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姆·菲斯克(1835-1872),是美国镀金时代 (Gilded Age) 最臭名昭著的金融投机者和“强盗男爵 (Robber Baron)”之一。他的一生是一部充斥着大胆操纵、无耻欺诈和奢靡生活的浮华戏剧。菲斯克与他的搭档杰伊·古尔德 (Jay Gould) 联手,在19世纪的华尔街 (Wall Street) 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滔天巨浪,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伊利铁路 (Erie Railroad) 争夺战”和引发美国首次金融危机的“黑色星期五 (Black Friday)”黄金操纵案。对于价值投资 (value investing) 的信徒而言,吉姆·菲斯克并非一个值得效仿的英雄,而是一个完美的反面教材。他的故事像一面棱镜,折射出市场中人性的贪婪、欺诈与非理性,为所有寻求长期、稳健回报的投资者提供了深刻而持久的警示。
吉姆·菲斯克的人生轨迹,如同一部情节跌宕起伏的好莱坞大片,充满了戏剧性与偶然性。他并非出身名门,也未曾接受过系统的商业教育,但他凭借着天生的表演型人格、敏锐的商业嗅觉和毫无道德底线的行事风格,在那个野蛮生长的资本时代里,迅速从社会底层攀升至金融界的顶峰。
菲斯克早年的经历五花八门,他当过服务员、马戏团工作人员,甚至还做过走街串巷的小贩。这段经历磨炼了他察言观色的能力和与三教九流打交道的技巧。他身材魁梧,个性张扬,喜欢穿着华丽的服饰,乘坐招摇的马车,这种浮夸的风格后来也成为了他在华尔街的标志。 美国南北战争 (Civil War) 成为了他发家致富的第一个跳板。他通过为联邦军队供应物资(据称其中不乏劣质的毯子)和走私南方棉花,攫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战争结束后,他带着这笔“不义之财”来到了金融世界的中心——纽约华尔街。在这里,他遇到了两位影响他一生的关键人物:狡猾的前辈丹尼尔·德鲁 (Daniel Drew) 和比他更为深谋远虑、阴险毒辣的杰伊·古尔德。这三人一拍即合,组成了日后闻名遐迩的“伊利帮”,他们的目标,是当时美国最重要的交通动脉之一——伊利铁路公司。
19世纪60年代,铁路是美国经济的引擎,控制一条重要的铁路就等于控制了巨大的财富和权力。当时,航运和铁路大王“海军准将”科尼利尔斯·范德比尔特 (Cornelius Vanderbilt) 试图收购并整合伊利铁路,以完善他的铁路帝国。然而,他遇到了菲斯克、古尔德和德鲁这三位“野蛮人”。 范德比尔特在公开市场上大量买入伊利铁路的股票,试图获得控股权。而菲斯克和古尔德作为公司的董事,想出的对抗方法简单粗暴,却又“极具创意”:
最终,强大的范德比尔特也不得不承认失败,与他们达成了协议,黯然退场。菲斯克和古尔德通过这场肮脏的战争,彻底控制了伊利铁路,并将其当作自己的私人金库,不断从中榨取财富。
如果说伊利铁路争夺战只是让华尔街见识了菲斯克的无耻,那么1869年的黄金操纵案则让整个美国都领教了他的疯狂。这次,他们的野心是cornering the market (逼空) 整个美国的黄金市场。
在当时的美国,许多商业交易需要用黄金结算。菲斯克和古尔德的计划是:通过大量买入黄金,人为地推高金价。他们赌的是,只要能说服时任总统尤利西斯·格兰特 (Ulysses S. Grant) 政府不出售国库中的黄金,那么市场上的黄金供应就会变得极为稀缺,他们就能随心所欲地定价。 为了实现这个计划,他们展开了一系列复杂的阴谋:
1869年9月24日,星期五,这场疯狂的投机泡沫 (speculative bubble) 达到了顶峰。金价在几个小时内飙升至162美元,华尔街陷入了彻底的恐慌。无数依赖黄金进行正常贸易的商人面临破产,股市暴跌,整个国家的经济活动几乎停滞。 然而,格兰特总统最终识破了他们的阴谋。财政部宣布向市场抛售400万美元的政府黄金。消息一出,金价瞬间崩盘,在几分钟内从162美元暴跌至133美元。这一天,后来被称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黑色星期五”。 在这场灾难中,无数跟风的投机者血本无归,许多诚实经营的企业家也因金融市场的瘫痪而破产。但始作俑者菲斯克和古尔德,却凭借其政治庇护和法律漏洞,再次奇迹般地逃脱了惩罚,甚至据说还在混乱中通过做空赚了一笔。
吉姆·菲斯克的一生,对于信奉本杰明·格雷厄姆 (Benjamin Graham) 和沃伦·巴菲特 (Warren Buffett) 理念的价值投资者来说,是一部绝佳的风险教育教科书。他的所作所为,完美诠释了投资者应该不惜一切代价去避免的行为和陷阱。
