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firm (Affirm Holdings, Inc.) 是一家美国的金融科技公司,股票代码为AFRM。它开创并普及了一种名为“先买后付”(Buy Now, Pay Later,简称BNPL)的消费信贷模式。简单来说,Affirm允许消费者在购物时将一笔较大额的消费,分拆成数期免息或低息的月度还款。这种模式对于传统的信用卡业务发起了挑战,并凭借其透明、灵活的特点,迅速俘获了Z世代和千禧一代年轻消费者的心。它就像一个数字时代的“分期付款”工具,但被包装上了科技、时尚和“负责任消费”的外衣。
想象一下几十年前,在你家街角的杂货店里,老板或许会允许你先拿东西,然后在小本本上记上一笔,月底再来结账。这便是最古老的“赊账”。Affirm的模式在本质上与此类似,但它用先进的算法、庞大的数据和无缝的线上体验,将这一古老模式升级为了一个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庞大商业帝国。 它的运作流程非常丝滑:当你在一个与Affirm合作的商家(比如Peloton或Dyson)网站上准备结账时,除了信用卡或PayPal,你还会看到一个“使用Affirm支付”的选项。选择它,你只需填写一些基本信息,Affirm的系统就会在几秒钟内完成信用评估,然后提供给你一个分期方案,例如“分3/6/12期,每月支付XX元”。整个过程清晰地告诉你总共需要支付多少钱,没有隐藏费用,也没有因逾期产生的罚金和复利“雪球”。
既然Affirm宣称对很多消费者不收取利息和滞纳金,那它靠什么来维持运营和盈利呢?它的收入来源主要有三部分:
这是Affirm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商家,尤其是销售高价商品的商家,非常愿意向Affirm支付一笔交易手续费。为什么呢?
对于商家而言,付给Affirm的手续费,可以看作是换取更高销售额的营销成本,这笔买卖通常是划算的。
虽然Affirm提供了大量的免息分期选项,但对于一些期限更长、金额更大的贷款,它还是会向消费者收取固定的利息。但其核心卖点在于透明度。在确认贷款前,消费者会清楚地看到总利息是多少,每期还款额是多少,并且这个利息是固定的,不会像信用卡那样因为逾期而产生可怕的复利。这种“所见即所得”的模式,为它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
除了核心的分期贷款业务,Affirm也在不断拓展其业务边界,例如:
正如投资大师沃伦·巴菲特所言,寻找拥有宽阔且持久“护城河”的企业是投资的关键。Affirm的护城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这可以说是Affirm最核心的竞争力。公司的联合创始人马克斯·列夫琴 (Max Levchin) 本身就是一位技术奇才,他也是全球最大在线支付平台PayPal的联合创始人之一。Affirm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基于机器学习和海量数据的信用评估模型。它不完全依赖传统的FICO信用评分,而是综合分析用户的消费行为、账户历史等上百个变量,来判断一笔贷款的风险。理论上,这能让它更精准地识别出优质客户,同时将坏账风险控制在较低水平,这是传统银行短期内难以复制的。
Affirm的平台具有典型的双边网络效应。
这种正向循环一旦形成,就能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巩固其市场地位,并对新进入者构成壁垒。
在消费者金融领域,信任是无价的。相比于背负着“贪婪”、“不透明”等标签的传统信用卡公司,Affirm通过“无滞纳金、无罚息、无隐藏费用”的承诺,成功塑造了一个更友好、更透明的品牌形象。这种品牌资产虽然无形,却能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强大的心智护城河。
当然,投资的世界里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Affirm的成长之路也布满了荆棘。
BNPL这块蛋糕太诱人了,导致赛道变得异常拥挤。全球范围内,有瑞典的Klarna、澳大利亚的Afterpay(已被Block公司收购)等强劲对手。更可怕的是,科技和金融巨头也纷纷入场,例如苹果 (Apple) 推出了自家的Apple Pay Later,传统信用卡公司和银行也在模仿BNPL模式推出类似的分期产品。竞争的加剧必然导致商家费率的下降和获客成本的上升,压缩利润空间。
作为一家本质上的消费信贷公司,Affirm的业绩与宏观经济状况休戚相关,是一个典型的周期股。
BNPL行业在全球范围内都处于监管的“灰色地带”。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如美国的消费者金融保护局 (CFPB),已经开始密切关注这个行业,认为它可能诱导过度消费,并对消费者构成潜在风险。未来的监管政策可能会要求BNPL公司遵循更严格的信贷审查标准、设立费率上限或增加信息披露要求,这些都可能对Affirm的商业模式带来实质性的冲击。
Affirm的商业模式是“资本密集型”的。它需要大量的资金来预先支付给商家,然后再慢慢地向消费者收回款项。这些前期资金主要来源于向资本市场出售贷款(即资产证券化)或获得银行信贷。当宏观利率上升时,Affirm的融资成本也会随之水涨船高,直接压缩其利润空间。
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而言,分析像Affirm这样的“明星股”,可以得到哪些超越个股本身的宝贵启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