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LX悦刻

RELX悦刻(RLX Technology Inc.),是深圳雾芯科技有限公司(Fogcore Technology)旗下的电子烟品牌。它由前Uber中国区负责人汪莹(Kate Wang)于2018年创立,凭借其时尚的设计、丰富的口味和强大的渠道铺设能力,在短短几年内迅速成长为中国电子烟市场的绝对领导者。其母公司雾芯科技于2021年1月在美国New York Stock Exchange(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RLX”。RELX悦刻的发展历程,如同一部浓缩的商业过山车,为投资者提供了关于成长、风险和价值的深刻教材,是研究“政策风险”如何影响企业价值的经典案例。

对于许多投资者而言,RELX悦刻的故事是一场从狂喜到心碎的梦。它的崛起速度之快,堪称消费品行业的奇迹;而其陨落之迅速,也足以让任何风险忽视者警醒。

RELX悦刻的成功,完美诠释了“风口”理论。它在正确的时间,进入了正确的市场,并拥有一支正确的团队。

  • 天时:资本热潮与监管真空。 在RELX悦刻成立的2018年前后,中国的资本市场对“新消费”品牌抱有极大热情。同时,电子烟行业处于早期发展的“监管真空期”,没有明确的法规约束,使得企业可以自由地进行产品创新(例如开发各种吸引年轻人的“新奇口味”)和营销推广(例如线上广告和社交媒体营销)。
  • 地利:庞大的潜在市场。 中国拥有超过3亿的烟民,这为替烟、戒烟产品提供了全球最大的潜在市场。悦刻切入的,正是一个需求真实存在且规模巨大的赛道。
  • 人和:精英团队的降维打击。 以汪莹为首的创始团队,核心成员多来自顶尖的互联网和快消公司。他们将互联网公司高效的扩张打法和现代消费品牌的营销策略,应用到了相对传统的电子烟行业,形成了“降维打击”。通过快速建立线下经销商网络,RELX悦刻的门店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全国,迅速抢占了用户心智和市场份额。

凭借着惊人的增长速度和高达60%以上的gross margin(毛利率),RELX悦刻被资本市场寄予厚望,甚至被冠以“电子烟茅”的美誉,意指其盈利能力堪比A股股王Kweichow Moutai(贵州茅台)。 2021年1月22日,雾芯科技在纽交所上市,开盘即暴涨,市值一度突破450亿美元。这一刻,是RELX悦刻的高光时刻,也是其股价的历史巅峰。然而,谁也没有想到,顶峰之后便是万丈深渊。

好景不长,悬在整个行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监管,终于落下。

  1. 第一击(2019年11月): 国家烟草专卖局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通告,禁止任何市场主体通过互联网销售电子烟。这切断了RELX悦刻重要的线上销售渠道,迫使其全面转向线下。
  2. 第二击(2021年3月): 工信部发布征求意见稿,拟将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制品“参照卷烟有关规定执行”。这一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市场开始恐慌性抛售,悦刻股价一夜之间近乎腰斩。这意味着电子烟行业将被纳入烟草专卖体系,其商业模式和盈利预期将被彻底颠覆。
  3. 终局(2022年): 《电子烟管理办法》和相关国家标准(“国标”)正式实施。政策尘埃落定,对行业进行了全面重塑:
    • 专卖管理: 生产、批发、零售等环节均需获得State Tobacco Monopoly Administration(国家烟草专卖局)颁发的许可证,行业门槛急剧升高。
    • 产品限制: 禁止销售除烟草口味以外的调味电子烟,极大地削弱了产品对年轻用户的吸引力。
    • 税收加重: 对电子烟开征消费税,生产(进口)环节税率为36%,批发环节税率为11%,直接压缩了产业链的利润空间。

