历史是重阳投资的骨架,那么其投资哲学就是流淌在骨架中的血液。重阳的成功,本质上是价值投资思想在中国土壤上的一次伟大胜利。
重阳投资的哲学基石非常简单,甚至有些“老土”:他们坚信,股票的价格短期看可能受到市场情绪、资金流动等多种因素影响而上蹿下跳,但长期来看,它一定会回归到公司本身的内在价值。 这个理念可以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解释:公司的内在价值就像一个正在散步的主人,而股票价格就像他身边那只活蹦乱跳的小狗。小狗有时会兴奋地跑到主人前面很远,有时又会好奇地落后于主人,但无论它怎么跑,它始终被一根看不见的价值“牵引绳”拴着,最终总会回到主人身边。 重阳投资的分析师们,毕生所做的就是两件事:
在这个信息爆炸、人人追求“短平快”的时代,重阳投资选择了一条最艰难、也最可靠的路——研究驱动。他们不相信市场的噪音,只相信自己脚踏实地的研究。 重阳的投研文化可以用“掘地三尺”来形容。为了理解一家公司,他们的研究员会:
这种看似“笨拙”的方法,恰恰是投资中最聪明的做法。它帮助重阳排除了大量基本面不佳或估值过高的“价值陷阱”,确保每一笔投资都建立在深刻理解和理性判断的基础上。
与大多数追求相对收益(即跑赢某个市场指数,如沪深300指数)的公募基金不同,重阳投资从成立之初就确立了追求绝对收益的目标。这意味着,他们的首要任务是为客户赚钱,是让客户的资产实现保值增值,而不是在市场下跌时“比别人跌得少”。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风险控制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在重阳的字典里,最大的风险不是市场波动,而是“永久性资本损失”的风险。为此,他们构建了一套严密的风控体系:
理论需要实践来检验。重阳投资的许多经典投资案例,都生动地诠释了其投资哲学的力量。
在A股市场很长一段时间里,银行、保险、地产等大盘蓝筹股被认为是“大笨象”,缺乏成长性,受到市场冷落,市盈率 (P/E) 和市净率 (P/B) 估值极低。然而,重阳投资通过深入研究发现,这些公司虽然规模庞大,但盈利能力稳定,现金流充裕,分红率高,且构成了国民经济的基石。在极低的估值水平上,它们提供了罕见的确定性和极高的安全边际。 于是,在市场热衷于炒作各种新兴概念股时,重阳却在这些被遗忘的角落里持续布局。后来的市场走势证明了他们的远见,当风格切换、价值回归时,这些低估值的蓝筹股为重阳的投资组合贡献了丰厚而稳健的回报。
重阳投资的成功故事,对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绝不仅仅是“大神”的传说,它更像一本内容丰富的教科书,其中蕴含着许多朴素而实用的投资智慧。
巴菲特有个著名的理论叫“能力圈” (Circle of Competence),意思是投资者应该只投资于自己能够理解的领域。重阳投资正是这一原则的忠实践行者。他们不会因为元宇宙火爆就去投资元宇宙,也不会因为人工智能是风口就盲目追逐。他们的投资组合,始终围绕着那些他们能够看得懂、算得清的行业和公司。
重阳投资从不把股票看作是代码或一张可以买卖的凭证,而是将其视为对一家公司实实在在的部分所有权。这种“股东心态”会彻底改变你的投资行为。你会开始关心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而不是明天的股价涨跌;你会仔细研究公司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K线图的走势。
格雷厄姆曾虚构了一个名叫“市场先生” (Mr. Market) 的人物。他每天都会给你一个报价,愿意买入或卖出你手中的股票。他情绪极不稳定,有时极度乐观,报出天价;有时又极度悲观,报出地板价。 重阳投资深谙与“市场先生”打交道之道。当市场先生因恐慌而抛售优质资产时,他们会开心地买入;当市场先生因狂热而报出离谱高价时,他们会冷静地卖出。他们把市场的波动看作是朋友,是获取超额回报的机会源泉。
价值投资的果实,往往需要时间来酝酿。一家被低估的公司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被市场重新发现。重阳投资的成功,建立在长达数十年的耐心等待和严格的纪律之上。他们不会因为短期业绩不佳而轻易改变策略,也不会因为外界的质疑而动摇自己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