菲斯克的所有操作,本质上都是投机 (speculation),而非投资。
菲斯克从不关心伊利铁路的运营效率或黄金作为货币的长期价值。他只关心如何通过操纵价格来收割别人。他的游戏是典型的零和游戏,一方的盈利必然建立在另一方的亏损之上。价值投资则追求正和游戏,即通过投资于能持续创造价值的优秀企业,让所有股东(包括自己)的财富都能随着企业的成长而增加。 投资启示: 在你做出任何一笔买入决定前,请扪心自问:“我是在投资一家伟大的公司,分享它的成长果实,还是在赌博一个代码的涨跌?”如果你无法清晰地阐述这家公司的商业模式和长期价值,那么你很可能已经滑向了菲斯克的危险领域。
菲斯克和古尔德对待伊利铁路的方式,是企业治理的反面典型。他们将上市公司视为予取予求的私人财产,通过“股票掺水”这种极端方式无情地侵害其他股东的利益。 巴菲特曾反复强调,他只投资于那些他欣赏和信任的管理层所经营的公司。一个优秀的管理层,应该像“管家”一样,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己任,诚实、勤奋地经营公司。而像菲斯克这样的管理层,则是不折不扣的“强盗”,他们进入公司的唯一目的就是掠夺。 投资启示: 对管理层的考察是基本面分析 (fundamental analysis) 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投资前,务必花时间阅读公司的年报、致股东的信,了解管理层的背景、薪酬结构以及过往的资本配置记录。一个有“前科”的管理层,如同菲斯克一样,是必须避开的最大红灯。
菲斯克的黄金操纵案依赖于两个核心要素:获取内幕信息(或者说,试图制造和利用内幕信息)和公开的市场操纵。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试图模仿这种“捷径”是极其危险且愚蠢的。
投资启示: 价值投资者的优势不在于信息的速度,而在于研究的深度和思维的独立性。与其追逐无法验证的小道消息,不如将时间花在构建自己的“能力圈 (circle of competence)”上,对自己了解的行业和公司进行深入研究。稳固的知识基础远比虚无缥缈的“内幕消息”可靠。
菲斯克的世界里只有价格,没有价值。他通过制造泡沫来推高价格,然后在泡沫破裂时收割利润。这正是价值投资理念所要对抗的市场噪音和非理性行为。 价值投资的核心精髓在于理解“价格”与“价值”的区别,并利用二者之间的差距来获利。正如格雷厄姆所说,市场短期来看是“投票机”,反映的是参与者的情绪和投机行为,但长期来看是“称重机”,最终会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菲斯克之流正是利用了市场作为“投票机”时的混乱。 而价值投资者最好的防御武器,就是“安全边际 (margin of safety)”原则。即以远低于其内在价值的价格买入资产。一个足够宽的安全边 new an's protection against errors in judgment and, crucially, against the unpredictable and sometimes fraudulent nature of the market. Even in a market manipulated by a modern-day Jim Fisk, a deeply discounted asset provides a buffer against permanent capital loss. 投资启示: 不要被市场的狂热或恐慌所驱动。你的决策应该基于对企业价值的独立判断。当市场价格远低于你估算的内在价值时,果断买入;当价格远高于价值时,保持耐心或卖出。安全边际是你对抗市场不确定性的终极保障。
吉姆·菲斯克的人生,如同他的金融骗局一样,以一种耸人听闻的方式戛然而止。1872年,年仅36岁的他,因为与一名女演员的感情纠纷,被竞争对手当街枪杀。他奢华的葬礼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纽约市民围观,为他这短暂而喧嚣的一生画上了一个浮夸的句号。 吉姆·菲斯克的名字,已成为金融史上投机、贪婪和无耻的代名词。他从未创造任何持久的价值,只留下一地鸡毛的破产记录和被他掠夺过的公司空壳。对于我们这些行走在价值投资道路上的普通投资者而言,时常回顾菲斯克的故事,就像接种一剂强效的疫苗,能帮助我们抵御市场中永恒存在的投机病毒,时刻提醒我们:真正的财富,源于对价值的坚守,而非对价格的狂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