监管风暴过后,RELX悦刻的股价从最高点跌去了超过95%,市值大幅缩水,曾经的“电子烟茅”神话彻底破灭。

对于秉持value investing价值投资)理念的投资者来说,一家公司的股价暴跌,有时也意味着机会的出现。那么,经历了监管洗礼的RELX悦刻,是否从昔日的“成长股”演变为值得关注的“价值股”了呢?我们需要从商业模式的根本变化上来分析。

moat(护城河)是衡量一家公司长期竞争力的关键。RELX悦刻的护城河在监管前后发生了质的变化。

  • 旧护城河: 监管前,悦刻的护城河主要由品牌力、产品口味多样性、广泛的线下渠道构成。这是一种典型的消费品护城河,依靠营销和渠道优势来获取市场份额。
  • 新护城河: 监管后,游戏规则彻底改变。新的护城河变成了:
    • 合规与牌照获得烟草专卖许可证,成为一道坚固的行政壁垒。作为行业龙头,悦刻率先获得了相关牌照,这使得潜在的新竞争者几乎无法进入市场。
    • 研发与产品力在“国标”框架下,开发出合规且口感优秀的产品,成为新的核心竞争力。这考验着公司的研发底蕴和技术积累。
    • 渠道掌控力对持有牌照的零售网络进行高效管理和赋能的能力。

可以说,监管虽然扼杀了行业的想象空间,但也意外地为头部企业“清理”了赛道,使其竞争格局变得更加稳固,从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变成了一个寡头垄断的市场。

投资最终要回归财务数据。悦刻的财务模型也进入了“新常态”。

  • 收入端: 告别高速增长。由于口味限制和禁止线上营销,其用户增长的天花板明显降低。未来的收入增长将更多依赖于存量烟民的转化,速度会非常缓慢,甚至可能出现停滞。
  1. 利润端: 利润率被大幅压缩。消费税的征收直接侵蚀了公司的net profit margin(净利率)。曾经堪比茅台的盈利能力已成往事,公司需要在一个更薄的利润空间里生存。
  2. balance sheet(资产负债表): 值得庆幸的是,悦刻在高速发展期积累了大量现金,财务状况依然健康,这为它在“新常态”下的运营提供了保障。

对RELX悦刻的估值方法也必须随之改变。

  • 过去: 市场用Price-to-Sales ratio(市销率)或Price/Earnings to Growth ratio(PEG)来为其高成长性定价,给予了很高的估值溢价。
  • 现在: 它更像一家公用事业公司或传统的烟草公司。投资者应该使用更保守的Price-to-Earnings ratio(市盈率)或Dividend Discount Model(股息贴现模型)来评估其价值。核心问题变成了:在严格监管下,其稳定的、可持续的年利润能达到多少?市场应该为这种确定性但低成长的盈利能力支付什么样的价格?

RELX悦刻的案例,为我们普通投资者提供了四条血泪教训:

  1. 第一课:警惕“政策风险”。 这是最重要的教训。policy risk(政策风险)是悬在许多行业头上的利剑,尤其是在中国,对于那些关乎国计民生、公共健康、金融稳定、意识形态的行业(如教育、游戏、金融、医药、烟草),政策的影响是决定性的。投资这类公司,必须将政策风险作为首要考量因素。
  2. 第二课:理解商业模式的脆弱性。 一个建立在监管模糊地带的商业模式是极其脆弱的。其超高的利润和增长,很可能只是暂时的“制度红利”。一个真正拥有持久competitive advantage(竞争优势)的企业,其成功不应依赖于法规的缺失。
  3. 第三课:不要为“故事”支付过高溢价。 悦刻上市时,“科技+消费+成瘾性”的故事性感无比,但其高昂的估值早已脱离了基本面。价值投资之父Benjamin Graham(本杰明·格雷厄姆)教导我们,投资的核心是为企业的内在价值支付合理或低估的价格,并始终保留足够的margin of safety(安全边际)。为美好的“故事”支付过高的价格,无异于在泡沫中裸泳。
  4. 第四课:逆向思考的机会与陷阱。 当一只股票暴跌后,contrarian(逆向投资者)会开始审视其中是否存在机会。但暴跌的股票分为两种:一种是cigar butt(雪茄烟蒂),即虽然落魄但仍有最后一口价值的公司;另一种是value trap(价值陷阱),即基本面被永久性摧毁、越跌越没有价值的公司。要区分二者,投资者必须深入研究导致暴跌的原因,并理性判断公司在新的环境下是否还具备持续创造价值的能力。对于今天的RELX悦刻,投资决策取决于你认为它更接近前者还是后者。