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her Bets,这个听起来有点像在拉斯维加斯赌场里下的“另类赌注”的词,实际上是全球科技巨头Alphabet公司(也就是Google的母公司)创造的一个官方财务术语。它并非指代某种具体的金融产品或投资策略,而是专门用来归总那些远离公司主营业务、充满想象力、高风险、但可能蕴含着颠覆性未来的“探索性项目”。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巨型公司的“梦想车库”或“科学实验室”,里面装满了各种尚在襁褓之中,嗷嗷待哺,疯狂“烧钱”但又可能在未来改变世界的“神奇宝贝”。这些项目与公司当下赚钱的核心业务(比如谷歌的搜索和广告)完全分开核算,让投资者能更清晰地看懂公司的现状与未来。
要理解“Other Bets”,我们得把时钟拨回到2015年。那一年,Google的创始人Larry Page和Sergey Brin宣布了一项震惊世界的重组计划:他们成立了一家名为Alphabet的伞形母公司。从此以后,原来的“Google”变小了,主要聚焦于其最赚钱的核心业务,包括搜索、广告、YouTube、Android系统等,我们称之为“谷歌主业”。而那些更具科幻色彩、短期内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长期项目,则被打包扔进了另一个篮子里,这个篮子就被诗意地命名为“Other Bets”。
Alphabet此举堪称公司治理的典范,其背后是深思熟虑的商业逻辑:
Alphabet的“Other Bets”组合可谓星光熠熠,其中不乏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
这些项目每一个都像是一部科幻电影的现实版,它们共同构成了Alphabet对未来的押注。
好了,作为一本以价值投资为核心理念的辞典,我们必须回答一个核心问题:一个信奉Benjamin Graham“安全边际”原则的价值投资者,该如何看待这些疯狂烧钱、盈利遥遥无期的“Other Bets”呢?这确实是一个有趣的两难困境。
从传统价值投资的角度看,“Other Bets”简直是“坏学生”的典型:
这完全违背了价值投资鼻祖格雷厄姆所强调的“投资于可预测的、业务清晰的、有稳定现金流的企业”的教诲。 然而,价值投资发展到Warren Buffett和Charlie Munger的时代,其内涵已经大大扩展。“以合理的价格买入优秀的公司”成为了新的信条,而“优秀”二字,就包含了对公司未来成长性的要求。一家只满足于现状、不为未来布局的公司,其护城河迟早会被时代的浪潮所冲垮。从这个角度看,“Other Bets”恰恰是Alphabet这家公司寻求长期、非线性增长的生命力所在,是其构建下一条、甚至下几条“护城河”的勇敢尝试。
那么,如何将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观点统一起来呢?聪明的投资者采用一种“两口袋”分析法,并寻找一种被称为“免费期权”的绝佳投资机会。
这就像你花钱买了一只会下金蛋的鹅(谷歌主业),结果卖家还白送了你一篮子彩票(Other Bets)。这些彩票有可能一张都中不了奖,但万一其中一张中了头彩(比如Waymo成功了),你的回报将是爆炸性的。而即使它们全部失效,你手中那只会下金蛋的鹅的价值仍然足以支撑你的投资,你的本金是安全的。这正是“安全边际”理念在成长股投资中的精妙运用。 因此,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投资包含“Other Bets”这类业务的公司,关键不在于去预测哪个“赌注”能成功,而在于判断你是否为这些“赌注”付了钱。不花钱,或者花很少的钱,去获得一个面向未来的巨大可能性,这本身就是一笔极好的买卖。
普通投资者虽然无法像Alphabet那样斥巨资去创办公司,但“Other Bets”背后的资产配置思想,对我们构建自己的投资组合极具启发意义。我们可以借鉴其理念,打造个人版的“核心-卫星”投资策略。
这部分是你投资组合的基石和压舱石,应该占据你总投资资产的绝大部分,比如80% ~ 90%。它的目标是稳健增长,为你提供可靠的长期回报。
这部分是你投资组合中的“梦想车库”,只应占用你总投资资产的一小部分,比如10% ~ 20%。它的目标是博取超额收益,捕捉未来的“大牛股”。
“Other Bets”这个概念,完美地诠释了伟大企业身上那种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的双重气质。一方面,它们是“不务正业”的烧钱机器,持续拖累着公司的短期利润;但另一方面,它们又是企业保持长期竞争力的“远见卓识”,是通往未来无限可能性的船票。 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而言,理解“Other Bets”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去猜测哪一颗卫星能够升空,而在于学会一种更聪明、更具平衡感的投资世界观。在构建我们自己的财富方舟时,既要有由稳定核心业务构成的坚实船体,确保我们能在资本的海洋中安稳航行;也要有几面探索未知新大陆的“卫星”风帆,让我们有机会抓住属于未来的、那阵激动人心的风。 记住那个比喻:最成功的投资,莫过于用买一张电影票的钱,买到了一家经营稳健的电影院,并且老板还附赠了一把可能中大奖的彩票。 这,就是“Other Bets”教给价值投资者的终极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